乡村振兴评价体系构建及实施成效分析
——基于河南省市域面板数据的验证

2021-05-25 09:25王建英
关键词:居民家庭宜居河南省

王建英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金融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乡村振兴是一个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由于世界各国资源禀赋、发展机遇不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根据美、英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当城市化水平达到40%左右,人均GDP 达到5000 美元时,经济中心已经开始向郊区转移。2018 年河南省人均GDP 已经达到了5.02 万元,经济中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也是必然趋势。从2010 年到2018 年,河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值在增加,这说明河南省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存在,导致农村劳动力仍然存在向城市转移的现象,但是收入差距的增长速度却呈现下降的趋势,使得近几年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人口数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近几年,河南省也在积极发展农村市场,农村的发展带动了农民的收入,使得城乡收入差距的增长速度在减缓,农村对劳动力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为乡村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近年来,河南省过度强调城镇化的发展,导致河南省乡村空心化、乡村衰败问题严重,河南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同时也是人口大省,城乡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尤为严重。城乡收入差距较大,而且有增大的趋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置很低,而且地区不均衡,乡村治理基础薄弱,这些已经成为影响河南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本研究基于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构建了乡村振兴的评价体系,对河南省18 个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了科学测算,并分梯度进行了评判,为河南省各地市逐步推进和因地制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经验证据。

一、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

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导致农村人口结构失衡,农村产业发展滞后。农村衰落,城乡差距严重,成为制约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短板[1]。因此,关于乡村振兴的途径,姜德波等提出应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重视乡村科教和文化建设[2]。张雅光则认为应该促进人地高效结合,重建乡土价值观,并以法律、法规为政策保障,建立相应的经济激励机制[3]。李乾等认为促进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而当前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主要是劳动力、土地、资金及产品增收路径[4]。

在众多的研究中,很多学者认可产业融合的道路。姜长云认为应走城乡融合发展的途径促进乡村振兴,同时加强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5]。周立等从农业多功能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认为乡村振兴的出路在于产业融合,而我国的产业分割导致农业多功能的丧失,借鉴日韩两国经验,应该通过加强产业连接,创造新供给,同时通过产业融合,培育新业态,并加强农村的环境治理,推动基于多功能性的农业价值增值[6]。李国祥认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必须突破乡村的产业就是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7]。刘海洋认为应该通过提升农业质量、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强乡村产业振兴支撑,并通过发展新业态打造乡村产业融合新模式,促进三产融合发展[8]。陈学云则认为通过加法效应和乘法效应能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实现利益的再分配,从而促进产业振兴,而三产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必然和可行路径[9]。朱文博强调通过推进流通业为核心的农业及其关联产业发展的新模式[10]。郝晓薇则采用多维贫困指数对公共服务的减贫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公共服务对实现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11]。

近年来,对乡村振兴研究越来越多,相关指标构建也成为了热点。目前关于乡村振兴的体系构建,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郑兴明基于福建省构建了乡村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12]。张挺从宏观层面出发,选取了15 个三级指标和44 个四级指标,运用熵权法对11 省份的35 个乡村进行了实证分析[13]。闫周府等聚集于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将生态文明纳入了评价体系[14]。贾晋基于“五位一体”视角,构建了乡村振兴的35 个细化指标[15]。李松睿和曹迎从生态宜居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角度出发,构建了16 个指标对川西地区进行了实证分析[16]。陈培彬等基于福建省的相关数据,构建了乡村振兴的23 个细化指标[17]。

以上相关文献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成果,为深入研究乡村振兴体系构建和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借鉴。但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国家宏观层面上,很少有针对地市的研究,而针对河南省的更少。由于各省外部环境的异质性,学者们所得的结论未必适用于河南具体情况。本研究以河南省18 个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乡村振兴的18 个细化指标,并搜集18 个市2010—2018 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18 个市乡村振兴实施的成效。

二、乡村振兴体系构建及说明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 个字的总要求,参考河南省数据的可获得性,分别从外延和内涵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 所示。

在乡村振兴的20 个总要求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能和重要推动力[18],只有以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才能很好吸引并加快各类优质资源自发流入乡村。在产业兴旺方面,农村主要是农业,产业兴旺表现在一是农业本身要兴旺,二是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三是三产融合要深入。通过三产融合拓宽农业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在选取指标方面,可以选取粮食单产反映粮食的供给能力,农业劳动生产率反应农业生产效率,在农业生产中,农用机械总动力能够很大程度上反映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因此可选取农业机械总动力和人均GDP 反映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反映农业产业链延伸水平,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的大小来反映。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比重反映三产融合发展的程度。

生态宜居中,乡村交通状况对乡村的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可以用人均村庄道路面积反映乡村的交通状况。宜居的乡村环境也要求生活宜居,生态宜居以及生活保障可以用农村三类以上公厕数、农村用水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反映乡村的人居环境。用农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反映乡村的生态宜居环境,农村医疗卫生配套反应映村居民宜居环境的保障率,可以通过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来反映。

乡风文明是反映乡村进步的重要表现,可以通过乡村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来反映乡风文明程度。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农村居民家庭文教、体育人均消费支出反映乡村文化教育状况,用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和常住人口老年人抚养比反映乡村文化发展程度及与农民的融合程度。

治理有效主要是用来反映乡村基层建设和村民治理状况,具体来说可以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民主治理;二是基层法治;三是德治。治理有效在很大程度上跟乡村的治理机构设置有很大的关系,而村委会是乡村振兴的领头羊,是实施乡村振兴的落实机构,因此可以用村民委员会个数/农村常住人口数反映乡村振兴的治理状况。

表1 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该指标主要反映了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可以通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衡量农村居民生活的绝对水平。人均蛋类及其制品消费量、人均住房面积反映农民生活富裕的比例和程度[19],反映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状况。

三、河南省乡村振兴的实证研究

根据表1 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本项目以河南省18 个市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各市2010—2018年共9 年的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河南县市统计年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统计年鉴》。此外还有部分数据来源于中经网和各市的统计公报及政府工作报告,部分数据如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村民委员会个数/农村常住人口数经过简单计算所得。部分缺失数据采用5 年移动平均所得。

采用因子分析法,本研究利用stata13.0 软件,通过降维的技术处理,将所构建的18 个指标降维,提取关键指标,使提取的关键指标既相互独立,又尽可能多地反映所构建的18 个原始指标所代表的信息,根据特征值来确定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计算出各主成分的得分,进而计算出河南省18 个市乡村振兴的综合得分[20]。

(一)主成分的提取

根据计算,KMO 值为0.7070,大于0.5,而18 个变量的SmC 值也均大于0.5,表明所选取的变量间有很强的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

由表2 可以看出,前4 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4.83%,表明前4 个主成分已包含了原始的18 个指标74.83%的数据信息量,能够很好地拟合18 个原始变量,可以很充分地解释所构建的18个指标所含的信息,因此,提取4 个主成分,分别记为F1、F2、F3、F4,以此代替原来的18 个指标,它们的贡献率分别为33.30%、18.50%、16.09%、6.93%,表明它们分别解释了原始变量33.30%、18.50%、16.09%、6.93%的信息。

由表3 可以看出,主成分F1在X3、X5、X12、X16和X18指标上的载荷均超过了0.3,表明第一主成分与这些指标相关性很高,能够充分反映人均GDP、二三产业产值占GDP 比重所代表的产业兴旺、农村居民家庭文教体育人均消费支出所代表的乡风文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拥有住房面积所代表的生活富裕水平。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表3 主成分的载荷矩阵

主成分F2在X4、X7和X11指标上载荷较大,能够反映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所代表的产业兴旺水平和三类以上公厕数及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所代表的生态宜居水平。主成分F3在X6、X14指标上载荷的绝对值较大,能比较充分地反映人均村庄道路面积所代表的产业兴旺水平和常住人口老年人抚养比所代表的乡风文明水平。主成分F4在X17指标上载荷较大,能够充分反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蛋类及其制品消费量所代表的生活富裕水平。

(二)计算各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

由表3 中各成分的载荷向量除以表2 中的4 个主成分中每个主成分特征值的算数平方根计算出各指标的相关系数,然后由各指标标准化后的数据计算4 个主成分的得分,计算公式如公式1所示:

其中SFj为所提取的4 个主成分中第j 个主成分的得分,∂ij为主成分和各指标的相关系数,Xi为指标标准化后的值,其中j=1,2,···,4。由主成分的载荷矩阵,得出4 个主成分的得分矩阵,进而求出河南省乡村振兴的综合得分,计算公式如2所示:

其中Yi为第i 个市的综合得分,αm为第m个主成分贡献率,SFim为第i 个市第m个主成分得分。由提取的主成分的特征值计算出主成分得分,得出河南省乡村振兴的综合得分公式3:

四、研究结论

由表4 可以看出,河南省乡村发展自2000 年以来逐年提高,尤其进入2014 年以后,发展速度增快。从存量来看,这9 年间,郑州市的乡村发展一直处于河南省的高位水平,商丘市、周口市、驻马店市的发展水平相对较慢,长期以来低于河南省的平均发展水平。而且郑州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较强,以郑州市为核心,形成了4个圈层结构,离郑州市最近的许昌市、洛阳市、焦作市的发展水平较高,离郑州市最远的南阳市、濮阳市、商丘市3 市的发展水平则最低。按照2018 年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将18 个市划分为四类。

表4 2010—2018 年河南省各市乡村振兴的综合得分

(一)乡村振兴发展最高的地区

郑州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一直处于河南省的高位水平,远远领先于其他市,是18 个市中唯一一个9 年间均保持为正的市。从总量上看,其发展质量一直在提高,从2010 年的0.56 增长到2018 年的4.64。从增速来看,郑州市的乡村振兴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在两位以上,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11—2015 年,环比增速有所下降,2014 处于这几年增速最低的水平,环比增速为14.72%。第二个阶段从2016—2018 年,增速在增加,2015 年的环比增速为19.3%,2018年达到25.69%。

在产业兴旺方面,郑州市的人均GDP 和二三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是18 个市里面最高的,2018 年郑州市人均GDP 已经超过10 万,达到了101 349 元/人,二三产业产值占GDP 比重2018年也达到了98.56%。在生态宜居方面,郑州市的农村用水普及率一直保持在100%的水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2015 年开始也一直是100%的水平,三类以上公厕数和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均是18 个市里最高的。在乡风文明方面,郑州市的农村居民家庭文教、体育人均消费支出和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均是河南省最高水平。在生活富裕方面,郑州市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18 年达到21 652 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拥有住房面积2018 年达到87.66 平方米,这两项指标也是河南省最高水平。但相对而言,郑州市的人均村庄道路面积、农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村民委员会个数/农村常住人口数水平较低。

(二)乡村振兴发展较高的地区

许昌、济源、洛阳、焦作这四个市2018 年乡村振兴的值都在2~3 之间,是河南省乡村发展较高的地区。从2013 年以后,发展水平都大于0,表明从2013 年开始同一年份这些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高于河南省从2000 年到2018 年的平均水平。在这四个市中,焦作市的发展水平最高,在产业兴旺中粮食单位面积产量2018 年已经达到了7276.79 千克/公顷、在生态宜居中农村生活用水普及率已经接近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017 年已经达到100%,居于河南省的高位水平,但农产品初加工水平较低。洛阳市在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中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农村生活用水普及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产品初加工水平处于河南省中等偏上的水平,但洛阳市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高,2018 年仅为4654.69 千克/公顷。济源市在生态宜居方面农村生活用水普及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处于河南省高位水平,产业兴旺中的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乡风文明中的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也处于河南省中等偏高水平,但济源市的农产品初加工水平2018 年仅达到2.68 万千瓦,是河南省最低的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位于河南省的低位水平。许昌市在生态宜居中农村生活用水普及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处于河南省中等偏高水平,生活富裕方面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拥有住房面积2017 年达到了48.43 平方米/人,位于河南省中等偏高水平,但在治理有效中村民委员会个数/农村常住人口数位于河南省偏低水平。

(三)乡村振兴发展一般的地区

开封、新乡、安阳、驻马店、鹤壁、三门峡、漯河、信阳、周口这九个市2018 年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值均在0~1 之间,2015 年开始,大部分市的值大于0。在这九个市中,开封市的乡村发展是最高的地区,也是发展最快的地区。在生态宜居方面,开封市的三类以上公厕数、农村生活用水普及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河南省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在乡风文明方面,其常住人口老年人抚养比2018 年达到了19.14%,也处于河南省的中等偏高水平。新乡市和安阳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几乎相当,2014 年以前,安阳市略高于新乡市,2014 年后,新乡市略高安阳市。在生态宜居方面,安阳市和新乡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全省处于高位水平,安阳市的农村生活用水普及率在河南省也处于高位水平,新乡市处于中高水平。新乡市的农村居民家庭文教、体育人均消费支出在河南省也处于中高水平。驻马店和鹤壁的乡村振兴在上述八个市中位于第4和第5 名,在乡风文明方面,驻马店的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在治理有效方面,村民委员会个数/农村常住人口数均处于河南省的低位水平,在生活中富裕方面,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拥有住房面积也位于河南省的中低水平。鹤壁市在产业兴旺方面,农产品初加工水平较低,在生态宜居方面,三类以上公厕数和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也位于河南省的中低水平。在产业兴旺方面,三门峡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是河南省最低的地区,在生态宜居中三类以上公厕数也是全省最低的地区,但三门峡的农村生活用水普及率和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处于河南省中高水平。漯河市和信阳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几乎相当,漯河市的农产品初加工水平和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水平较低,但漯河市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拥有住房面积居于河南省的中等偏高水平。信阳市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常住人口老年人抚养比在河南省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但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处于低位水平。在这9 个市中,周口市是最低的,周口市的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农村居民家庭文教、体育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拥有住房面积均处于河南省中低水平。

(四)乡村振兴发展最低的地区

在河南省的18 个市中,平顶山、南阳、濮阳、商丘这4 个市是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发展水平都低于1。到2017 年,这几个地区的得分才逐渐大于0,平顶山市是发展水平较高、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而商丘市是发展水平最低,但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的地区。平顶山市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2017 年仅达到4920 千克/公顷的水平,仅高于郑州市、洛阳市和开封市的水平。2017 年,平顶山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拥有住房面积仅达到38.25 平方米/人的水平,是18 个市中最低的地区。南阳市的农产品初加工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蛋类及其制品消费量位于河南省的中等偏高水平,但南阳市的三类以上公厕数、农村居民家庭文教、体育人均消费支出、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拥有住房面积均位于河南省的低位水平。濮阳市的2017 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达6774千克/公顷,低于焦作市和鹤壁市,但高于河南省的其他市,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也位于河南省的中等偏高水平,但濮阳市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2018 年仅为19.73 万千瓦,位于河南省的中等偏低水平,2017 年濮阳市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拥有住房面积仅为39.03 平方米/人,是河南省最低的地区。商丘市2018 年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12.73 册/百人,略高于驻马店市、周口市。2017 年商丘市的人均道路面积11.73 平方米,略高于郑州市9.13 和洛阳市11.34 的水平,位于河南省的倒数第三位。

猜你喜欢
居民家庭宜居河南省
送伞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贵州:生态宜居 留住乡愁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