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古玺印

2021-05-25 07:31
老年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章法篆刻线条

□ 陈 维

大多数人都是从学习汉印开始走进篆刻世界的。汉印是经典,但汉印仅仅是篆刻世界里的一种印式。相对而言,古玺在章法上更加活泼自由,在字法上更加多变,其刀法具有更多待探索的空间,创作过程也更能抒发情感。通过一方方姿态万千又奇谲恣肆的古玺,我们可以穿越时空的阻隔,感受战国时期那种百家争鸣的自由气氛,感受秦人的豪爽、楚人的浪漫……准备挑战一种难度更高的印式,或许是我们开始学习古玺的起点。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印式来学习什么呢?以下几点,与初学古玺的朋友们分享。

《古道边》陈 维

《君子怀德》陈 维

一、打破田字格章法。将四个字作四等分并均匀排布在正方形印面,是初学古玺的朋友最常见的问题——这正是古玺印章法的大忌。虽然古玺也有均匀排布的例子,但章法上有对比、气息上有虚实才是古玺的典型气质。战国文字,印化程度不高,字形或大或小,不同文字之间的大小差异在客观上造成了古玺章法的跌宕起伏。所以,设计时要避免将所有文字写成等大,更不可像汉印那样来组织章法。建议大家找一方自己喜欢的古玺,用铅笔勾勒出印中每一个字的轮廓,感受一下字形的大小错落。

二、入印文字要避免小篆化。古玺创作若要气息纯正,文字的选择和使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有时一个字的造型就能影响整个篆刻作品的优劣。战国文字属于大篆体系,因此我们在进行古玺创作时,应尽量使用大篆。对于大篆中无此字而不得不使用小篆代替时,要尽量模仿大篆风格,避免小篆化,尤其要避免使用清篆字形。当然,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要不断加强文字学修养,了解篆书的构形规律,还要进一步了解五系文字的大致差别,至少要了解秦系文字与东土六国文字的差异。

《逸斋》陈 维

《入山采茗》陈 维

三、灵活自由的线条是古玺的灵魂。古玺的线条灵活多变,一方好的作品,线条或凝重或轻松,往往随机生发,不拘于某一种固定样式,这一点与汉印大不相同。汉印的线条规律性较强,一根白文线往往来回各一刀,左右两端再各施一刀切出字口。如果把汉印线条样式带入古玺创作,线条将会显得非常机械,毫无生动可言。古玺的线条如何才能灵活呢?首先,运刀要放松;其次,要有书写性。古玺线条的常见形态是弧线和斜线。这些线条不能刻成粗细一致,要有所变化,因此运刀放松很重要,但变化太过就会散乱。所以,要让线条有书写痕迹,刻的时候可以想着线条起笔和转折的形态。正如赵之谦所说的“古印有笔尤有墨”。

四、了解古玺不同的形制和风格。古玺章法灵活,形制多样,有亚形印、圆形印,以及上方突出类似“凸”形者,不一而足。整体风格上,秦系古玺多带界格、楚系古玺文字圆熟、齐系古玺风格多样、晋系古玺线条劲健、燕系古玺笔画均匀,这些是各个地域的大致特色。了解古玺的不同形制和不同风格后,我们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便能有所依傍。路子正,进步就快,遇到不同的文字内容时,就能因字制宜、因形制宜,进而选择合适的形制与风格。当我们熟悉了古玺的不同形制和风格后,还要从这些不同里面找到某些可能得以强化的因素。对探索个人面目将大有裨益。

《无丝竹之乱耳》陈 维

五、建立风格意识。近年来,印人们普遍参与古玺创作,说明古玺作为一种印式有值得探索之处。但是,当国展成了指挥棒,展览上的获奖作品便成了大家争相效仿的对象。印面硕大、刀法奔放、冲击力强,仿佛成了“展览体”古玺的标配。如果把作者名字盖住,很难知道是谁的作品。这种现象,我们需要警惕。风格探索确实很难,但是建立风格意识是每个印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古印中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信息,有意加强与同时代作者的不同之处,更要有“一意孤行”的自信。另外,一部分印人把肖似古印作为终极追求,也是值得大家警惕的。李可染曾说:“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学习阶段能入古,创作过程能出新;既不同于今人,又不同于古人,方才是篆刻创作的最高境界。

《长勿相忘》陈 维

古玺的学习和创作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以上几个方面是我这些年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在此,与有志于古玺创作的篆刻爱好者交流,希望能够有益于大家。最后,让我们展开印谱,拿起刀与石,共同探索古玺的奇谲恣肆与自由浪漫。

猜你喜欢
章法篆刻线条
詞作章法的藝術辯證法講究
质地
线条之美
篆刻
精致线条
多一分不平凡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章法教学之道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