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表达,培养智慧型语用能力

2021-05-25 02:22张淑燕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省略号孔乙己智慧

张淑燕

智慧语用即指智慧地运用语言文字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智慧语用和技能语用不一样,不只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透过文本的思想内容,发现隐藏在其中的言语奥秘,体会语用智慧。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经典的课文,要带领学生突破对言语内容的理解,进而思考作者怎样表达,最后探究文本为何这样说,这就是体会作品的言语智慧。

一、探索细节,体会语言内涵

智慧语用要求引导学生聚焦作品中的典型语用现象,达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效果。在初中語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敏感度,引导其在读懂作品精美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其中蕴藏的深意。不仅要读出字表意思,更要细细品味言外之意,感受语言文化的温度和表情达意的功能。这样学生就能在阅读中主动追问,不仅理解作者写了什么,更理解其为何如此构思。

学习《孔乙己》时,引导学生探究作品中的细节,说说词句内隐藏的深意。如引导他们阅读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吃的细节,思考其中的某些词句。“在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酒家卖酒的时候都要偷偷掺水,而孔乙己却肯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大家觉得这意味着什么?”学生认为:“这样展现出孔乙己其实是一个宽厚善良的人。”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有哪些词句体现出这一点。仔细阅读,学生发现:“比如‘便给他们茴香豆吃的‘便,让人觉得孔乙己很果断,没有迟疑,就分了茴香豆,比那些抠搜的食客要强得多。”再引导学生探究:“当孩子们吃完了豆,‘眼睛望向碟子时,孔乙己是怎样的表情,你从这个细节部分能感悟到什么?”学生认为:“孔乙己没驱赶孩子,也没有恐吓他们,作者用‘着了慌似的形容孔乙己,表现出一种哀求的状态,这说明孔乙己很善良,不忍心吓到孩子,而是用‘哄的方式对待孩子。”通过几个细节的分析,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了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要注意的是,对于文本的解读不能过度。过分的解读只能让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隔膜感,学生会感到过于深奥而难以理解。所以在品味细节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学情、生活经历等引导其感悟,这样才能促使其更好地体会语用智慧。

二、自我体验,释放生命情感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意义不只是作家创造的,同时也是读者参与建构的。在引导学生阅读作品时也要将接受美学的观点运用其中,这样能重视学生的文本解读体验,有助于学生感悟语用智慧。在解读时要让学生从作品语言、内容、文体、形式等方面入手挖掘,释放对生命的感悟,进而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学习《散步》时,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内容等角度入手,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如引导学生分析“我”选路的段落,思考“我”为何要如此选择,能否从中体会到更深的意蕴。学生从语言入手:“‘走大路。这样的表达显得果断,体现出‘我的确是一个承担家庭重任的人。而母亲的话‘还是走小路吧,给人一种商榷的感觉,加上后面‘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展现出母亲考虑十分周到,不仅照顾到了孙儿,而且也考虑到了儿子的孝道。”再从文体的角度入手分析:“作者认为这篇散文体现了生命的感慨,那么你觉得从刚刚的这段文字中能否感受到这一点呢?”学生认为:“散步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但是却展现出了一家人的关系,也体现出了作者对家人的关怀。作者写的是家庭伦理却淡化了伦理关系,重点展现了对于生命的感悟,体现了要善待生命。”学生结合自身感受,对作品的文化意味有了一定涉及。

由于不同的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对文本的解读也是多元化的。教师在组织智慧型阅读时,要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入手分析,珍视自己独特的理解,引导其认知向文化和生命情感的感悟上过渡,并进行创造性解读,获得自己独有的真切体验。

三、还原语境,构筑文字语场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之中总是存有一些空白处,这些地方就是文本意义不断创生的源泉。所以在智慧语用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结合这些留白处展开思考,尝试围绕文本构筑语用场。这样就能还原语境,促使学生体会到文本的不确定性。学生能置身语境中,读出文字未尽的意蕴。

学习《故乡》时,引导学生围绕其中的留白处展开探索,尝试还原当时的情境。“在描写闰土的时候,作者多次运用了省略号,那么你觉得这些省略号中隐藏了怎样的内涵呢?年幼时话语中的省略号和长大后的有什么不同的意思吗?”学生在对比后发现:“同样是省略号,作者表达的意思却有所不同。年幼时的闰土能言善辩,省略号是表示未尽的话语,比如‘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这里表示闰土对各种鸟类如数家珍,说起话来十分流畅。但是成年后的闰土变得木讷,省略号表示困惑,不知道该说什么,如‘老爷!……就是如此。”鼓励学生进入到语境中:“如果你是闰土,再次见到‘我,你不开心吗?为何说话的时候会顾虑很多事情呢?”学生认为:“因为闰土认识到两人的身份不同了,他生怕得罪‘我,所以要斟酌一下话语。”学生感受到了封建伦理制度对闰土的影响,让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学者瑞恰兹认为,语境是语言产生的意义源泉,决定了文本意蕴内涵。在补白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催生了想象力,挖掘了文本智慧。学生通过有意识地构筑语义场,对文学作品获得了深刻的理解。

四、以手写心,鼓励个性展示

智慧语用强调迁移性表现,要求学生在发现作品的语用智慧后,在另一种学习情境中进行语言迁移和模仿,通过实践和表现的方式体现“智慧语用”。在学生掌握了语言表达的手法后,要引导他们积极展现自我,尝试进行个性化创作。

学习《济南的冬天》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文章中不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而且还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方法,展现了作者对于济南的热爱之情。你在写作时能否也尝试运用这样的写作方法呢?”鼓励学生尝试写出创意,避免单纯模仿。如提醒学生思考:“在这篇文章中展现的是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那么你觉得是否也能将其他的情感运用到创作中呢?”这给了学生一定的启发。如有学生尝试将厌恶的情绪和景物描写融入一起,展开创作。“棋牌室中一片乌烟瘴气,耳朵里充斥着和牌声、叫骂声、打闹声……让人觉得好像是跌进了满是妖魔鬼怪的洞穴中一般。”在这段环境描写中,学生将自己的讨厌、痛恨的情绪融入其中。这样就能烘托出此后寻找爸爸,劝说爸爸回家的情节,展现出沉溺赌博对家庭产生的巨大影响,有发人深省的意味。

在自主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回顾了自己在阅读中体会到的语用智慧并将其内化,纳入语言建构中,并以我手写我心,在模仿中体现出创新意识,真正提升自己语言运用方面的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聚焦文章中的特殊语用现象,将文本阅读变成奇妙的言语发现之旅。这样学生不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他们能在阅读和语用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语文的无穷奥妙。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跃龙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省略号孔乙己智慧
省略号来了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