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学生“好奇”激发审美想象

2021-05-26 05:00夏姝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好奇审美体验教学实践

夏姝

摘要:为了更好地培养职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近几年,语文教学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处于语文教学的内容从单篇向整文阅读跨进的特殊阶段。因此,教师应更注重学生的感受,特别是针对散文学习,引导学生在感受中获得语感,体验文字的魅力。通过反复阅读和沉思,获取“整体感受”为散文独有的“形散神聚”的美妙。

关键词:整体感受;教学实践;阅读体悟;审美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2-0123

职业学校的学生思想上特别重“专业”轻“文化”,他们一心只想学“专业”,以期能成为日后谋生的职业,却极其忽视文化课的学习,使我们的教学先天不足。特别是语文学习,很多学生以“老经验”先入为主,所谓的“老经验”就是读背优先,做题次之,学习乏味,考试低分。究其根本原因,学生的学习视野狭小,只顾眼前不思长远。在这样的学习状况下,很多教师习惯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不求教学参考书的意见,不问文本“原意”,不求自己教学“原意”,更完全不理会学生“原意”,导致语文教学目标离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越来越远。在此困境中,引发思考,究竟什么才是教学的真正核心?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钱梦龙提出的“三主思想”之首要主体——学生。学生既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主体对象。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才有了灵魂,教师才能发挥“主导”作用。钱梦龙认为,“主导”的重点是“导”。所谓“导”,即是“因势而导”,也就是要求教师顺着学生的阅读之“势”,引导他,辅助他,启发他,使他逐步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语文教学是搭建学生和文本链接的媒介,学生阅读文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教学也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如果用死板的备课逻辑套住学生的思维,语文课不仅没有温度,更没有活力,这样的语文课将逐渐走向死亡。所以要想更好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好奇”,激发审美想象,在备课时,教师应该先关注自己的阅读感受,让自己先于学生沉浸于作品中,然后再引导学生感受与体会自己的阅读感受,不要简单地套用教学参考去解释作品意义,禁锢想象空间。笔者以教学实践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寻找感受突破口

《听听那冷雨》有这样一段话,“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一夜盲奏,千层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持,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蝎壳上哗哗泻过。不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雨滂滂沛沛撲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弹动屋的惊悸腾腾欲掀起。”台风天对温州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这样的文字表达,学生读完却难以掌握这样的描写方法,问其感受,仍以简单的“可怕”“风大雨大”这样直白的方式表达感受,学生感受后的“表达效率”极低。面对这样的情况,要引导学生寻找感受突破口,抓住这段描写中最有形象感的“象声词”,因为它们自带“声感”,这些文字在作者的笔下,活泼跳跃,组合成一曲雨夜交响曲,引学生把听音乐的感受带进文字里,提高了学生的感受力,同时刺激了敏锐的生活观察力。能够捕捉生活的细节,感受生活的气息,是帮助学生找到提高“表达效率”的源头。

二、关注作品“好奇点”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让学生深有感触,引发情感共鸣,还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阅读“好奇点”。学生不必像成年人那样体味复杂的文本内涵,学生其实也不太在意它的主题意义、篇章手法。学生能被作品所吸引,很大的原因就是他对文本“好奇”,他好奇作者表达的那些独特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在“好奇”驱使下,学生才愿意走进书中的“文学语言”。这些“语言”是变形了的语言,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出于一定的审美和情感表达的需要,要有意改变,使读者产生陌生感。而这样的陌生化处理,在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视、适时点拨,使学生能更加明晰表达与抒情是交融的、是一体的、是密不可分的。这些创造性的表达在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更多的生活经验,与作者的生活经验发生“化学反应”,以致学生真正做到“知人论世”,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思考,从作者的精神层面去理解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方式,能形成解读文本的独到见解。

三、激发生命想象力

“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引”领学生的阅读之路,聚焦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从文本中探寻生命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并不一定要按部就班地一一提问,而应立足学情,筛选细化,做有针对性地引导学习。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既获得了丰富的自我感受和体验,又能在“察己”中不断提升生命的感受力,释放生命。

引导学生阅读《荷塘月色》,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原意,探究作品背后的意义,而且要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进而帮助学生释放生命潜能。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力求三个“变”:一是变“全盘授予”为“拈精摘要”,二是变“滔滔讲说”为“以讲导学”,三是变“默默聆受”为“研讨求索”。这三个转变,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主体”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落实了促进生命主体成长的教育精髓。推动学生从理解文本走向学会阅读,还进一步引发了阅读教学的危机,对机械刻板的阅读训练提出了新的挑战,迫使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由方法论层面的教学转向人文主义价值观层面。虽然它还有不足,但我们不苛求一种阅读教学法承担起我们对语文追求的所有美好期盼。只要是尊重师生的精神成长,以满足师生的生命需求为探索目标的阅读改革,都能成为启动新的教学改革的酵母。

参考文献:

[1]张定远.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思想精粹[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2]洪守礼.洪守礼与母语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325000)

猜你喜欢
好奇审美体验教学实践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童心 童眼 童耳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关注审美体验,让阅读变为“悦读”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