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辅助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锻炼52例临床观察

2021-05-27 02:27沈鸿辉吕伟明林伟栋
北方药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肱骨肘关节活动度

沈鸿辉,吕伟明,林伟栋

(漳州市中医院骨伤科,福建 漳州 363000)

肱骨髁上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也是小儿肘部常见骨折外伤,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中。临床治疗多采取骨折闭合手法整复克氏针固定石膏外固定术治疗,治疗后需要积极给予功能锻炼,促进术后康复,若术后康复效果不佳,容易引发骨化性肌炎、缺血性痉挛、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严重时将造成肘内翻畸形等,造成肘关节障碍[1]。中药外敷辅助治疗是在康复锻炼基础上通过中药外敷,减轻患儿疼痛感,对关节功能康复和骨折愈合有积极影响。为研究临床疗效,本文于本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的患儿中,随机选取52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52例患儿为样本,对照组26例,性别:男/女=15/11,年龄(7.24±0.59)岁,其中屈曲型骨折12例,伸直型骨折14例。观察组26例,性别:男/女=16/10,年龄(7.30±0.62)岁,其中屈曲型骨折11例,伸直型骨折15例。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满足《实用骨科学》诊断标准,属于闭合性骨折,年龄≤14岁。(2)患儿对本研究知情。

排除标准:(1)排除对药物过敏的患儿。(2)排除精神、智力和意识障碍的患儿。(3)排除患有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

1.3 方法

所有患儿均为术后一个月拆除石膏拔除克氏针后开始功能锻炼。

对照组采取常规功能康复训练。患儿取仰卧位,使其肩关节外展呈90°,让患肢肘关节进行屈曲90°,让患儿自主摆置旋后位,进行肘关节伸直和屈曲锻炼,对尺桡关节进行被动旋转训练。让患儿取端坐位,将肘关节侧置于肋骨侧,对患肢进行旋前和旋后训练,增加肱二头肌以及肱三头肌的训练。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1h内,1次/d。

观察组增加中药外敷治疗,取没药、川芎、丹参、红花、木瓜、桂枝、路路通、乳香、透骨草、骨碎补、威灵仙各20g,添水煎煮,将毛巾放置于汤药中一同煎煮。同时取药方1剂进行研磨,添加蜂蜜水均匀调和为药丸,放置于少海穴、小海穴、曲池穴、手三里穴、曲泽穴。毛巾煮好后放置微凉,在肘关节部位贴敷,并使用油纸进行包裹,进行20~30min贴敷,1次/d,外敷过程中避免烫伤患儿的手肘。以肘关节为中心对患儿少海穴、小海穴、曲池穴以及手三里穴进行按摩,并对肱二头肌、肘关节内外侧韧带和肱三头肌进行按摩。30min/次,1次/d。

1.4 观察指标

(1)进行中医症候评分,使用4级评分制度,从关节疼痛、红热、肿胀以及活动障碍四个层面评分,0~3分,分数高表示患儿症状越严重。

(2)使用量角器测量患儿治疗前后肘关节屈曲以及伸直活动度,评估患儿主动活动度。

(3)统计患儿消肿、骨折愈合以及疼痛消失的时间。

(4)统计两组患儿术后出现的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中医症候评分对比

观察组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红热评分,活动受限评分优于观察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中医症候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患儿肘关节活动度对比

观察组伸直活动度,屈曲活动度等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肘关节活动度对比(度)

2.3 两组患儿康复时间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肿胀消退(15.41±2.07)d、骨折愈合(34.19±5.75)d、疼痛消失(18.12±3.16)d;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肿胀消退(21.94±2.84)d、骨折愈合(47.36±6.82)d、疼痛消失(26.82±3.27)d;两组评分数据对比(t=4.56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1例缺血性肌痉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3例缺血性肌痉挛、1例肘部内翻、1例肘部畸形,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两组评分数据对比(χ2=3.92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主要是指肱骨远端、外髁上缘位置上发生的骨折,多由于间接暴力导致骨折,在5~12岁患儿中最为常见。通过克氏针联合石膏固定治疗后,可有效恢复肱骨解剖结构。但术后常出现肿胀、疼痛等反应,加重患儿痛苦,不利于患儿骨折愈合。术后多采取康复锻炼,逐步恢复患儿的肘关节功能,但由于患儿年纪较小,依从性较差,同时受到术后疼痛、肿胀等影响,康复锻炼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容易产生并发症,造成肘关节功能障碍。从中医角度分析,患儿肢体受到外力作用造成骨折,脉络受到严重损伤,瘀血滞留,造成气血紊乱,导致骨折位置严重疼痛,治疗以消肿镇痛、活血祛瘀为目的[2]。

在患儿康复锻炼的同时,给予患儿中药外敷,可通过皮肤作用于病灶,有利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中药外敷方中含有川芎、丹参,可有效行气活血、散风祛瘀;骨碎补、当归可有效活血化瘀、壮骨强骨、温经通络;没药和乳香有利于消肿行气、活血生肌[3];木瓜有利于养血祛湿、镇痛疏风;红花和桂枝有利于散寒温热、消肿行气;威灵仙和路路通可有效镇痛祛风、补气通经络。诸药合用可达到良好药效,通过皮肤直接作用于患处,促进祛瘀血生新肌、壮骨舒筋、行气活血。同时对手三里穴、少海穴、小海穴以及曲池穴进行按摩,可有效松解筋骨,有效祛风行气、镇痛强骨,达到标本兼治,有利于术后肘关节的康复。经本文研究结果可见增加中药外敷可有效减轻患儿的疼痛、肿胀症状,有利于患儿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中药通过皮肤作用于患处,发挥出药效,有利于促进肘关节康复,促进肘关节功能的康复。

中药外敷联合功能康复锻炼,可有效加速患儿术后康复,缩短患儿病程,有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减轻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负担。本研究结果证实中药外敷有效改善患儿肘关节功能,预防术后并发症,对远期预后效果有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接受功能锻炼,给予中药外敷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术后肿胀、疼痛,促进患儿肢体恢复活动度,缩短术后康复周期,并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肱骨肘关节活动度
钢板内固定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胳膊肘僵硬是咋回事
右肱骨巨大骨囊肿1例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手术经验分享
上海市小学男生上手投掷动作发展中肘关节运动特征的比较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下肢体位对患肢康复的影响
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