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成语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2021-05-27 04:07侯振红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1年4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寓言实践应用

侯振红

【摘要】寓言和成语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国学的重要内容。幼儿的身心发展正处于感性思维阶段,他们的心灵还处于一片空白。因此,在幼儿阶段对其进行寓言和成语故事的教学,能够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根植于幼儿的心中,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智化 孩子的心灵,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将根据教学实践来分析如何把寓言和成语应用于幼儿园教育实践中。

【关键词】寓言  成语  幼儿园教育  实践应用

一、创设多元教学情境,營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幼儿园教育教学需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为开展寓言故事和成语教学提供帮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针对幼儿的学习和环境进行过论述,他认为幼儿的成长必须依靠和谐的环境。所以幼儿园要想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需要为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所在的幼儿园很重视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旨在为幼儿提供新鲜、多元的学习空间。例如,将成语、寓言的漫画粘贴到户外墙壁,小朋友们户外活动、散步时经过都能学习。长此以往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让幼儿经常接触到寓言和成语的教育意义。

(一)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让传统文化可见

寓言和成语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需要传承与发展。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实现预计的文化教育目标,我们必须构筑富有文化元素的物质还境,让幼儿在这种情境中更容易感知、获取。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环境创设上着手,比如在公共区域环境的创设中将寓言和成语进行配图,粘贴在幼儿教学楼的外墙,让幼儿入园、离园、散步时随时可见,家长和教师适时的讲解,丰富幼儿园整体文化教育环境;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上,可以进行诸如,每个教室或者班级设立成语故事汇、寓言成语小舞台等等类型的区角,墙上粘贴寓言和成语相关图片、手工作品,主题墙的布置等等。这些“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寓言和成语的寓意。

(二)创设多元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1.开展“每天一听”“每天一说”的班级特色活动

创设“每天一听”的教学情境,让幼儿能够了解寓言和成语。幼儿正处于知识的学习阶段,他们对于新知识的接纳程度很高,也很好奇。所以,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征来让幼儿每天都听一下寓言和成语,让幼儿真正地生活在寓言和成语故事中。

那么幼儿如何实现“每天一听”的教学环境呢?教师可以每天为幼儿朗诵一遍寓言和成语故事,或者是借用多媒体设备来为幼儿播放相关的教学音视频,让幼儿真正实现“每天一听”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更加逼真的寓言和成语故事场景。 “每天一听”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幼儿适应寓言和成语的教学环境,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像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等成语故事,可以让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另外,教师借助音视频资源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可以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潜移默化地意会成语。

2.围绕节庆开展主题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在日常教育活动时教师带着幼儿进行由寓言或成语创编的游戏,如《精卫填海》《一网打尽》等,虽然孩子们玩得开心,但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为了能够使得孩子真正理解寓言和成语的内在含义,我们利用节庆的游园开展主题游戏活动,创设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的游戏,孩子们之间的合作激发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和家长的配合也可以得到更多发挥的空间,孩子也更容易理解其深刻含义。

3.开展家园、亲子互动活动

对于幼儿园来说,家长的教育资源是不能忽视的,家长资源能为幼儿园的教育增添新鲜的血液。充分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会给幼儿园的教育带来意外的收获。在《寓言和成语亲子创意戏剧比赛》的活动中,家长们以寓言、成语为题材,自编、自导、自演的剧目,让孩子们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了解成语背后含义深远的故事,幼儿和家长合作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愚公移山》《曹冲称象》《孔融让梨》等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成语舞台剧,随着剧情、音乐、舞台效果,充分展现自我,使孩子成为舞台的小主人,培养孩子们知礼仪,懂孝道,传承中华五千年国学之精髓。

二、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最好的学习动力就是兴趣。因此,幼儿园的教学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倾向于具体形象的事物,所以他们更喜欢生动的寓言和成语故事。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走进寓言和成语的世界,体验两者的意境和魅力,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选择个性化的教学内容

寓言和成语都有较强的情节性和趣味性,幼儿都很喜欢。例如乌鸦喝水、守株待兔等寓言和成语故事。但是像孟母三迁这样的故事,幼儿的选择意愿较低,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关注度来个性化的选择教学内容。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一是从幼儿的学习兴趣来作出选择,二是根据社会现实来选择。例如在网络时代,幼儿对网络上的事物很感兴趣,所以教师就需要利用好网络平台来选择教学内容。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幼儿教学内容,都需要根植于幼儿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效果。

(二)采用直观教学手段

寓言、成语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幼儿对故事内容有更感性的认识。直观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向幼儿展示视频、图片、实物、声音、动作等,这样的直观化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幼儿了解掩耳盗铃的真实动作。在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也可以要求幼儿一起捂住耳朵做动作,这样可以更好地感悟作品的内容。其次,幼儿通过视频画面,也能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提前进入识读阶段。再如《狼和小羊》的寓言故事: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小羊在草地上吃草的场景”,这样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当幼儿完全进行这个情境时,突然一只大灰狼从远处走来了。前后情境的对比,可以让幼儿了解故事的内容,也能够感受狼和小羊之间力量的差距。抽象的文字通过相关视频的播放,可以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直观教学手段可以让幼儿增强对寓言、成语内容的感性认识,为理解故事寓意打下基础。

(三)实施感悟教学策略

实施感悟教学策略,能够增强幼儿的理性认识。尽管幼儿处于感性思想阶段,但是他们也需要发展理性思维。我们以《守株待兔》成语为例:猎人一直守在树桩下等待着有兔子出现,如果兔子不出现,猎人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呢?他的内心又是什么样的呢?幼儿们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之后,就会对猎人的表情和心理活动有更好的感悟,也会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寓意。感悟教学策略,旨在通过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感受,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幼儿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感悟,能形象地感受到故事的真与假。特别是在观看完相关的视频之后,他们都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认识分享给大家。这是他们对寓言的分析和理解,也就是寓言寓意所在。

寓言、成语故事融入幼儿园教育中,是通过一些富有哲理性、教育性、人文性的简短故事,来对幼儿开展各方面教育的一种形式。幼儿园通过寓言、成语故事教学,能够让幼儿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国学知识。这也是幼儿教学最为关键的一步。寓言、成语等是先辈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既能够反映先民的智慧,也能够反映民族精神。幼儿正处于心灵的成长期,他们接受外在事物很快。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寓言和成语教学,通过多元的教学情境和多样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幼儿们真正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罗念生.伊索寓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罗阳.寓言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状况及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3:116-117.

【3】谢蓉蓉.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分析[J].时代教育,2017.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育寓言实践应用
时装寓言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高中英语课堂中反思性教学应用策略分析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