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雁阵发展”探索幼儿园青年教师成长之路

2021-05-27 18:57张雁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1年4期
关键词:头雁青年教师幼儿园

张雁

青年教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中流砥柱,她们的快速成长和进步,对推进幼儿园教育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园所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后备力量。雁阵式“传、帮、带”模式,是以现有教科研组长、成熟型骨干等青年教师为“头雁”;由5年以上教龄、现有区级骨干教师组成“大雁”;以新入职的年轻教师为“雏雁”,采取“建台子、架梯子、铺路子、压担子”等激励策略,分层制定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发展计划,为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搭建适宜的成长舞台,根据自身特长、亮出教育专长,形成“头雁领飞、群雁争飞、雏雁速飞”的青年教师发展团队格局,从而优化师资素质、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一、“头雁效应” 发挥领军示范作用

“头雁”是指教育教学经验较丰富且在市区内具有示范与辐射能力的青年教师领军人物,他们在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教育科研能力水平等方面都代表了学前教育发展的前沿方向。“头雁效应”,既要发挥她们的示范辐射能力,更要助力她们向自身更高更深的空间拓展!

(一)“导师制”助力骨干深造提升

导师由学前教育学科中具有影响力的江苏省特级教师和苏州市名教师担任。朱文华名师工作室作为优秀教师的“孵化器”平台,在围绕有关夏天的微主题展示研讨活动中,带动园内陈丽芳、周倩岚等骨干教师一起针对主题课程生成的理念、主题内容的确定、主题支架的构建、教师的支持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导师朱文华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周倩岚老师开展的微主题《夏·趣——气温探秘》,通过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不断进行价值判断,追随孩子的需要层层深入,并通过课程审议的方式梳理线索话题、关键经验、支持策略,以此来审视整个过程、整个主题的有效性。在展示、研讨、思辨的过程中,导师带领大家吸收优秀的课程实践理念,对于关键经验的探究、组织方式的有效程度、幼儿经验的提升等方面的热烈讨论,更好地将理念转化到行为,进而提高骨干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头雁”快速成长!

(二)“亮特长”共同提升专业素养

我们提倡成熟型骨干教师梯度也承担特长教师微教研的任务,在自己研究专长范围内,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分享给园内教师,我园开展的“半日活动观摩交流活动、微课程的发现与实施、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制作与应用”等特长教师的微教研活动,注重落实项目负责制,即根据骨干教师研究专长、研究水平等,通过委任、申报的方法,确定研修项目负责人,明确任务要求,研讨项目方案,从而让教研活动更多地走进“真实”。如在微教研《班本微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活动中,特长教师王琪通过演示微课程《沙水联盟》,介绍了课程故事的撰写方式,引导教师了解课程故事、学习故事与观察记录的区别,并提出在班本微课程的生成中应以儿童为本、注重教师支架作用,有效提升了幼儿园全体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充分发挥骨干引领、示范、辐射的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园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改革!

二、“群雁砥砺” 引领种子教师发展

“群雁砥砺”是通过开展项目式、主题式教科研活动,以夯实教师发展的基础、保持教师成长的动力、增强教师发展的实效为目标,为引领种子教师向名优教师孵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主题式”提升课程实施能力

我们倡导教师利用主体意识、树立课程开发,引导教师在课程园本化、班本化的过程中,建立在儿童需求基础上进行课程资源开发,通过选择、改造、创生等课程改革。它可以是儿童成长中的需求,或是兴趣使然,或是主题中新发现,或是孩子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往往这些课程资源已出现,有时老师们还会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而错过了课程开发的时机。我们推行主题式班本微课程研修模式,班本微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微”,微问题、微故事、微研究,我们应该着眼于关注发生在班里的常态事件,提供适宜的支架,让其主动和投入的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从而在课程中深度学习。因此如何支架也是我们面临最多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倡议老师们通过微信公众号、市课程游戏化专题研讨等活动发现他园的优秀微课程案例与同伴们分享;另一方面,每学期我们也组织班本微课程的分享交流活动,让老师们把发生在自己班级的微课程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大家在分享中感受到微课程中老师们对孩子的想法、语言和行为的关注;看到了老师课程实施背后的支持和思考;同时也看到了老师对各种资源如幼儿园资源、家长资源、同伴资源等的利用。在这样的同伴分享中,教师们的儿童观、教育观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意识和实施能力也逐步增强。

(二)“微专题”发展教育科研水平

幼儿园建立青年教师课题研究制度,不仅需要按照不同层次教师所积淀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基础,完善特色小专题建构,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个人小专题的申报,坚持小专题研究的选题既要体现主课题研究的要义,还必须从自己所任班级的幼儿实际出发,鼓励教师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倡导个体化研究,每班能有个性化的观察与记录,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做自己身边的课题研究。在期初、期中、期末时分别进行专题计划、专题阶段小结、专题总结汇报交流等工作。汇报时要对每个小专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成果与质量进行了评议,期间一些优秀的小专题研究成果得到了课题组成员的好评和专家的认可,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课题研究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也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三、“雏雁展翅” 提升专业培养效率

“雏雁”是指工作1-5年的职初青年教师,亦是幼儿教师团队潜在期生力军,带着初为人师的自豪和懵懂,充满生机地投入工作岗位,如何将她们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能力,从理念到行为、有力推进教育新秀的专业发展,快速带领“雏雁展翅”已成为我园师资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优制度”自觉规范专业行为

我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教师综合素养的需求,制定了本园《幼儿园教师工作手册》《幼儿园教师文明礼仪规范》,如《幼兒园教师工作手册》分别从岗位职责、规章制度、评估细则等方面,对初入职青年教师提出了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保教人员行为规范、教师分层培养、教育科研制度等各项要求,更细化到备课反思、组织活动、论文撰写等评估要求。而《幼儿园教师文明礼仪规范》则从谈吐、穿着装扮、仪态举止、人际沟通四个方面对老师提出了行为要求,还进行“幼儿教师适宜语言”征集活动,形成了在与幼儿、家长、同事交往过程中适宜使用和杜绝使用的语言参照文本,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以自己的表率言行去感染孩子。结合相应的考核监督机制、竞赛激励机制,引导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环境,自觉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二)“结对子”构建共同成长路径

对于初入职的年轻教师培养,幼儿园精选了园内思想素质高尚、教科研能力精湛的教师与他们进行“一对一”青蓝结对,依据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和自身专业特长制定一系列的培训方案,并采取“三坚持”“二跟班”“一汇报”的跟进性指导:“三坚持”是要求年轻教师坚持手写备课、坚持熟读教材细写详案、坚持进行深度课后反思;“二跟班”是每一个月新教师要向师傅跟班学习四次,师傅为年轻老师示范教学活动;师傅全程跟踪指导徒弟半日活动一次;“一汇报”是徒弟定期向师傅汇报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疑问,师徒共同探讨心得体会和反思感悟。

一名优秀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努力,更离不开群体的合作与协助,教师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根据本园青年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求,建立雁阵式青年教师三维发展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以教为真、以研为实,为青年教师量身订制个性化发展小团队,引领她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智慧,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让团队建设成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幸福之源!

猜你喜欢
头雁青年教师幼儿园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头雁
头雁之歌
吴效科:担起头雁的责任
抢飞的“头雁”
爱“上”幼儿园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