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21-05-27 00:01谢云云
考试周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学初中

谢云云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实施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历史学科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学习历史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而且为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文章主要是就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初中

一、 引言

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历史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作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出发点,是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自信心的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指标。

二、 初中历史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了多种优秀的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初中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对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认识当前中国发展的国情,尊重并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提升学生民族自信息以及民族自豪感,提高初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例如,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学作品和发明无一例外地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教师在开展历史学科的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根据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加深对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理解和认识,感悟和体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将学生学习中华历史文化的热情极大地发挥,提升历史知识的学习效果。

(二)有助于形成对世界的科学认知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精神也就是本民族具有的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精神。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来临,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向学生渗透奋斗精神的意识和理念,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世界的意识和视野。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力度,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初中学生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在面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时,应该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利用自身具有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精神战胜挑战。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学习体系,引导学生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在适应时代变化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有助于了解历史特征和发展趋势

如果站在哲学角度分析的话,任何一个民族和社会的发展无一例外的都是新事物替代旧事物的过程,只有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满足了事物发展客观规律,新事物才能以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展示在人们面前。历史的发展已经不止一次地向世人证明,只有真正地走向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才能在满足民族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为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昌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虽然经历了分分合合,但是最终都走向了统一,而这也是经过历史检验。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不仅是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和趋势,同时也是自身强大生命力的真实体现,这些历史事物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例如,秦朝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是中国历朝历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且都在巩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努力。进入新时期后中国在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这一理念更是已经深入人心。因此,教师必须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这一历史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渗透给每一名学生,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过历史的检验证明其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维护中国统一的形象,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实现保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

(四)有助于培养个人和家国理想

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历来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无法割裂的,通过对前人经验和智慧的分析发现,任何一个历史人物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无一例外的都将造福他人、造福社会作为其人生的理想。由于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理念两者并不是相互冲突的,个人理想必须在国家理想的引导下才能实现,国家理想的实现,需要个人的发展作为助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于初中生而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动力。针对正处在树立人生理想的关键时期的学生,教师必须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与中国梦一致的目标,利用历史教学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感染和熏陶学生,才能使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措施

(一)通过历史事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课堂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历史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部分。历史事件在历史教学中,其意义较为重大,所以教师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在教学内容中合理地融入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初中历史知识学习意识,加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的力度。比如,学生在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夏、商、西周的兴亡》《大一统的汉朝》《贞观之治》等历史知识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将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只有实现了统一、安定,国家经济才能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才能更好地生活。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不仅学生的爱国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而且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也越来越强。所以,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时,必须明确地告知学生爱国主义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有一颗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决心,坚决不做任何违反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事情,将爱国主义作为推动自己成长的中心。

(二)通过历史教训渗透忧患意识

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开展时,引导学生积极努力,不断提升自我,然后通过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相关素养的培养,以此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社会不断地发展,社会领域的竞争不断加强,只有最优秀的人才才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作为新时期的初中学生来说,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树立不进步必然会被社会淘汰的忧患意识。比如,莱特兄弟在发明飞机时虽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他们在忧患意识的引领下最终还是发明出了飞机。正是因为忧患意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忧患意识,才能在更好地接受和学习知识,忧患意识的树立为学生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长久的生存下去提供了支持,教师必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优化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学初中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