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八髎穴联合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MMP-3、TGF-β1、PGE2 水平的影响

2021-05-28 08:37刘颖杰陈先进郭庆军
吉林中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腰痛腰椎间盘功能障碍

杨 振,马 允*,刘颖杰,陈先进,郭庆军

(1.芜湖市中医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肥 23006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等,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1]。目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牵引、推拿、针刺等保守治疗为主,其中腰椎牵引治疗虽能放松腰背肌,解除肌肉痉挛,但部分患者经治疗后腰椎功能改善不明显[2]。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痹病”范畴,且中医学家[3]认为,气滞血瘀为其主要病机,故治疗该病应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为主。推拿疗法具有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此外中医指出:“八髎总治腰痛”,针刺八髎穴可发挥疏通经络、通经止痛的良好功效,近年来针刺和推拿多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关于针刺八髎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尚需研究[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针刺八髎穴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3(MPP-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优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后,选取2017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我科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其中,研究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41~65 岁,平均年龄(51.65±3.44)岁;体质量指数(BMI)18~21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19.75±0.50)kg/m2;突出节段:L3-45 例,L4-515 例,L5-S110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43~67 岁,平均年龄(51.88±3.52)岁;BMI 18~22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19.95±0.54)kg/m2;突出节段:L3-46例,L4-513 例,L5-S111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西医诊断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5];2)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4)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者等。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骨肿瘤、骨结核及病理性骨折者;2)针刺穴位或穴位附近皮肤严重感染者;3)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损害者;4)晕针,依从性较差者;5)临床资料不完善者等。

1.3 研究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进行治疗 方法:将腰椎牵引套在腰髋部固定,牵引质量一般为体质量的1/3,根据患者主观感受、体质、肌腱韧带素质、耐受力等进行调整。每次20 min,每日1 次,连续治疗15 d。

1.3.2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八髎穴联合推拿进行治疗 方法:1)理筋整复法。沿督脉、膀胱经循行对腰部及下肢行拍法,各5 遍;2)循经按揉法。沿督脉、膀胱经循行对腰部及下肢行按、压、揉、推、㨰法,各5 遍;3)穴位按揉法。对腰部常用穴位,如阿是穴、腰阳关、委中、肾俞、环跳等行按、压、揉法,各5 遍,连续治疗15 d。针刺八髎穴:取俯卧位,暴露皮肤,选择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第1、2、3、4 骶后孔,从上到下为上髎、次髎、中髎及下髎穴,对穴位皮肤进行局部消毒,选择毫针(吴江市云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刺入两侧八髎穴,针刺深度为33.33~50.00 mm,留针30 min,每日1 次,15 d 为1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治疗效果 治疗后,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估2 组疗效,其中显效为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阴性,腰腿痛及放射痛消失;有效为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阴性或阳性,腰腿痛及放射痛缓解;无效为以上症状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腰椎功能障碍、关节功能障碍及疼痛程度 治疗前后,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7](ODI,100 分)问卷表评估2 组腰椎功能障碍程度,得分越高说明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29 分)评分[8]评估2 组关节功能障碍程度,得分越高说明关节功能障碍程度越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9](VAS,10 分)评估2 组疼痛程度,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

1.4.3 免疫功能 治疗前后,抽取2 组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 离心15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 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G、M(IgA、G、M)水平(武汉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4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血清制备同1.4.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 组血清MMP-3、TGF-β1、PGE2水平(武汉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P<0.05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30) 例

2.2 2 组腰椎功能障碍、关节功能障碍及疼痛程度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腰椎功能障碍、关节功能障碍及疼痛程度比较(,n =30) 分

表2 2 组腰椎功能障碍、关节功能障碍及疼痛程度比较(,n =30)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3 2 组免疫功能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免疫功能比较(,n =30) g/L

表3 2 组免疫功能比较(,n =30) g/L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4 2 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4。

表4 2 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n =30)

表4 2 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n =30)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10]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约为8.60%。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物理治疗,如腰椎牵引、针灸、推拿等广泛用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但相关研究[11]指出,单一治疗疗程较长,且疗效欠佳,因此本研究在采用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上给予针刺八髎穴联合推拿治疗,进一步探讨该治疗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

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于“痹病”“腰腿痛”等范畴。《素问直解·卷四》记载:“痹,闭也,血气凝涩不行也”,《丹台玉案》指出:“有瘀血腰痛者,因跌扑坠堕伤及”,《丹溪心法·腰痛》中记载:“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中医学家[12]认为,瘀血内阻,肾虚而外感风寒湿,局部血气不通发为腰痛,瘀血为腰痛主要病理基础,气滞血瘀为腰痛主要病机,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改善经气运行为主要原则。《针灸大成》中指出:“八髎总治腰痛”,八髎穴位于腰骶部,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针刺该穴位可行血散瘀、强腰壮肾。加之配合理筋整复、循经按揉、穴位按揉法等推拿手法可改善患者经气运行,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13]。本研究发现,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而ODI、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针刺八髎穴联合推拿可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进而有助于提高疗效,与既往研究[14]结果相符。

MMP-3 是由椎间盘组织细胞分泌或合成的一类因子,其水平升高可刺激神经组织,加剧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加重局部炎症,恶化病情;TGF-β1 高表达可改变髓核的生物化学成分,减弱生物力学特性,引发椎间盘退行性病变;PGE2具有调节炎症和直接致痛的作用,其水平升高可增加坐骨神经痛的严重程度。本研究发现,治疗后研究组血清MMP-3、TGF-β1、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血清IgA、IgG、IgM 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针刺八髎穴联合推拿可明显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MMP-3、TGF-β1、PGE2,改善免疫功能。分析其原因在于:推拿疗法可有效放松患者肌肉组织,减轻患处腰肌张力,从而有利于促进局部炎症吸收,恢复脊柱代偿平衡,从根本上消除神经根水肿,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15]。加之针刺八髎穴可刺激患者腰丛、骶丛神经,同时可松解腰腿部肌肉痉挛,缓解韧带紧张,改善周围血液循环且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从而有助于减轻神经根周围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

综上,针刺八髎穴联合推拿可明显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MMP-3、TGF-β1、PGE2,改善免疫功能,同时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进而有助于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腰痛腰椎间盘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职业腰痛早防治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