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中“循环推进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2021-05-28 12:26顾宗其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应用策略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我国教育界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满足当代初中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循环推进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应用此教学法不仅能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循环推进教学法;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顾宗其(1975—    ),男,甘肃武威人,武威第十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物理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推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鉴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做出改革与创新,充分挖掘、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其有效地应用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

物理实验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循环推进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要求物理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上的现代化教学资源,结合实验主题与“猜测聚焦—方案选择—实验操作—分析小结—思考分享”五个循环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在实验环节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层层推进,从而顺利、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上应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重视形式,缺乏创新

结合我国当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物理教师仍面临很多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降低了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积极性。在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很多物理教师过于注重实验的形式,将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流程一一转告学生,让学生听从教师的指令来完成实验任务,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自主探究实验流程的机会。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听,学生不需要独立思考或设计物理实验,只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完成教师规定的具体步骤即可。很少有教师会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实验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学生也不会主动思考这些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导致学生对物理实验课丧失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过于注重结果,忽略过程

物理实验集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和物理理论于一体,学生要想深入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就必须在物理实验中进一步地探究、反思。然而,在目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仍有不少教师存在“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的问题。教师过于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记住实验结果、物理理论及物理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有关考点,而忽略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体验。还有部分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甚至不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而是照搬课本内容,以口头讲解和课上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记住物理实验的具体步骤和结论。在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学生未能自己动手选择实验器材,思考如何设计实验,只是死记硬背实验过程与结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亲身体验整个实验过程,导致难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

二、初中物理实验中“循环推进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组织学习小组,引导学生按照“循环推进教学法”进行实验探究

为了充分发挥“循环推进教学法”的教学价值,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并组织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得出解决方案,顺利地解决问题。

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例,在这一实验中,学生需要明白杠杆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保持平衡,以及杠杆平衡时各个物理量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测聚焦”,猜想杠杆平衡时可能存在的几种数量关系,并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充分交流,进行分析和推理,排除不合理的猜想。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课上演示的实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检索知识,完善实验步骤,拓展自己的实验思路。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组内实际情况,设计本组的实验方案,再结合小组实验方案,选择完成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

(二)引导学生实验操作,分析小结

“实验操作”和对实验的“分析小结”是“循环推进教学法”中的重点教学环节,教师必须注重这两个环节的实施,以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开展实验,得出合理的“分析小结”。

例如,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一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指派几名小组代表,上台讲解各自小组的实验方案,演示实验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在各个小组代表完成实验之后,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将实验中用过的各类仪器清洗干净,并整理归位。为了降低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在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来代替杠杆一端的砝码,指导学生改变弹簧测力计倾斜的方向,让学生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在实验过程中的读数变化,并记录弹簧测力计上的数据。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为了方便学生随时交流、反思和回顾实验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机将整个实验过程,包括其中的细节拍摄下来,分享到班级交流群中。在每组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制成表格,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电子表格中的各项数据,结合实验操作,分析杠杆保持水平、静止时各数据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最终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三)反思与分享

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一实验的操作过程,学生总结出杠杆保持水平、静止时各数据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班级交流群中自由地讨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在学生自由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猜想:“假如是‘F1+l1=l2+F2或‘l1-F1=F2-l2这两个等式,等号同侧的物理量单位不同,无法相加或相减,所以不太可能存在这样的等式关系。”这一猜想得到了教师的表扬和肯定。还有的学生在自由交流讨论中提出杠杆平衡时可能存在“F1 / l2=F2 / l1”这一数量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进行了一轮验证,得出这个猜测是正确的,这一等式确实成立,该生也得到了教师的表扬和肯定。“循环推进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反思与分享,学生能够及时突破物理实验中的各个难点。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作为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实验探究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核心环节,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体现了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满足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循环推进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这一方法,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融合,消除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巩固物理知识,提高技能,同时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将这一教学模式有效地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为学生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任凡.“循环—差异”教学在初中物理中的实践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7.

[2]吴秋瑛.物理实验在“循环—差异教學”课堂中的落实[J].中学物理,2015,33(9):33.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实验应用策略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探索
数字化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改革对学生的评价
浅析微课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探析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