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课的探究与实践

2021-05-28 12:26胡艳萍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阅读课教学实践小学数学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阅读课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阅读课的重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做好阅读课的教学与实践,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小学数学;阅读课;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胡艳萍(1975—    ),女,江西吉安人,吉安市吉州区古南镇第一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数学语言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注重学生对数学题目的理解。学生如果无法准确理解数学题目,那么在解题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阅读课的重视度不高,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认识不足,在理解数学题目和数学概念的时候,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教师需要重视数学阅读课教学,通过数学阅读课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语言,使学生能够准确读懂题目,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一、小学数学阅读课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阅读课是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常态教学中,小学数学阅读课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包括:一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阅读课的重视度不够,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在阅读数学题目的时候,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二是阅读课形式化。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开展阅读课的时候,教学方式过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到阅读教学中,阅读课的效果也不太好,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三是学生主动性不强。新课程改革已经明确提出,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部分教师依然习惯性地处于主导位置,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课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参与阅读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受到影响。

二、小学数学阅读课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笔者针对小学数学阅读课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一是教师缺乏数学阅读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阅读课的重要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认为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才需要开展阅读课。事实上,阅读具有工具性,各学科都需要充分认识到阅读课的重要性,并且有效地开展阅读课教学。二是数学阅读课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展开教学工作。与语文阅读不同,数学阅读更偏向于不断假设推理证明的过程。教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深入开展教学工作,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数学阅读能力。然而,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开展数学阅读课的时候流于形式,在课堂中没有深入开展教学工作,而学生在参与阅读课之后,很难真正理解数学符号、数学图标、数学图表、数学材料背后的含义,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三是学生理解能力不足。数学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往往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数学阅读教学中,学生很难真正融入其中,不利于教师开展阅读课。

三、小学数学阅读课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在开展数学阅读课的时候,需要加强课堂互动,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主动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喜欢的内容,并且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课堂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梯形,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片,然后让学生观察三组图片的不同之处,再顺势引出梯形的图片,让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接下来,教师利用三角形、长方形等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鼓励学生理解梯形的相关概念,再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仔细阅读问题,加深学生对梯形面积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被调动起来,课堂互动效果显著,阅读课教学效果也随之提升。

(二)创设适宜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小学生年龄小,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影响,也喜欢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阅读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视阅读情境的创设,通过阅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用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概括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创设阅读情境的时候,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让教学情境更具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更好地提升阅读课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教师可以展示一个正方形的物品,如瓷砖、蛋糕,通过趣味性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图片中的内容转换为图形,让学生对正方形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最后配上数学名词,从而锻炼学生的图文转化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推导公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但锻炼了阅读能力,而且能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阅读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三)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注重深入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过于表面化,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阅读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数学阅读与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语言、数学材料、数学符号等。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的严谨性比较强,数学语言也大多简洁、准确,但是缺乏生动性与趣味性,导致学生都不太喜欢数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增加数学阅读的趣味性。除了阅读教材外,教师还可以从互联网上寻找资源,丰富阅读材料,同时,引入精品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深度阅读。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具體的教学内容,设计阅读单。阅读单的内容可以包括:寻找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东西,并描述出来;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思考三角形的特点,并且将其特点在图上标注出来;了解什么是“人字梁”,并且尝试量一量“人字梁”的高度,讲述测量方法;观察刚刚绘画的三角形,尝试画出三角形中的一条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阅读课的重要性,通过加强课堂互动、创设阅读情境、深入阅读教学等方式,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激发出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数学阅读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武双喜.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构建新型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4(29):72.

[2]王丽慧,顾杨艳,王墨荣.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7):85.

[3]陆芳芳.浅谈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9):175.

[4]陆游.论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J].新智慧,2018(32):134.

[5]符蓉.核心素养理念下利用小学数学“阅读材料”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4):90.

[6]徐扣凤.构建小学数学趣味阅读课堂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18(10):52.

猜你喜欢
阅读课教学实践小学数学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