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金州副都统衙门建置沿革浅析

2021-05-29 07:12殷浩萱
兰台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金州衙门清政府

殷浩萱

一、金州的地理位置与副都统衙门设立的历史背景

金州副都统衙门的设立绝非偶然,其设立与其所处的举足轻重的地理环境与战略定位、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等背景关系重大。

1.金州的地理位置。金州位于中国辽东半岛的南边,金州地峡的北边[1]015。西边紧邻着金州湾,东边靠近大连湾,南边联通旅顺港,交通便利,自古以来一直是海陆联运的交通要道和兵家的必争之处。清代姚锡光在《东方兵事纪略》中论及金州的地理形势:“其地自金州斜伸形如卷心荷叶卧波,金州角则荷蒂也。”[2]96-102金州所在的辽东半岛,东边与清朝的藩属国——朝鲜接壤,东北与经过明治维新后发展突飞猛进的资本主义强国——日本隔海相望。综上所述,金州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必然是清代在东北辽南地区进行边防和统治的关键地区。清朝在道光年间撤销熊岳副都统衙门,改设金州副都统衙门不无道理。

2.副都统衙门设立的历史背景。封建统治集团对于地区管理机构的设置,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清朝当然也不例外。为了开拓中国市场,进行工业制成品倾销,在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夕,英国海军以无理借口,蓄意入侵我国辽东南海域,对我国的主权造成威胁。

清徐世昌在《东三省政略》中对这一时期的辽南乃至东北的局势有过这样的表述:“咸同以还,边患在俄,迨东清铁路成,在辽南之海上,而俄势益张,然其时奉吉之间,江流晏然,竞争少息者,以朝鲜为之屏蔽也。自韩为日保护,而边事一变;日、俄之役,南北分权,而边事再变。”[3]76-83金州所处的地区局势使金州的军事部署不容忽视。

二、金州副都统衙门的设立沿革

金州副都统衙门是近代以来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辽东南海域的控制和辽南地区统治而设立的有效统治工具。

1.金州统治机构的初设。东北地区作为清朝的“国本之地”“龙兴所在”,自清朝入关以来一直作为重要的军事重地,受到清朝统治者们的高度重视,在金州初设统治机构符合当时统治者的政治需求。

表1 金州统治初设

2.金州副都统衙门的设立。清朝建立之初便在金州设立巡检司,附属于盛京副都统衙门,后于康熙年间改归属于熊岳副都统衙门。其管辖境内满、汉军旗一共12旗,830余人。后经盛京将军批准,从熊岳副都统衙门增调138名八旗兵丁,人数增至1000人。

基于辽南地区局势日趋紧张的背景,清政府为加强对辽东南黄渤海海域的实质性控制和有效统治,同时因为熊岳副都统衙门作用日益削弱,金州的战略地位日趋重要的现状,金州副都统与金州协领衙门应运而生。金州副都统衙门,置副都统一员,正二品,由盛京将军指挥。衙门设印务处,分左右二司,各司配以司达、班达、誊录等官员,驻金州城内东街,辖金州协领、旅顺水师营协领、盖平城守尉、熊岳城守尉、复州城守尉[4]38。

表2 历任副都统姓名及任职时间

3.副都统衙门的沿革。在对金州及辽南进行有效统治50年后,1894年,由于日海军在黄海海域主动挑衅,中日爆发剧烈海上军事冲突,最终以清政府全面失败而告终,这也导致了辽东半岛被日本殖民统治了长达四年。金州副都统衙门改建为日本的军事统治机构,以便对辽东半岛实行军国主义统治。金州副都统衙门正式落入日军之手,成为日军关东军陆军第二军司令部。

在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租借我国旅顺等港口后,由于俄国的干涉,清朝和沙俄签署协议,金州城重新实行自治,清政府恢复了对金州及附属地区的有效统治,金州副都统衙署得以重新恢复[5]76-77,开始成为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辽南地区的工具。由于列强在辽南地区的利益分配不均,俄国不满足于仅得到旅顺等港口的殖民权益等原因,为了扩大侵略权益,单方面取消协议,否认金州城自治,宣布强行占领金州城,不承认金州城属于中国统治的事实,驱逐清政府的统治官员等人员,废除副都统衙署。金州副都统衙门及其代表的旗人军政统治正式宣告结束。

三、金州副都统衙门与其他副都统衙门对比分析

清政府统治东北地区前后两百余年,共设立19个副都统衙门。由于资料较为繁杂,获取比较困难。为了进行有效的详细对比,本文特别以资料较为充实的珲春副都统衙门作为代表,与金州副都统衙门在经济、政治、军事等职能方面,以表格的方式进行简要对照。

表3 金州副都统衙门与珲春副都统衙门对比

通过分析发现,传统的军事作用大于民用作用的八旗驻防城镇开始向民用化转变。金州副都统衙门驻地——金州城在清晚期已经发展为具有超越关内众多自然经济下城镇规模的具有军事作用、经济作用、文化传播作用的多功能边境重镇。可惜由于日俄战争等战火的摧残,金州副都统衙门驻地——金州古城已经仅剩断壁残垣,目前仅剩金州市内的日军改建过的金州副都统衙门旧址,成为其城镇近代化历史的见证[6]108-110。

四、金州副都统衙门设立的原因

金州副都统衙门是清政府对辽南地区实行旗人军政有效统治的地方统治机构,其建置沿革必然与多方面的原因有关,如抵御和遏制外来入侵、缓解财政压力、监控对外贸易等,具体分析如下。

1.抵御外来入侵、稳定社会治安的需要。中英鸦片战争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发现了中国积贫积弱、社会矛盾突出的现状[7]44-49,通过战争的方式,逼迫清政府割让大量沿海口岸,并窥探我国辽东半岛,不利于清政府对辽南地区、黄渤海区域、交通要道的有效控制,严重威胁了清政府的统治。经历“黑船事件”后,日本国力迅速增长[8]5-6。为了突破岛国区域对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日本开始积极对外扩张,走上了殖民主义道路。同时,附属藩国朝鲜也由于国内自身社会矛盾问题和清政府疲于应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状,力求摆脱清朝藩属国的不利地位,与清政府摩擦不断。为了应对辽南地区由日本、朝鲜带来的种种危机,清政府被迫调整其原有的旗人军政统治格局,将重点转向辽南地区。

与此同时,清末由于外来侵略不断加剧和内部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大量难民被迫背井离乡逃至辽南,社会秩序相对混乱,以及清末东北各地招民实边所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不断加剧,设立金州副都统衙门基本起到了抵御英法俄日侵略意图的目的,满足了稳定社会治安的需要。

2.缓解财政压力、开辟税源的需要。清道光以后,东北地区面临着来自朝鲜、日本的不断试探和军事摩擦,同时面对着英法俄等帝国主义国家对辽南地区的不断窥视,同时由于清政府在短短三四十年内签订了多份不平等条约,需要清政府每年支出大额赔款,致使清政府与地方财政压力与日俱增,最终无力负担东北旗人军政统治的军需粮饷,“无力支持东北,遂改各省拨调,而拨至三省者十不及一,几乎年年催饷,年年拖欠”[9]40-43。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的统治问题,缓解中央日趋严重的财政压力,开辟新税收来源[10]224,清政府通过设立以金州副都统衙门为代表的六个副都统衙门,赋予他们与以往不同的更大的政治、经济自主权,扩大农业税收征收额,达到既缓解清政府日益增长的财政压力,又能实现所在地区副都统衙门及其下属的八旗兵丁的粮与饷自给自足,还能因此扩大征兵来源,达到守卫边疆的目的,一举多得。金州副都统衙门等的新设,符合当时的经济社会需要。

3.监控边境贸易、维护自然经济的需要。近代英法等国生产力由于工业革命而迅猛发展,进一步扩大商品倾销市场和进行更大规模的资本输出,抢在他国之前获取暴利,成了英法等国的当务之急。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市场机会众多,成为了英法等国的不二之选,因此开始不断侵扰我国辽南等沿海港口,向我国辽南等沿海地区倾销货物,进而获得中国广大的消费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金州为代表的辽南地区,由于自身地理位置的优势,自古以来便是海贸发达之地,因此成为了西方列强的首选目标之一。金州副都统衙门等的新设,以统治阶级的手段,有力地抑制外来商品对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压迫性倾销,基本满足了监控边境贸易、维护自然经济的需要。

五、金州副都统衙门设立的作用

金州副都统衙门的设置对辽南乃至整个东北具有重要的意义。

1.促进了清朝辽南地区城镇人口规模急剧增加。由于辽南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海运优势,英法俄日等资本主义国家领先于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制成品的工业制成品得以优先进入辽南地区。以金州副都统衙门为代表的旗人军政统治机构的建立必然会促进衙门附近的城镇的发展,进而促进辽南沿海地区的人口规模发展,进而为这些工业制成品提供了官方承认的合法交易场所。西方先进文化不断与自然经济下的传统生活方式碰撞交融,对辽南地区的城镇近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从而使辽西、辽东地区人口不断向辽南聚集,使东北地区在清晚期兴起的近代化城镇优先出现在辽南地区———金州附近。为了鲜明地显示这一特点,特查阅辽南地区地方志,将辽南地区较大城镇人口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表4 三地人口密度的变迁(1757—1850)

2.促进了清朝辽南地区交通、电信事业等的现代化。为了从根本上救亡图存,抵御来自日本的侵略,加强东部渤海海域、黄海海域的防御刻不容缓,北洋舰队由此应运而生。由于北洋舰队为新生事物,为了保存其战斗力,以金州副都统衙门为代表的旗人军政统治机构不可避免地承担起了战时联动、后勤保障的任务。清朝统治者为了便于金州与旅顺,乃至东北各衙署与中央朝廷的联系,为了保障北洋舰队的后勤,不断加强辽南地区交通近代化建设,金州副都统衙门等衙门多次对路面进行平整作业,修建了众多的近代化驿站,客观上促进了辽南地区的交通近代化进程。为了便于联络,1870年前后,金州副都统衙门、安岳副都统衙门等在辽南腹地先后修筑了旅顺——金州——安岳等地的电报线架接工程,与京畿较早地实现了近代化信息通讯,以保证战时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交通与通讯的近代化,为清朝的辽南战略布局构建了一张高度近代化的交通信息网,加强了京畿与辽南地区的交流,强化了各地经济与文化的往来。

3.增强了清朝辽南地区对京师的屏障与防卫作用。辽南地区西临渤海,东临黄海,其扼守通往北京、天津的海上咽喉要道,故又有“京津门户”的称谓,近代以来更是被侵略者们视为战略要地[11]150。英法等国海军在黄渤海海域内活动日趋频繁,海上入侵野心日趋显现,进而导致辽南地区对京津地区的防卫屏障作用日益凸显。设立金州副都统衙门,以旗人军政统治机构的形式提升军事防御力度,有利于加强对英法等国的海上防范。《日清战争实记》中记载:“金州城为辽东半岛的雄镇,东负大和尚山之险,南有大连湾炮台之备,实至旅顺口的第一要地,克其地即大连可破。大连陷即旅顺无援,旅顺入手,即可入直隶。”[12]248金州副都统衙门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英法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权侵害和侵略野心,起到了一定的对京师屏障与防卫作用。

六、结论

金州副都统衙门的设立是清政府积极应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安全的有力举措,通过设立金州副都统衙门,基本达到了维持清政府封建统治、维护主权安全的积极作用,也间接促进了以金州为代表的辽南地区多方面的近代化进程,对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祖国主权、维持社会稳定起着关键作用[13]1-5,对控制边境贸易等方面也具有积极重要的历史作用。

猜你喜欢
金州衙门清政府
金州大黑山文献录
我读封面
金州勇士
黄金时代 金州勇士 GOLDEN STATE WARRIORS
常态化督查 亮剑“衙门”作风
西安:“衙门”里跑出“店小二”
西部冠军,金州勇士!
新军:清政府的掘墓人
卢汉铁路筹款问题探析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第一次政治大借款的意图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