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

2021-06-01 02:00陈红阳
理财·市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村官村干部

陈红阳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乡村治理的好与坏,关系到党的领导能否延伸到基层这个“神经末梢”,关系到乡村能否振兴发展,也体现了县乡两级党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水平。

当前,村级层面的“微腐败”“不作为”“乱作为”等侵害群众利益、影响发展环境问题,影响党对基层群众的有效领导,也影响乡村振兴的整体推进,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妥善解决。临颍县委创新推行“村官直审”,把乡村纳入县域治理整体布局,统筹考虑、一体推进,走乡村善治之路,实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的有效延伸,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夯实治理根基。

突出务实管用,积极探索村级组织有效监管新模式

农村集体财务和资产管理问题,是农村群众十分关注的敏感话题,关系到村级党组织建设、干群关系融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15年,临颍县针对村級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河南省率先推行“村官直审”工作。审查周期贯穿村“两委”任期全过程,截至2017年年底,临颍县完成首轮“村官直审”工作,累计审计资金73219.44万元,追回村集体资金56.55万元;提出审计意见和整改建议2752条,整改落实2502条;移交违规违纪线索45起,党政纪处理49人,有效促进了村级事务公开透明,规范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受到基层群众的支持与欢迎。2018年,全面启动第二轮“村官直审”工作,截至目前,审结366个行政村,审计资金8.25亿元,移交违规违纪案件线索14起,规范村级可出租土地6600余亩、房产82处,清理收回账外资金554.97万元。新华社、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审计报、河南日报、河南卫视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我县“村官直审”的经验做法。

科学周密部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有效延伸

按照“审慎选择、试点先行、分期分批”的工作思路,周密部署、扎实推进,以“村官直审”提升村级组织监督管理水平,打通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

一、建立健全组织。打破乡镇“属地管理”村级审计的模式,成立临颍县农村经济监督管理中心,内设审计工作室3个,县审计局直管人财物,县财政全额拨付办公经费,直接对各行政村进行全面审计。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前提下,组织部门牵头,公开遴选具有审计、财会专业知识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充实到农村经济监督管理中心。纪检、组织、民政、农业、财政、信访等部门和各乡镇共同参与,改变以往各职能部门单打独斗、监督乏力的局面,变单一监督为联合监督,凝聚强大工作合力。

二、科学制订方案。制订《临颍县村官直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原则,坚持“三年一审、一审三年”,做到村干部离任必审、调整必审、任职三年必审、换届必审,今年根据村干部任期调整,同步调整为“五年一审、一审五年”,实现审计监督对象全过程全覆盖;明确审计内容,涵盖了村级财务收支、惠农资金和扶贫救灾物资发放、村内机动地等资产资源管理使用、村内工程项目建设及村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情况,把“审计触角”延伸到村级组织建设的方方面面。

三、规范工作程序。审计前,对被审计村下发审计通知书,召开“三委”成员(村支部委员、村委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和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参加的进点会,介绍“村官直审”的目的、内容和纪律要求,征得“三委”成员和代表们的信任支持,凝聚思想共识。审计中,综合运用“听、查、看”和“见账、见人、见物”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审计,既注重听取村级汇报、查阅账册资料,更注重座谈了解和实地查看,确保全面掌握被审计村的工作全貌,力求情况查清、问题查准、定性准确、建议有据。同时,将审计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开,争取群众支持,接受群众监督。

四、强化结果运用。“村官直审”的目的在于解决基层各类问题,抓好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尤为重要。对于“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程序不严格、村务财务公开不规范等共性问题,向所在乡镇党委提出整改建议,由乡镇党委负责督促整改。对于安全饮用水、低保对象认定、“一事一议”资金、“三资”管理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由纪检机关分别向相应职能部门下达监察建议书,督促职能部门牵头,限期整改到位。对于个性问题,注意区分问题性质、实际情况,分门别类进行处理,严重违规违纪的移交问责,轻微违纪的教育整改,工作积极但方式不当产生的违规问题侧重于规范。

夯实基层基础,筑牢乡村振兴发展的治理根基

实施“村官直审”,既要治“已病”,消除矛盾隐患、规范治理行为,又要治“未病”,关口前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起预防预警和规范提升的作用,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打牢乡村振兴发展的治理根基。

一、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临颍县抢抓河南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机遇,总结推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十种模式”,建成投用5个村级集体经济工业园,在河南省率先实现“清零”“削薄”目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村级集体经济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存在着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公开不透明等隐患,集体拥有多少资产、资源,如果长期底数不明、含糊不清,势必为长远发展埋下隐患。通过“村官直审”,能够把“糊涂账”变成“明白账”,及时纠偏矫正,为村级集体经济长远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推动巡视监督向村级有效延伸。巡察制度是推进巡视监督向基层延伸的重大举措。在实际推进中,我们把“村官直审”纳入巡察工作重要内容,紧盯脱贫攻坚、农村“三资”管理、村务政务公开、基层党建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聚焦农村财务监管漏洞,全面细致开展审计,累计查处村干部违规处置集体资产行为15起,规范入账各类村级集体资产1.2亿元,有效保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安全和效益。临颍实践充分证明,“村官直审”是打通巡视监督向村级有效延伸的有效载体。

三、推动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要敢于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盘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注重发挥“村官直审”在农业支持保护、城乡融合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等农村改革事务方面的“放大镜”“探照灯”作用,于细微处发现体制性问题,提出合理政策建议,纵深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破解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注重扩大成效,以乡村善治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村官直审”实施以来,群众成为村级事务的知情人、明白人,村干部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为民工作,实现了融洽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走上乡村善治之路的目的,取得了一举求多效的目的,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要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积极回应群众呼声,提高审计规格,深挖彻查村级事务存在的漏洞、隐患,以群众满意、信服的审计成果,消除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疑惑,增强群众对村“两委”的信任与认可。

二、要以增强班子正气为工作导向。加强对村干部经济问题的审计监督,规范工作行为,规避工作失误,及时挽救一批村干部。对经过审计没有发现问题的干部,通过公示审计结果,消除误解,正名撑腰一批村干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直观展现村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发现树立一批村干部模范代表,提升村干部威望,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号召力。从目前效果看,“村官直审”理清了村级账目,消除了村“两委”班子成员之间因财务问题造成的心理隔阂,有利于村“两委”班子激扬正气、团结干事。从长远效果看,通过“村官直审”的检验,村级班子建设更加规范,村干部自律意识、规矩意识普遍增强,同时,结合“村官直审”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完善村级财务规范管理机制,补齐村级监管制度漏洞,为村级班子保持廉洁提供制度保障。

三、要以加强基层治理能力为根本目的。实施“村官直审”以来,没有造成村级班子思想混乱、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受挫、农村不安定因素增多等现象。同时,全县农村信访总量每年保持30%以上的降幅,基层社会整体和谐稳定,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最后一公里村官村干部
前郭县严抓善管强保障促村干部担当作为
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靠边站?
驻村干部切勿“喧宾夺主”
监管者的责任哪里去了
我只是个村官
鄂伦春自治旗完善管育机制,搭建创业载体,助推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大学生村官与村官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