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对策探析
——基于南宁师范大学学生阅读调查分析

2021-06-02 01:18刘海英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南宁图书图书馆

刘海英

(南宁师范大学,南宁 530200)

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以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为主要形式的数字化阅读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数字化阅读利用新技术融合文字以外的声音、影像、气味、触感,让大学生回归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全观认知经验,是充满人性化、声色俱全和互动便携式的阅读,对大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塑造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1]。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让大学生更喜欢走进图书馆,使馆藏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本文以南宁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南宁师大)图书馆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阅读习惯、阅读特点等,提出高校图书馆发展应对策略。

一、信息时代下大学生阅读现状

为更精准地了解和把握当下大学生的阅读现状,笔者从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使用情况、阅读时间两个维度,对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电子资源超越纸质图书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

从表1可以看到,南宁师大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借阅量从2016年开始逐年以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下降,而电子资源却是逐年以1.2个百分点上升。网络阅读不受时间、场地等因素的影响,它的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让大学生成为网络阅读的主力军[2],阅读已向娱乐化、消遣式阅读转变,与经典阅读、深阅读渐行渐远[3],“低头族”成为了手机阅读者的代名词,也是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表1 南宁师大图书馆近5年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使用统计表

(二)大学生阅读呈碎片化特点

在阅读时间方面,每周阅读少于1个小时的大学生占了47%,阅读超过3个小时的才占了10.2%(见表2)。

表2 大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统计表

调查还发现,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阅读时间存在较大差异。比如艺术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课余时间主要是在教室画画、跳舞、练琴等,而体育专业的学生更喜欢在球场运动,这两个专业的学生阅读时间较少。另外,社团活动等课外活动也对大学生的阅读时间有一定的影响,参加社团越多,用于阅读的时间相对就越少。

以网络为媒介的泛读成为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大学生阅读的共同特点,同时,当前大学生还存在课外阅读时间偏少,阅读时间碎片化的特点。总体看来,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利用率不高,解决供需之间矛盾问题刻不容缓。

二、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供需矛盾

(一)图书馆服务模式单一化与大学生阅读需求个性化、多元化的矛盾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获取信息、提升自我的重要场地,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传统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就是在图书馆内等待读者进馆借阅,然后按流程办理图书借阅手续。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借还服务已不能满足读者对知识多元化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应思考如何很好地利用馆藏资源,对不同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图书馆员现代化服务意识、信息处理能力与大学生信息需求的矛盾

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是指馆员数据搜集、组织、分析、处理和创新等能力,以及在数据应用和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5]这对当前高校图书馆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很多图书馆的人员构成不合理,呈现“两少一多一大”的特点,即高学历高职称的少,专业毕业的更少,女性比男性多,年龄偏大。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服务读者的范围越来越广,都对高校图书管理员的知识水平、实践经验等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大多数高校图书管理员缺乏这方面的管理与服务技能,现代化服务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影响了高校图书馆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制约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建议

随着信息与知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实时化,特别是区块链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传统运作模式遭遇重大挑战,亟待构建数字化、创新、互动的知识环境,不断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和快速获取最有价值信息的需求。

(一)与时俱进,合理规划岗位设置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高校图书馆应顺应时代发展,根据读者需求的变化合理规划服务和岗位设置。以南宁师大图书馆为例,学校有4个分馆,共45名工作人员,其中流通部28人,占了全馆的62.2%,而电子技术岗位仅有4人,只占8.89%。当今,读者需求已从过去的“文献流”向“信息流”过渡,流通部除了人工借还服务,还增加了自助借还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岗位设置,从图书馆长远发展和用户的需求角度出发,优化部门和岗位设置,增加电子技术人员在岗位设置中的比例。同时,转岗的技术人员要积极赋能,通过培训学习和实践训练等方式提高技术技能,为学生提供高层次服务。

(二)提升馆员数据素养,提供优质服务

作为图书馆员,除了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还必须要有较为全面的专业文化知识。数字图书馆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发展趋势,这也对高校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很多图书馆开设有CNKI数字资源、超星高校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等服务,一台电脑就可以浏览这些信息资源,因此馆员要随时了解图书馆行业最新动态,提高自身潜能,主动学习现代化技术,提升数据素养和现代化服务水平。

(三)拓宽借阅渠道,使读者服务方式多样化

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创新是服务创新的主体,是信息资源服务的基础。[6]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要强化特色信息服务、开展个性化服务,做好线上线下自助借还等方面服务。一要整合线下资源,提高传统借还服务质量。二要开展线上图书预约委托服务,方便大学生特别是不同校区大学生的图书借阅,让读者在最短时间拿到图书。三要创造条件,精准服务。改变传统高校图书馆采购流程,线上线下了解大学生的需求,让他们参与图书订购。同时,图书馆要从性别、专业、学历、年级、知识储备程度和阅读需求开展分级、分众、分科阅读推广工作,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提高馆藏利用率。四要整合自助服务,图书馆开辟自助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24小时的服务,这样既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又方便了学生。

四、结语

信息时代为全民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便捷的阅读条件,数字资源正日益成为大学生阅读文献的主要来源,高校图书馆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更新迭代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图书借阅的“供”与“需”矛盾,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藏资源的作用。

猜你喜欢
南宁图书图书馆
眷恋南宁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南宁出差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感受南宁历史,感受美丽南宁
去图书馆
第四届“享受阅读 快乐成长”阅读表演秀邀请赛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