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治愈人心,传递温情

2021-06-02 20:48吴婧茸
现代苏州 2021年8期
关键词:山塘江南苏州

吴婧茸

朱鎔,半塘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市山塘项目创作合伙人,双塔市集项目前期策划人、姑苏二十四市集项目策划人、苏州桃花源记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

朱鎔,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他是多媒体动漫视覺设计师,是餐饮品牌创始人,还是商业项目负责人,但对于年过半百依然热爱生活的他来说,最重要的,他是苏州人。

在朱鎔看来,江南文化带着一种治愈人心,传递温情的基因,而苏州无疑是这种基因的重要叙述者和书写者,苏式的江南文化更是一种特有的人文魅力和美学精神,是在外游子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一方诗意乡愁。朱鎔在深圳、珠海、厦门、上海工作生活过,整整十五年离开了家乡苏州。再次回到苏州后,他发现,这里藏着他内心最柔软,最婉转,最诗情的中国梦。

现在朱鎔创作策划的“海市山塘”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预计今年六月底将与广大市民见面。“海市山塘”,朱鎔将其定位为江南生活沉浸式垂直街区,从“时间”“空间”“文化载体”三种角度出发构建,以《山海经》为蓝本,将“线上故事连载”与“线下互动体验”结合,自然景观和整体业态交融,规划近24小时的生活动线,希望能真正塑造出一座不夜山塘。

江南最烟火,

还原儿时市井生活的场景

朱鎔出生在富仁坊,后来搬到养育巷。在他记忆中,儿时的市井生活承载着他整个幸福童年。“儿时阿嗲(外公)最喜欢带我去山塘街玩,他牵着我手走过的那些场景和他一起消失在时光隧道中,变成了我梦中的怀念和追忆。每当我悠然漫步在山塘老街上,情不自禁会念起儿时那般江南最精致的烟火气,记忆如同幻影般声情并茂地展现在眼前。”

说起海市山塘项目,朱鎔坦言自己想把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江南精致生活做一个提炼,在苏州这条最具烟火气的传统老街上用当代生活的方式给演绎出来。

山塘街一直以来都是姑苏最著名的商业街,“阊门外商贾鳞集,货贝辐辏,襟带于山塘间,成都会。”“游赏者为盛,当花晨月夕,仙侣同舟,佳人拎翠。四方宦游之辈,靡不毕集。花市则红紫缤纷,古玩则金玉灿烂,孩童弄具,竹器用物,鱼龙杂戏,罗布星列,令人目不暇接。至于红阑水阁,点缀画桥疏柳,斗茶、赌酒,肴僎倍于常价,而人愿之者,乐其便也。”

“这就是我儿时记忆中山塘的样子,它热闹,它五彩,它风雅,它繁盛。所以‘海市山塘’项目,我希望可以用设计的语言,将深刻在我脑海中千年山塘的苏式市井生活文化,还有古今人文美学的穿越与融合,用市场业态和品类出来呈现,传承与创新。”

朱鎔向记者介绍,即将与苏州市民见面的“海市山塘”为三层独栋,面积总计3000平方米。他最喜欢的便是还原儿时市井生活场景的二楼“苏式茶酒雅集区”。“这是整个商业体中最具特色的体验空间,实景展现一个风雅繁盛的烟火人间。”

“吴人有品茗癖,而茶肆幽处,为邑中人士禁集之所,一盏香茗清谈风月,不知身在十丈软红尘中矣……”。“又苏人好晚酌,夕照街山,则相约登酒家楼,一杯在手,万虑多消,吴语称之‘日山黄’……”

朱鎔告诉记者,二楼的茶酒雅集区他暂定名为“芳席”,其中设计廊桥,以及唱戏台“凤鸣台”。“山塘街以前真的有一座凤鸣台,艺人在此说书、评弹、昆曲,台下人品茶吃酒沉醉其中。我希望每个苏州人进入‘海市山塘’,都能够仿佛回到过去,想起曾经姑苏的美好细节,水街相邻, 桥梁栉比,集市繁华,街市错落……可谓是‘延龄美酒郁金香,生愿封侯得醉乡。携取杖头钱数串,晚来风味落山黄。登门亲尝饭菜美,过街留步闻酒香。山径摘花春酿酒,竹窗留月夜品茶。’”

食物被植入回忆,

你尝到的便是江南的过往

除了“海市山塘”,近两年爆红的“双塔市集”和“姑苏二十四市集”, 还有苏州人熟悉的,已经开出二十几家门店的“桃花源记”都出自朱鎔之手。而为什么会做这些,又做得如此出色,朱鎔只是淡淡一笑,“一切都围绕着家和亲情,我做的只是儿时的江南情。”

朱鎔回忆儿时的自己在晨雾朦胧中的水巷古街中醒来,耳边响起阿婆(外婆)叫起床的絮叨声“囡囡,快点起来哉!吃点粥,要到学堂哉!有倷欢喜吃个炒酱了嗨!”。“炒酱!”幼小的朱鎔努力地睁开眼睛唱着国际歌,艰难地爬起来,洗漱完毕,跑到“客堂间”,一碗热气腾腾的饭泡粥和一大碗刚炒好的新鲜炒酱放在桌上。记忆中阿婆的炒酱是地道的苏州味道,选用甜面酱、黄豆酱、五香豆干、瘦肉丁、花生等混炒而成,甜咸有度,浓香扑鼻,美味无法言传。年幼的他会专挑酱里的虾米和肉丁吃,这时阿婆会用筷子敲打他的头,佯装生气训斥道:“小赤佬,门槛精的九十六……”。而这时候拎着菜回来的阿嗲对自己说,“阿囡,中午下课早点回来,阿嗲下倷欢喜咯菜下面吃,晚上烧大噶欢喜咯咸肉菜饭。”

然后接下来的一天,自己对“夜饭”期待没有停过。朱鎔带着泪光回想着,“每当我望见民居中腾起的袅袅炊烟,都能闻见猪油咸肉菜饭那股香味。可别小看了这看似普通简单的咸肉菜饭,这是苏州老百姓会过日子的一种体现,一锅搞定,简单美味又不失精致。剩余菜饭,明早还能笃成‘咸泡饭’,一家人的早餐就齐了……我将这植入回忆的食物加进了桃花源记的菜单中,现在‘屋里香菜饭’早已是招牌主打菜品了,我相信大家一定在其中吃到了江南小巷人家的过往。”

俗语说“一方水土一方人”,江南鱼米之乡的丰饶与温润,最能显见于反映生活方式的口腹之道。在朱鎔看来,味觉的乡愁,更有着切肤的深刻。“生长于水软风轻的江南,我们的舌尖是柔软的,清花汤碗里喝尽前代好多辈子的味道,人间的温情冷暖,行云流水,自在其间。其实现在这个什么都容易获得的当下,吃什么,喝什么都已经是次要的了,关键在于味觉能透露一种生活方式,由此而引发的体悟和思绪。”

朱鎔偏爱苏州美食,从而创立苏式美食品牌,正是对江南风土人情的迷恋。“品尝这些美食就是让肠胃还乡。我想将这些美食演变成文化,我心中江南味道伴随着家的温情,有马兰头的味道,有香椿头拌香干的味道,有毛蟹炒年糕的味道……它们眷念起一段生活,也激活了几代人共同的记忆。”

江南文化并不是高冷的,

它充满了水乡人家的温情

有人说,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质是刚健、深厚、灵秀,且富有创造性,它不断地向前追,向上走,因此,江南是中国文化最有创造力的地方,江南的经济奇迹正是创造力的表现。而朱鎔认为,这些形容词都过于“高冷”,他认为江南文化是“温馨”的。

“多情多义,社会有序,平和温润。江南人即使吵架,也是很温柔的。我认为江南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文化精神复苏之地,是避难所、休憩地、复乐园,是温柔富贵之乡。江南人因水而与众不同,他们因柔性而仁爱,因清澈而清明,因平澹而内敛;因流动而交流,因流动而自由,因流动而多样、灵敏,因凝聚而团结。”

朱鎔还记得小时候住的三进深的宅院式民居,当时里面住有十户三十多口人,年幼的朱鎔跟着长辈一起走东家串西家,王好婆,钱师母,刘阿姨……到处吃喝打混,邻里间和睦相处亲如一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院里每过一阵子,就要过一下‘共产主义’生活,集体‘裹馄饨’吃。当天晚上分配好每家每户的工作,一大早大家就忙碌起来。阿嗲阿婆负责采购食材,哥哥姐姐负责搬运,阿叔阿姨洗菜掐虾仁,小朋友被分配去剁肉酱,老中青少,四代结合,欢声笑语地快乐地劳动着。这是江南水乡人家最温情的真实写照,水暖风轻,温柔恬淡。”

朱鎔说,江南文化就像一座桥。因为可以通过这座桥连通古典和现代,连通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连通时空和人心。“通过江南文化,我们可以走过去看古典文化的风景,也可以走过来看现代文明的风景。苏州可以说是江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很多雅致的生活方式便是从苏州传出去的。但在我游走了杭州、扬州很多地方以后,我发现我们这里的传承还需要再更落地一些。就拿早茶来说,曾经苏州的早茶文化盛行,老早的苏州人船上岸上吃着早茶的景象可以说是一片繁盛。可是现在说起江南的‘皮包水和水包皮’,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扬州。所以我希望可以创造一个又一个沉浸式的空间,将有着浓郁江南文化的苏式生活打包在一起,让老苏州、新苏州去感受,这就是我研究江南文化落地最重要的原因。”

猜你喜欢
山塘江南苏州
走过御碑亭,踏寻从山塘到虎丘的七里诗意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金山廊下 古朴山塘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七里山塘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