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游泳技能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效性研究

2021-06-03 06:0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游泳技能体系

(广州市第一中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每年我国青少年发生意外事故调查中,溺水事故名列前茅。对此,很多学校是教育青少年远离水源堵塞通道的做法,但青少年溺水事故仍位居意外身亡高位,这与青少年缺乏安全游泳能力有莫大关系。从现实意义上看游泳不单是体育课程更是生命的课程,是求生技能的学习课程,校园游泳开展的前提是重视生命教育。

1、游泳技能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考与分析

据调研,我国在中小学游泳教学普及不高,针对于游泳教学的研究较少,校园游泳的研究更多针对安全性分析,甚少涉及评价方面。2011年体育总局实施全国游泳锻炼等级标准,提出让游泳走进中小学校园,成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但它仍以竞技成绩为标准进行评价,对学生综合能力养成有着较大的缺失,侧重于达标而忽视能力评价,不适合于游泳课程评价使用。课程评价体系应从发展学生学科关键能力出发进行构建。

1.1、高中游泳技能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游泳技能指通过掌握游泳知识、技能及方法,获得并形成身体锻炼的意识及能力。为了使评价体系科学反映出游泳能力的要素,本文研究评价体系融合达标与能力评价因素,涵盖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维度构建。遵循原则以下:

(1)系统性原则;

(2)典型性原则;

(3)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

(4)综合性原则。

1.2、基于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构建评价体系

(1)突出评价要素,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发展。

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及能力表现。游泳评价体系(附表)扣紧体育核心素养形成,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维度进行构建:

①运动能力

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来夯实健康基础,使学生获得面对具体情境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运动能力及实践运用能力的量化为评价要素之一,旨在于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运动能力,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及机能的发展;其次,与救生技能相结合,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同时学会遇难的自救技能。

②体育品德

立德树人是课程的指导思想,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品德是教学关键目标之一。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单一技术教学,把技术与实践能力结合,通过各种合作、互助学习,让学生在不同学习氛围中体验突破最近发展区域的学习乐趣,在练习中形成自信、合作的品格,在掌握游泳比赛知识及合作游戏中体验遵守规则的严谨作风。

③健康行为

实验教学以能力学习为主线,辅以救生技能等模拟练习,让学生体验练习中掌握安全游泳技能,强化尊重生命意识;其次,学会处理应急事故的程序,能合理利用周边器械解救溺水人员及简单的现场急救方法,让学生在规范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行为。

1.3、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是终结性评价,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发展需要,构建与过程学习、实用能力结合的学习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体系结合游泳运动的特性、要素,以克服体育教学中传统学习评价在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对学生能力提高提供有益的参照标准。对青少年溺水事故分析,多数溺水者是缺乏自救的能力,也有因施救不当而遇难。提高学生游泳技能及救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才是抑制溺水事故的有效途径。评价体系在实践运用、救生知识、行为规范等多层面细化评价体系二级指标,以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1.4、系统构建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技、能、行相长

传统体育评价侧重学生的运动能力评价,忽略学生的实践能力,致使评价缺乏引导性。以评促教,使学生掌握游泳技能要素,才是高中游泳体系评价要点。它既突出运动能力评定,又反映学生的救生能力、行为、品格养成,为学生持续锻炼提供参考。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学生的游泳综合能力,共同构成一个能力评价的整体,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依据学校体育学习总体目标进行划分权重,评价体系中三者占比为6∶2∶2,整体设计注重于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

1.5、量化、可操作、评比促进学生自我目标规划与达成

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为学生能力评价管理服务。其指标根据游泳的功能、特点及对学生预期目标等进行设定,与实际教学结合,简单明了、便于收集,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对于行为、品德评价以学习具体表现进行定量处理,以便于统计与分析;运动能力评价通过对实验学生的测试数据进行百分位处理,并结合各地评价进行权衡,制定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域评价量表,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以自我目标规划提升学习内动力,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2、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与分析

以XX中学的高中一年级部分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从促进学生游泳技能的形成及体育核心素养提高的视角出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验数据分析结合游泳运动的项目特点,提出游泳技能的评价体系。

2.1、研究内容

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高中游泳课程教学目标切入,以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为载体,侧重于评价体系构建及对于促进学生游泳技能提高的实效性研究。

分析游泳技能掌握的要素,确定考察的各项指标;其次,根据学生的能力分层设置评价目标,细化指标体系及考察权重。通过评价体系实施检验,验证其合理性及对学生能力形成的积极影响。

2.2、研究方法

以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开展游泳课程及游泳评价的研究情况为借鉴;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构建高中游泳技能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参与度及兴趣相关比较等方面进行调查结合技能变化分析体系适用性。

2.3、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XX中学高中游泳课堂的实验设计与研究,对评价体系进行构建与运用,检验通过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运动技能,强化学生的救生意识及提高参与游泳的态度。

(1)学生运动能力的量化标准制定与分析。

跟踪XX中学高一游泳课程的教学详况,通过对教学进度的把控、质量监控等措施干预,采用同一测试及教学过程记录相结合,对实验对象100m游泳测试成绩进行统计,经过SPSS 19.0采用百分位处理结果如图1、2。

图1 男生成绩百分位与测量工具

图2 女生成绩百分位与测量工具

考核评价是对教学的评价,也是衡量学生提高运动技能的指标。基于评价引导与鼓励功能,结合学生测试情况分析,对于考评优良率的设置结合实验百分位进行处理。考虑到100m的量化成绩仅是整个考评分数的一部分,而且除了游泳队的队员以外,成绩能够达到120s的学生,其技术动作比较熟练、合理及稳定,故100分的设定男生、女生分别为120s、130s,约处于百分位数的15%及20%左右;85分值的标准男、女成绩分别为133s、141s,约处于男女生百分位数45%及30%左右 (这与女生的成绩分化较大有关);60分值的成绩分别是162s、180s,约处于男女生百分位数80%及70%左右。按照学习评价的优、良、合格率男生占比15%、45%、80%,女生占比 20%、30%、70%。

从上图可以看出男生100分与85分的差值为13s,而女生的差值为11s,85分与60分的差值为男生31s、女生39s,两者差距不大。测试情况显示优良率为45%及35%左右,合格率为80%及70%,尽管合格情况偏低,但考虑到学生参加达标测试的状态及进行游泳练习的实际时间较少,预测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合格标准,标准评价还是突显达标性特征。

(2)以实践运用评价促进学生运动技能。

以往的评价更体现在技术达标,在构建中新评价体系时,考虑到游泳运动的特殊性及救生技能的属性,挑选部分军事、生活上使用价值较大的游泳技能纳入其中,以促进学生紧急自救的能力养成。如欧美国家在教学游泳时非常注重实用游泳(立泳、侧泳)、模拟着装游泳,让学生体验偶发事故及学会应对方法,促进游泳技能关键能力提升。

(3)以规范行为,提高健康认知,促健康行为养成。

游泳能有效促进身体健康,深受大众喜欢,更是高危项目。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游泳技能,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及规范行为,提高学生的健康认知,培养学生安全游泳能力。

评价体系中,以安全游泳为赋分点,促进学生理解健康的价值,提高健康认知。强调在每次游泳前进行陆上和水中的准备活动、适应水环境的习惯;以各类小游戏,分组竞争比赛,让学生体验在有较高强度和竞争压力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斗志,表现出合作意识和团队竞争能力。

增加水中突发事故个人处理应急测试,重在于培养学生即使遇到身体状况突发变化,仍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从容应对的能力,避免因紧张而导致呛水、神志不清等状况,错失自我保护机会,掌握简单的抽筋等状况下的自救方法。

(4)技能提高与品格形成相促进。

评价体系更体现它的导向性,运用模拟情景教学使学生树立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培养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精神及冷静应对的态度。通过竞赛、团队游戏等活动观察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规则意识、团队配合、竞争等表现并进行评分,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和敢于竞争、团结合作等体育品格养成。学练中学生的技能提高与体育品格形成相促进。

3、评价体系实施的实效性研究

2016学年实施评价,通过实验跟踪、相关数据对比,研究评价体系实施对于促进学生素养形成的实效性研究。具体表现如下:

3.1、评价标准对于学生参与学习态度及运动技能的促进表现

评价体系促进教师重新审视游泳课程,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有效促进提高教学的质量及有效性。对比2015、2016两学年学生游泳课程的登记汇总(女生例假及偶发请假不计在内),高一学生高一上课率从86.5%提升至95%;高二学生上课率从82%提升至92.5%。数据表明学生参与兴趣持续上升及逃课人数日益减少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的参与程度明显提高。

建立学生参与游泳的档案管理,使用评价手册进行过程性评价有关,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挑战自我极限。如图3学生蹬边浮行的变化状况,男、女生掌握蹬边滑行能力增强很多,学生从滑行2.5m逐步提升,有些甚至达到4.5m,说明学生能较好掌握浮行能力,在水中控制身体平衡能力明显提高;其次,男、女生通过100m的测试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016学年通过100m游泳考试人数较2015年增加62人,其中,男女生分别增加25人、37人。两方面数据显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及掌握游泳技能的学生明显增加,说明评价体系对于学生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图3 蹬边滑行成绩统计

3.2、评价标准下促进学生运动能力提高

为了检验评价体系实施后对于学生游泳运动能力的影响,对高一年段学生的成绩进行追踪,男、女学生的成绩对比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在实施评价后,学生对于评价的要求清晰,平时学习中更积极主动,能够不断提高挑战自己的极限,促进运动能力提高。实验前后测试成绩比较P<0.01,说明男女两组前后测试成绩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试验后男生均值为139.74s远高于实验前147.15s,提高7.4s;女生均值为163.75s高于实验前的171.48s,提高7.73s。说明通过评价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多种合作学习形式与教学内容整合促进学生游泳技能的掌握及运动能力提高。

表1 观测对象前后测试对比

3.3、救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水中自救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游泳课程除了必要水感练习外,更侧重于竞技四式的教学,漂浮、踩水、反式蛙泳、侧泳、着装游泳等实用性的游泳技能较少应用。通过评价实施引导,教师从学生的游泳技能、救生技能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出发,拓展游泳课程教材。学生在多种情景模拟中学会自救方法,基本掌握水中脚趾、小腿、大腿等部位抽筋的处理方法,抛绳、绳圈、救生杆等泳池常用救生工具使用方法。

通过课堂观测,记录学生各种救生技能考评情况 (如表2所示)。学生基本掌握利用简便器械救生,10m抛绳成功百分比男女比例达77.4%及72%,踩水能保持60s以上男女占比 75.3%及62.2%,模拟救生考评中优良率男女占比62.2%及51.4%。在救生能力考评中,简便器械使用能力男女生差异不大;在体现自救能力方面,无论是抽筋自解还是踩水能力男生均明显优于女生;模拟救生总体表现男生优于女生。体现在:男生在处理应急解救更多选择直接下水施救失当扣分,而女生对于现场处理明显心理素质较弱,技能运用能力较弱。总体而言,评价实施后,激活游泳课堂,学生救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水中自救能力的明显提高,基本学会处理游泳过程中偶发事故应变能力。

表2 救生技能测试汇总

4、结论

(1)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全面体现学生的游泳能力,并具有引导性,有效促进学生参与课程学习;

(2)游泳评价体系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并促进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素养发展;

(3)评价体系突出学科关键能力形成,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习表现,以评促教,拓展高中游泳课程的创新思路;

(4)评价体系通过实验验证能够较好有效评价学生的游泳技能,为高中游泳课程评价提供参考。

5、附件

表3 高中中学游泳技能评价指标体系

猜你喜欢
游泳技能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拼技能,享丰收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画唇技能轻松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