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劳动力合理布局与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2021-06-04 01:35李晨曦刘晖
北方经贸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巴走廊劳动力

李晨曦,刘晖

(1.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830054;2.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乌鲁木齐830054)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巴基斯坦是中国“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巴基斯坦的劳动力布局规律对于维护中国与巴基斯坦两国能源安全、促进两者参与全球化进程及国内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陈利君,2014)。

关于巴基斯坦劳动力布局的研究属于劳动经济学学科领域,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末期。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Marshall,1890)将劳动力空间集聚作为产业空间集聚的形成原因,开创了劳动力空间集聚的研究先河。新经济地理学家克鲁格曼(Krugman,1999)将空间因素引入主流经济学范式,提出“中心—外围”理论,证明制造业向地区集聚的同时,吸引技能劳动力沿产业带集聚。国内学者将巴基斯坦置于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中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王南(2013)首次发表中巴经济走廊研究论文,指出中巴经济走廊将是中国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契机。随后,学者从宏观方面提出中巴经济走廊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会平,2014;张超哲,2014)。陈利君(2014)分析了中巴建设的现实基础和制约条件,认为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巴两国良好外交关系的产物,也是中巴经贸往来深化的趋势,虽然面临安全隐患和巴方经济基础差的劣势,仍然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从国际贸易视角看,程云洁(2015)认为中巴两国存在贸易互补性,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具有可行性。马海霞,奥布力·塔力普(2016)认为,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潜力较大,可借助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提升新疆贸易出口,促进新疆经济发展。从地缘政治视角看,刘宗义(2016)提出走廊建设面临巴基斯坦国内政治局势影响项目执行效率,民众期待过高,精英阶层对华态度分化,沿线安全问题严重,外部势力干扰等政治与社会因素。李建军,孙慧(2017)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分析中巴经济走廊面临的政治局势、贸易可能性、文化融合等问题。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区域经济学、人口学视角展开了多项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但是,从劳动力视角研究的成果相对匮乏,特别是从劳动力的空间布局和中巴经济走廊经济协调发展关系视角的成果尚未出现。同时,研究方法滞后于现实需求。多数研究采用定性方法分析中巴经济走廊的总体形势,虽然揭示了其研究的重要性,但是关于如何促进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还缺乏有力的证据。因此,笔者拟根据统计数据,采用实证研究定量测度巴基斯坦的劳动力空间布局,检验巴基斯坦各省经济与劳动力的协调关系,为劳动力合理布局及瓜达尔港建设提供参考。

二、巴基斯坦劳动力布局特征

(一)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匀,呈现东密西疏格局

在差异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迥异的资源禀赋下,巴基斯坦形成了劳动力资源空间布局不均匀,东密西疏的格局。根据《巴基斯坦劳动力统计报告》,全国的劳动力资源平均密度为140人/平方千米,但空间配置差异较大。位于东部的旁遮普省,劳动力资源丰富,空间集聚程度高,密度达308人/平方千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西部的俾路支省劳动力资源贫乏,密度仅为14人/平方千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南部的信德省劳动力资源密度为171人/平方千米,北部的开伯尔-普什图省为215人/平方千米,介于两省之间(表1)。

表1 巴基斯坦劳动力资源密度

(二)劳动力数量丰富但区域差异显著,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与劳动力密度不同,劳动力规模也是反映国家劳动力资源丰裕程度的重要指标。从劳动力规模看,巴基斯坦的劳动力规模较大,具有较好的人口红利优势。2019年,巴基斯坦总人口达2.07亿,适龄劳动人口超过1.11亿,占比为53.78%。但是,劳动力规模也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旁遮普省劳动适龄人口数为6 330万人,是俾路支省的12倍。信德省和开伯尔-普什图省的劳动适龄人口较少,分别为2 400万和1 590万人。也就是说,巴基斯坦超过一半的适龄劳动力人口集中分布于旁遮普省,其他省区的劳动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中巴经济走廊的未来建设规划,亟待政府关注。

(三)农业和服务业劳动力比重大,工业劳动力匮乏

从劳动力资源的行业布局看,巴基斯坦的劳动力集中于农业和服务业,工业劳动力匮乏。农业是巴基斯坦经济的生命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17-2018年,巴基斯坦农业产值增长3.8%,仅占GDP的24%,却吸纳了劳动力的42.3%。农业吸纳劳动力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口激增、人口结构年轻化、人口素质普遍低下等。人口的急速增长提升了巴基斯坦对农业的需求,巴基斯坦政府的农业补贴政策为农民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和税收减免,共同促进农业的规模发展。服务业对巴基斯坦产值和就业的贡献较大。2017-2018年,服务业产值增长6.4%,达到10年内高点,约占GDP的57%。尽管服务业吸引了35%的劳动力,但巴基斯坦的服务业还处在传统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没有进入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服务业与农业的GDP占比与劳动力数量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巴基斯坦产业结构及劳动力布局的不协调。由于能源的短缺和基础设施的落后,巴基斯坦的工业基础薄弱、工业门类不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无法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导致工业劳动力资源匮乏。此外,巴基斯坦的入学率低、教育水平低导致劳动力市场发育不足,进一步牵制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制约了经济发展。

三、巴基斯坦劳动力布局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

合理的劳动力布局才能促进巴基斯坦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测度巴基斯坦劳动力布局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借鉴其他学者的经验,采用就业弹性测度巴基斯坦劳动力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一)劳动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较低

就业弹性由劳动力的变化率和GDP的变化率决定,计算公式为:

公式1中,E为就业弹性,L为劳动力数量,GDP为国内生产总值。就业弹性系数越低,表明劳动力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越高。就业弹性越高,劳动力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越低。将巴基斯坦劳动力和GDP数据带入公式1,可得就业弹性系数表(表2)。

表2 巴基斯坦就业弹性系数

由表2数据,巴基斯坦劳动力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较低,劳动力空间配置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政府采取措施调整。具体来说,2008-2009年,就业弹性系数为11.95,2010-2011、2012-2013年、2017-2018年就业弹性系数都大于1,说明劳动力数量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GDP的增长速度,经济体系无法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无法满足 就 业 需 求。2007-2008年、2009-2010年、2013-2014年、2014-2015年的劳动力增长弹性系数在0-1之间,表明劳动生产率上升,也就是说这一时期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较高,其中2009-2010年弹性系数为0.99,表明该年度巴基斯坦经济体系吸纳就业的能力很强。在2013-2014年,巴基斯坦的就业弹性系数达到0.09,经济体系吸收就业的能力较小。

(二)劳动力与产业分布集中度的相关性高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考察一国劳动力布局与经济协调的关系不仅需要考察经济总量也要考察产业布局。根据《巴基斯坦统计数据》,巴基斯坦产业空间布局整体上呈现“东多西少,南强北弱”的发展态势,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仅占全国面积1/4的东部地区各种产业高度集中,经济总量大约占全国的80%以上,而占全国面积3/4的广大西部地区各种产业分布很少,占全国经济总量不足20%。同时,巴基斯坦劳动力资源的布局也呈现“东多西少”的类似规律。55.30%的劳动力分布于东部旁遮普省,24.31%的劳动力分布在东南部信德省,位于西北部的开伯尔-普什图省人口占全国的15.33%,西部的俾路支省人口最少,只占5.06%。因此,劳动力布局和产业布局的高度一致性说明巴基斯坦产业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的协调程度较高,具有较强的经济增长潜力。

四、促进巴基斯坦劳动力合理布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一)科学控制人口数量,优化劳动力资源结构

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来自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过快的增长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负担。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巴基斯坦人口正以2.4%的年增长率不断增长,贫困地区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循环,控制人口增长刻不容缓。因此,科学控制人口数量,优化劳动力素质结构成为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人口素质,调整服务产业结构

高质量的劳动力素质是保证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核心。然而,巴基斯坦人口质量整体偏低,46%的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不足一年,无法满足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需求。因此,建议巴基斯坦政府加大基础教育的投资,对适龄入学儿童实行基础教育,扩大基础教育的辐射范围,从源头方面提高人口素质。同时,政府需加大职业技术培训投入,对未掌握市场需求技能的劳动力进行职业再培训,消除结构性失业。此外,加强高等教育也是巴基斯坦教育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体系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脱节现象,为社会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才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人口、资源、经济协调发展

虽然巴基斯坦劳动力布局和产业布局的一致性较高,但是,产业结构本身的升级和优化问题也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建议巴基斯坦政府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进而吸收更多劳动力,缓解失业问题。着力培育低能耗、低污染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将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四)加强城镇体系建设,促进劳动力与生产要素的集聚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滞后,巴基斯坦大中城市的人口过度集中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巴基斯坦政府应加强城乡空间布局的总体规划,优化城镇布局,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压力,引导劳动力资源由特大城市向周边城镇疏散转移以及广大中西部地区合理地进行转移疏散,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区域合理布局,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五)对接“一带一路”,完善互动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是巴基斯坦经济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其中,“一带一路”的重点区域—中巴经济走廊更是为巴基斯坦量身定做的发展方向。如何最大化利用中巴经济走廊的政策红利,促进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贸易合作是巴基斯坦政府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建议巴基斯坦政府从三方面入手,促进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良好经贸合作。一是健全信息传达制度,完善本国吸引中国企业直接投资的门户网站,更新涉及投资企业重大利益的政策措施。二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明确规定中国投资企业的合法利益,申诉方式以及申诉渠道等,保障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采取一定的安保措施,派遣警力保护在巴务工人员,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扫清安全障碍。

猜你喜欢
中巴走廊劳动力
神奇的走廊
Message from TCL Pakistan CEO Sunny Yang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走廊上的时光
中国电信建成首条中巴陆地直达光缆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中巴建交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计划于2018年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