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公司对外担保确认预期信用损失的应用

2021-06-04 01:35鉴英苗
北方经贸 2021年5期
关键词:损失率前瞻性金融工具

鉴英苗

(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海口570000)

根据财务部于2017年修订并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金融工具的减值需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确认损失准备,该方法通常称为“预期信用损失法”。在预期信用损失法下,金融工具减值准备的计提不以减值的实际发生为前期,而是以未来可能的违约事件造成的损失的期望值来计量资产负债表日应该确认的减值准备,更具有前瞻性。本研究旨在结合实例说明如何以预期信用损失法确认公司对外债务担保损失准备。

一、预期信用损失三阶段模型及预期信用损失额的测算依据

(一)预期信用损失三阶段模型

金融工具减值分为三阶段,对外担保合同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的,处于第一阶段,按照未来12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对外担保合同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但尚未发生信用减值的,处于第二阶段,按照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对外担保合同自初始确认后已发生信用减值的,处于第三阶段,按照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

(二)预期信用损失额的测算依据

参照巴赛尔协议内部评级法,预期信用损失(ECL)=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信用风险敞口(EAD)。在此公式的基础上结合穆迪信用评级及对应的违约概率,运用莫顿模型和穆迪主标尺模型对原始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进行前瞻性调整,最终得到预期信用损失额。

二、公司对外债务担保预期信用损失确认的实用

本研究以境内公司A公司为例,截至资产负债表日2019年12月31日,A公司对其关联方公司B1、B2、B3、B4、B5存在财务担保,均为2019年新增担保,2019年期初不存在其他对外财务担保。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A公司于2019年底资产负债表日需根据预期信用损失法对对外债务担保合同计提减值准备,确认预期信用损失。

(一)阶段划分

本研究利用穆迪信用评级法对被担保公司进行信用评级。穆迪信用评级级别由最高等的Aaa级到最低的C级,一共有二十一个级别。通过对被担保公司B1、B2、B3、B4、B5的财务状况、行业背景等分析,假设被担保公司B1、B2、B3、B4、B5的信用评级分别为Baa3、Ba1、Ba2、Ba3、B1,概况见下表1。结合被担保公司B1、B2、B3、B4、B5所处的经营环境等因素,预期A公司财务担保合同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以后显著增加,处于第二阶段,故按照担保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

表1 A公司2019年底对外担保明细

(二)违约概率及违约损失率的测算及前瞻性调整

1.违约概率的测算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违约概率:公司、金融机构和零售风险暴露的违约概率为商业银行内部估计的1年期违约概率与0.03%中的较大值。故本文以穆迪信用评级对应的原始违约概率为基础,以0.03%作为最低值进行指数平滑,形成的指数平滑模型见下图1。

图1 穆迪信用评级及原始违约概率指数平滑模型

因世界不同经济体违约概率不同,根据世界银行集团国家分类的平均违约率进行地区调整。世界银行按人均国民总收入,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把世界各国分成四组,即低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中国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4 046-12 535美元)。世界银行测算的对各国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的违约概率为6.58%,占世界平均违约概率的115%。现根据1.15的系数对原始违约概率进行调整。被担保公司B1、B2、B3、B4、B5不同评级对应的违约概率详见下表2。

表2 对穆迪原始违约概率根据指数平滑及地区调整后违约概率表

2.违约概率及违约损失率的前瞻性调整

在考虑前瞻性信息时,主要运用的指标是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风险,通过这一宏观因子对违约概率及违约损失率进行前瞻性调整。

根据1990—2019年原油价格,测算2020年预算价格的期望值为49.7美元/桶,标准差为27.1,世界银行组织预测的2020年原油价格为54.9美元/桶。由此测算不同情景下原油价格标准化值见下表3所示:

表3 不同情景下的原油价格及标准化值

本研究采用莫顿模型对上文根据穆迪模型测算的违约概率进行原油价格宏观因子的前瞻性调整。莫顿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Z—原油价格标准化值

N—正太分布的概率函数

N-1—正太分布下的累积概率的反函数

不同公司评级通过以上模型前瞻性调整后对应的违约概率见下表4。

表4 被担保公司前瞻性调整后违约概率表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商业银行采用初级内部评级法,非零售风险暴露中没有合格抵质押品的高级债权和次级债权的违约损失率分别为45%和75%。假设本研究被担保公司均适用于非零售风险暴露中没有合格抵质押品的高级债权,原始违约损失率为45%。在此基础上利用穆迪主标尺模型对违约损失率进行前瞻性调整,即在给定不同情景下宏观因子的预测Z值,对应主标尺下的不同违约损失率调整倍数。

调整后的违约损失率=原始违约损失率*调整倍数。以此得出的调整后违约损失率即为最终参与计算的违约损失率,详见下表5。

表5 被担保公司前瞻性调整后违约损失率表

(三)前瞻性调整后违约损失的测算及会计处理

前文假设B1、B2、B3、B4、B5被担保公司均处于第二阶段,按照担保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结合上文测算的前瞻性调整后违约概率及违约损失率,前瞻后信用损失计算公式如下:

前瞻后信用损失=悲观减值损失*30%+正常减值损失*60%+乐观减值损失*10%

悲观/正常/乐观减值损失=担保余额*悲观/正常/乐观违约损失率*(1-(1-悲观/正常/乐观违约概率)^担保期限)

测算后,A公司对外担保预期信用损失额合计190.07万元,详细见下表6。

表6 A公司对外担保预期信用损失额明细表

根据前文假设,A公司对外担保均为2019年新增,期初不存在对外担保余额,故截至2019年12月31日,A公司2019年需全额确认信用减值损失190.07万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信用减值损失-财务担保合同190.07万元

贷:预计负债190.07万元

三、结论

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法”来代替已发生损失模型,提前确认金融工具的信用损失。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经济加速发展时期,潜在金融风险的披露,加强了公司对金融风险的预测与防范管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越来越普遍,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债务风险与投资者利益紧密联系。通过预期信用损失法对对外债务担保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可加强上市公司对外债务担保的谨慎性与规范性,加强公司对外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预警,进一步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目前,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具体设计和参数选择规定较为模糊。在实务运用中,主要是采用巴赛尔协议模型“预期信用损失(ECL)=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信用风险敞口(EAD)”。但因巴赛尔协议模型中参数涉及影响因素取值较为复杂,且受管理层主观因素影响,预期信用损失额的确认存在一定管理空间。

新金融工具准则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更高、更广泛。财务人员需在加强自我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加对宏观经济发展和市场的敏感度。相关企业需更加注重对财务人员财会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使用及相关参数选取的合理性。

猜你喜欢
损失率前瞻性金融工具
前瞻性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略论金融工具创新及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金融工具在企业的发展及应用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棉花苗期雹灾损失定量分析
小麦赤霉病危害损失研究初报
氮磷钾配比与水稻穗瘟病指及损失率的关系研究
锦州店铺以及街(路)命名的文化内涵与功能分析
不同成熟度油菜机收损失率调查初报
关于发展中国雕塑“网上教育”的前瞻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