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都别太满

2021-06-04 05:02蓑依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紧张感弘一法师红尘

我不喜欢一切满的东西,盛半杯温水,吃八分饱,爱有十分也只给他五分。从来都不敢接近密不透风的人群,遇到把话说满的人也只能当作点头之交。对于满,可以说我是怕的。它重重的,是有压力的,是无秩序的,是不爱自己的。

看《刺猬的优雅》,爱极了看门人米歇尔夫人。她的生活如同她的居所一样,在最不起眼的看门房之后有一间深不可测的书房。她对精神生活是拘束的,是放不开的,可也正因为这种保留,成就了她动人的优雅。拥有留白质量的生活都是不张扬的生活,它不是靠激情短暂地迸发,而是像炉火一样,慢慢充盈光亮。这需要功力,而不是功利。

以前读小说、看电影都想要个结尾,再往前,父辈那一代更想要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然而到了现在,一点儿结尾也不要了。我不再关心人物在故事中有怎样的人生,而是故事一旦开始,就在我的心里生长,不是在作者、编剧的笔下,也在这种程度上,故事有了和唐诗宋词一样的“韵味”。当故事有了留白,有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它才能够入心,而不是入脑。脑子是用理性来分析和规划的,而心是动情的,是用来感受和体会的。

最近一直在读“中间代”作家盛可以的小说,一本接一本地读下来,留给我的却不是舒服,而是一种紧张感,这种紧张感来自她故事的满。泥沙俱下,荷尔蒙飞溅,粗砺天然,读起来有快感但累极了。快感是很容易出来的,可它也是低级的,低级到只用感官就可以营造出来,是那种赤裸裸的呈现,是每个人物都像无头苍蝇一样嗡嗡乱飞,是用方言来佯装最底层的真实。

同样是写爱,我还是爱冯唐,他是有很深的古典文化根底的,而这个根底的核心就是留白,带给你的会是想象。《女神一号》中,他用了三千字描写一个吻,吻得活色生香,吻到每个人内心火花乱溅、情欲生长,这些都是舒服的,会让人放松,而阅读不就是一种休息吗?

生活需要留白,藝术需要空间,而爱情亦必须有缝隙。见过太多女生飞蛾扑火似的爱一个男生,最后把自己烧得面目全非。飞蛾扑火的结果就是死,就是破坏,因为它太满了,没有一丝余地,根本没有拿出一点点时间来看看自己。

无论何种关系的两个人,一定要有距离。父母和儿女,丈夫和妻子,男朋友和女朋友,无一例外。这种距离是对彼此的保护和成全,也是一种自持。有留白的爱是在表达:我爱你,我也爱自己;而满格的爱是在说:我为了爱你,甚至可以放弃自己。

弘一法师在和日本妻子相识十一年后出家,妻子携孩子来寺院找他,他连寺门都不让他们进。深感无力挽回的妻子要求见他最后一面,在清晨薄雾笼罩的西湖,两舟相向,妻子喊:“叔同!”他说:“请叫我弘一。”妻子问:“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他答:“爱,就是慈悲。”

这个回答,很自然地让我想起了张爱玲那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也无怪乎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地谦卑”。

很小的时候看弘一法师的故事,就没有感觉到一点点的冷酷无情,而是有种说不清的东西在其中。到了现在,终于明了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是什么了,那就是留白。对一切事物的爱必须以留白为底子,不然一方占满,便看不到其他。

他的学生丰子恺说弘一法师是有三层生活的,先是物质生活,后是精神生活,最后到达灵魂生活。我们常人最多也就是到达精神生活层面,尤其是中国人基本没有什么宗教信仰,林语堂说“他跳到红尘之外去了”,那“红尘之外”就是大片的留白,灵魂的自由。

去年春天我去虎跑,亲眼见了他写的那四个字“悲欣交集”,觉得身体一阵冰凉,在一生里,都会记得它。

(来源:蓑依《愿你特别凶狠,也特别温柔》,青岛出版社)

【阅读导引】不喜欢太满的东西,它压得人喘不过气,有一种以爱为名的束缚感。禅意中的留白实在高深,能给一点空间,留给被世界包围的心。

【微型写作】写一次和你最好朋友的交流,你们之间的友情状态是怎样的呢?

猜你喜欢
紧张感弘一法师红尘
七夕
东湖古柳
本期打卡主题:今天去哪儿玩
结合提问,构建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课堂
释怀
论话剧舞台表演的紧张感与松弛感的平衡
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因为那是属于你的东西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