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哲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2021-06-06 03:26杨建坡
中州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 要:普惠哲学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思想中的“反映”与“把握”,是一种世界多样平等、人类共进共享共生与利益共同的共生普惠的价值理念。在哲学立场上,普惠哲学以人的逻辑超越资本的逻辑;在哲学理念上,以普惠价值超越普世价值;在思维方式上,以平等包容超越主体统治客体;在理论建构上,以普惠文明论超越西方中心论。就本质而言,普惠哲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集中体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重大主张上,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对全球问题和人类困境的解答,其在哲学上的表达就是普惠哲学。

关键词:普惠哲学;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共享共治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21)04-0115-07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中国领导人面对世界问题和人类困境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思想发展和实践要求提出的中国价值和中国思想;既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与时俱进成就,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其具有重大思想性、价值性和实践性,蕴含着丰富的普惠共享、生命共同、多元统一、差异一体的哲学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普惠哲学的实践表达和现实展开,普惠哲学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基础。因此,有必要树立一种普惠哲学意识,从普惠理念、普惠价值、普惠思维、普惠文明等不同维度理解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与普惠哲学出场逻辑

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精神状况,而时代精神的状况又是历史的和现实的统一,是人类思想进展的一个环节和逻辑展开。因此,要认识和理解当今的时代精神状况,必须深入人类思想的逻辑进程之中。总体而言,当今时代精神仍然是建立在资本逻辑之上的以西方中心论及资本主导论为主旨的近代形而上学体系。就西方思想的表层进展而言,“西方哲学起于对存在的思考”①,致力于探究世界的“本原”“始基”,随后发现由于“认识世界”的逻辑在先性进而转向对人的认识能力的考察,寻求知识的“支点”“原点”,之后认识到语言、符号表达的逻辑先在性进而转向语言和符号问题分析,从而陷入语言符号及文化系统的纷繁复杂、莫衷一是的泥潭而无法自拔,远离了哲学的宏大主题。就西方思想的深层逻辑而言,西方思想的逻辑进展困境根源于主客二元分立的西方哲学传统思维范式。就西方思想的本质意义而言,近代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体系是资本逻辑的观念领域、理论纲领和思想表达,是对资本提供“慰藉”和“辩护”的所谓“资本正义”“普世价值”,是西方“一元论”“西方中心论”的理论秘密和根据。西方现代形而上学的迷惑性在于,以张扬人的理性和地位为幌子,来掩盖其根本上对“主体”绝对统治“客体”的竭尽全力的追逐,“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做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②,用“‘普遍包装‘特殊、用所谓‘先进文明粉饰‘掠夺的本质”③。

现代形而上学的一个显性样态就是现代科学理论和知性观念。众所周知,现代科学源自西方,而“希腊科学无疑是现代科学的源头”④。那么什么是科学呢?爱因斯坦在给斯韦策的信中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⑤也就是说,科学必须把对现象世界的描述置于数量关系之中,自然界因被量化而变得可被计算,因其可被计算而变成被统治对象。这种形而上学构想起源于古希腊,兴盛于近代,不管现代物理学的内部结构和理论形态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其核心议题仍然是对自然对象的统治。那么,现代形而上学的最终目标为什么是对作为对象的存在物的统治呢?这一问题的答案应该到社会存在中寻求,即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要素中寻求,“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⑥。资本的本质和生命在于无限增殖,而只有通过将世间一切变为其能控制和统治的对象时,这种增殖过程才成为可能。因此,以资本为原则的生产过程内在地决定了知性科学的那种以控制和统治一切存在的形而上学的理论性追求和生产性应用。

我们对资本的这种增殖原则和效用原则早已清楚,但却对现代形而上学的知性科学对资本的深层建制性、原则性、规划性的作用认识不足。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成原理在于以资本的无限扩张和殖民为物质支柱和物质逻辑,以现代形而上学对一切对象的控制方案和统治形式为思想支柱和理论逻辑。在这双重力量的支配推动下,资本永无止境、永不停歇,竭尽全力、不顾一切地实现自己的增殖和扩张,现代形而上学则使出浑身解数毫无保留地为资本进行谋划。在这一逻辑下,资本主义社会就像被绑上了一架飞驰的战车,企图夷平一切差异和多样,铲除一切不同和多元,剪灭各种样式和异己力量,消除一切神圣和崇高。因此,在社会存在领域,西方社会必然表现为经济上的單边主义、唯我逻辑,政治上的霸权主义、强权逻辑;在社会意识领域,西方社会必然表现为资本主导论、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宣扬所谓普世价值。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陷入困境难以自拔,经济危机、民主乱象愈演愈烈,“和平赤字”“民主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发展为全球性问题,其总根源和总原则就在于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的双重逻辑。毫无疑问,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全球扩张史、殖民史,一部世界近代史就是殖民地人民的血泪史、屈辱史。从人类历史进程看,资本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近代工业文明,推进了生产力和世界发展,“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⑦。这是资本的力量和魔力,但是这种魔力和法术还有恶的一面,西方国家“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⑧。资本的本性就是无限增殖和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是其先天基因,是西方国家必然遵循的主导逻辑和根本规律。从思想层面看,资本主导的逻辑必然体现为资本占有劳动、“主体”统治“客体”,在经济领域乃至全社会以资本原则代替人的尺度,将人定义为“经济人”而最大限度攫取剩余价值,并将这一原则推演至最广大的地域和范围。但问题是,资本肆意攫取超额利润并无限扩张必然造成全球市场严重不足,资本主义必然会出现困境或陷入恶性循环。“这种困境,在经济领域体现为实体经济不振,在政治领域体现为调节无力,在社会领域体现为贫富差距拉大,在意识形态领域体现为普世价值虚伪性暴露。”⑨

近代以来,中国被裹挟入西方资本逻辑之中而被迫加入全球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并驾驭资本主动参与全球化,走出一条独特的现代化之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之时创造了中国奇迹。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于善于利用并驾驭资本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在于始终保持自身独立和人民中心,在于始终主张和坚持合作共赢、和平发展、共享普惠的普惠理念和普惠价值。中国的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以人的逻辑超越资本逻辑,以普惠理念超越“主体”对“客体”的控制和统治,探索出了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从而为世界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权力转移对象出现根本性变化。而全球力量的根本转移深入加剧,世界多极化发展不断加大,国际格局剧烈动荡,势必导致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冲突和博弈,致使挑战频发多发,地区冲突不断升级。

综上所述,西方困境的根源在于资本主导以及奠基于资本逻辑的知性科学体系的现代形而上学,中国的成功正在于利用并驾驭资本而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人民为中心克服与超越资本主导的游戏规则,坚持合作共赢、共享普惠的价值理念。解决人类难题和世界困局,一方面,要正视权力转移和利益博弈的现实,顺应世界历史潮流,在世界大变局中赢得主动,为世界全局稳定和全球治理做出更大贡献;另一方面,要在权力博弈中,凝聚全球价值共识,掌握引领世界的话语权。时代之变和时代要求,对我们构建起引领世界共同发展的中国理论特别是哲学理论提出了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普惠哲学就是立足中国智慧、中国成就,着眼当今世界问题和人类难题,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眼光洞悉人类历史发展大势,将当今时代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全球、与新时代新实践的关系把握在思想之中,构建反映时代精神和实践发展要求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二、普惠哲学的内涵及其超越性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思想中的时代。恩格斯说,“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⑩。而“一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和任何在内容上是正当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有着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B11可以说,“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迁,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变革和思想先导”B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这个时代。”B13当代中国学者立足时代之变,从世界新发展新实践中反思提升,提炼出具有时代标识性、理论原创性的哲学新范畴。这样的哲学,韩庆祥教授称之为“普惠哲学”,并进行了理论阐释和构建。B14

那么,普惠哲学的内涵和主张是什么呢?普惠哲学是一个实践性、生成性的关系性概念,是对现实的历史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民族与民族、国与国之间的一种共利存在、互依互惠关系的揭示,主张人民共创共享共治,国家之间互利共赢命运共同。具体而言,在处理国内各方面关系上,总体上主张共和,即社会各界、各阶层、各民族之间同生死、共荣辱,同甘苦、共患难,同奋斗、共建设;经济发展上主张以人民为中心共创共富共享平衡;在政治建设上主张共治;在文化发展上主张共识;在社会发展上主张共进;在生态建设上主张共生。在处理国际关系上,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在对外关系上主张注重平等、独立自主、对外开放、大国外交、文明互鉴;在实践上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15

普惠哲学是我国“发展起来以后”进入“强国时代”的“强国哲学”,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走向全面协调、建设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思想中的反映与把握。在此意义上,普惠哲学表现为一种多样平等、共进共享共生与利益共同的共生普惠的哲学理念。毫无疑问,这种哲学理念是对西方资本逻辑、普世价值、主体统治客体、西方中心论的克服与超越。

1.在哲学立场上,普惠哲学以人的逻辑超越资本的逻辑

如前所述,西方社会出现的系列问题和诸多困境根源于资本以及为其辩护和提供支撑的现代形而上学体系形成的双重逻辑。这是资本主义的血液中流淌的内在基因和本质规定,也就是说,资本逻辑与资本主义是彼此生成的内在关系。资本的本质在于增殖,在于实现利润最大化,并且是一个无休止无底线的循环升级逻辑。资本的本性是通过运动实现价值增殖。马克思等思想家对资本的“吃人”剥削和殖民扩张的本性进行过深刻揭露。马克思引用《评论家季刊》的话说:“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B16以资本主导逻辑的“全球观”和“世界观”,是建立在全世界范围追逐和攫取剩余价值的物质观和利益观。这种全球的追逐掠夺和世界范围的“狩猎”,必然导致一定时期的全球“市场需求不足”和“經济增长乏力”,资本游戏规则必然遭遇调整而面临困境。例如,2008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陷入重重危机和难以走出的困境,经济长期低迷和调节失效,政治倾轧日甚和利益纷争加剧,社会撕裂分化和动荡不安,意识形态虚化和欲盖弥彰,乱象纷呈,愈演愈烈。资本逻辑的“见物不见人”和“唯利是图”必然是灾难性的和难以持久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不断探索并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开始在经济领域利用资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重大决定,意味着市场在所有社会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处于主体地位,对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商品价格拥有直接决定权;意味着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以及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其他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市场的作用。可以说,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么,我们的市场经济与西方的市场经济有什么区别呢?或者说,我们也是资本主导逻辑吗?答案毋庸置疑: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关键在于我们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将市场、资本作为整合社会资源、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将资本限定在经济领域“为我所用”,驾驭和利用资本的积极方面,限制和杜绝资本的消极方面,没有也不会出现资本占有整个社会劳动并控制整个社会的资本逻辑问题。对资本的驾驭与利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和基本立场,其核心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思想。也就是以人的逻辑驾驭和超越资本逻辑,以维护和张扬人的价值为出发点和奋斗目标。

我们党始终强调人民至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围绕毛泽东对全党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改革发展的实际,邓小平提出将“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全党工作标准,江泽民提出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建设方向,胡锦涛提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具体工作要求,习近平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将“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矢志不渝,一以贯之,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习近平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B17

2.在哲学理念上,普惠哲学以普惠价值超越普世价值

所谓普惠,就是在尊重多样的前提下更加突出普遍,在承认多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统一,摒弃对抗敌对与抵牾隔绝、走向合作交流与共赢共生的价值理念。普惠理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生存论、真理观和人的逻辑基础之上,更具有实践性、真理性和人类性。相反,建立在主体控制客体思维和资本逻辑基础之上的“普世价值”则具有欺骗性、虚伪性和迷惑性。普世价值以特殊代替普遍、以个别代替整体,是一种强权逻辑和霸权思维。它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或统治集团、利益集团的特殊的价值观及操作模式演化为世界标准,强加于人,硬性推广,往往还携带经济打压和武力恐吓,不惜诉诸武力大打出手,其核心目的就是为资本逻辑辩护、为现实开道,以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攫取物质利益。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标榜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价值观,整体地看,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共同追求;历史地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曾发挥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在资本“普照光”的支配下,使其成为压迫奴役、强制控制别国或地区的借口,这些价值观就变成了剥削的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以所谓普世价值为掩盖,将原来赤裸裸的、强盗式的野蛮掠夺包装成抽象的“正义观念”和话语体系,在第三世界上演双重标,欺世盗名。

当今世界,国际多极化加速发展,人类面临的困境和全球问题不断加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现“逆全球化”倾向,单边主义、保守主义日益抬头并愈演愈烈。当利益与普世价值发生冲突时,普世价值就会被扔到一边而代之以经济封锁或明目张胆的“武力制裁”。普世价值,从表面上看是人类普遍性价值,但从本质上看是为了维护霸权地位、霸道行为的强权叙事。“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如果作为人类共同价值,确实具有代表性,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接受,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但历史不能倒退,价值不能被别有用心者利用,用霸权强权置换掉共生共荣的价值内核,这种行为连同被改装过的所谓“普世价值”,必定被揭露、被抛弃,被历史的车轮碾压。当前,普世价值影响力大大弱化,所谓民主自由节节衰退,政府公信力持续下降,政治纷争不断,政局动荡不已,社会撕裂加剧,民不聊生。西方“普世价值”及其民主制度必然走向衰退和崩溃。

而普惠价值本质上区别于西方普世价值,普惠价值尊重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以世界多样性这个客观现实的长期存在为出发点,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合作共赢、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普惠全人类。进而言之,普惠价值尊重并承认世界多样化和利益诉求的公平化,将一国发展进步与世界整体、人类整体发展进步统一起来,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合作互鉴、命运共同,既注重一国的发展,特别强调一国发展的世界意义、人类价值和人类贡献,也突出“类”存在的本质,强调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普惠价值既强调价值在形式上的普世性,更注重价值在實质内容、实现方式和实际效果上的普惠性,是目的与方法、事实与价值的高度统一。普惠价值所倡导的多样、平等、包容、互鉴、协商和共享的普惠理念,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超越引起纷争、造成冲突、致使全球治理危机的普世价值的价值理念,可以成为建立全人类共同价值、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人类文明的哲学理念。

3.在思维方式上,普惠哲学以平等包容超越主体统治客体

近代以来,西方形而上学体系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抽象的“理论思维”,这种思维指向外在自然,追求主体对客体的控制与统治,本质上是揭示物的存在的思维方式,是见物不见人的思维范式。这种思维也同样用于理解人,以认识物的、自然的方式去理解人的存在,定义人的本质。在普惠哲学看来,人的生命存在与物的自然存在具有本质区别。一般而言,物的存在是直接的、自我封闭的因而也是被决定的,而人的存在则是生动的、开放的因而也是主动性的、建构性的,进而由于人的无限开放性、创造性和丰富性而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建立一体性的内在关系。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使人突破了生物的封闭循环圈,与自然、他人及社会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因此,把握世界的本质与特性、“认识我们自己”,必须突破局限于物的“理论思维”,深入人的根本的感性对象性活动的无限丰富性之中,把握和理解人的开放性、通融性和生成性,从而超越抽象化思维。普惠哲学的思维方式本质上是马克思的“类”思维,是从生存论、存在论基础将人理解为“类”存在物。这种建立在“类”本质基础上的“类思维”,将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握为否定性的、生成性的内在统一关系,而这种关系就是“命运共同体”。

普惠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将人的个性与社会性内在地统一起来的哲学原则,将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超越和现实的物质解放统一起来,达到人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统一协调发展,实现个人与他人、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辩证统一。因为,人的社会化过程,也就是人与他人建立一体化社会关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以人的个性发展作为前提的,而由于每个人都有丰富的个性、多样化的差异性和无限的可能性,也就决定了人的社会性、统一性是差异一体、多元一体的辩证统一。因此,从本质上看,人的社会化过程,既是人的个性的实现过程,更是人的社会性本质的实现过程。进而言之,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人与人结成的“共同体”中才可能;反之,社会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也必须以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为前提。人的个性与社会性是本质同一的,是一个社会进程的两个方面。因此,普惠哲学的思维是把人理解为一种与其他社会存在处于一种生成性、社会化、多维度的一体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状态之中的存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奠定了思维原则和思想基础。

就国际关系而言,近代以来的西方思维体现的是西方“一元论”和“西方中心论”,强调西方世界是“主体”而非西方世界是“客体”,推行“西方模式”,主导“西方道路”。普惠哲学强调多元一体、世界多样,主张主客一体,世界交流互鉴、平等包容、合作共赢、共生共荣。要求打破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注重国际交往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交往与包容性发展,维护人类共同利益,追求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在理论建构上,普惠哲学以普惠文明论超越西方中心论

近代以来,西方凭借资本主导的经济扩张和科技先发优势,“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B18这种现实情况反映在意识领域就是“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甚至是“历史终结论”,其力图将所谓“自由”“民主”“人权”作为“思想武器”对非西方世界进行“价值殖民”,推行文化霸权。但是从文明演进史看,世界上还从未有过一种能通约所有文明、主宰其他价值体系、抹平民族种族差异的单一文明情况;从文明的本质看,文明必定是多元多样的、复杂丰富的和充满张力的,用一种标准强加于人是一种违背文明本质的错位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是一种自以为是的主观臆断。这必然导致生态危机、单边主义、民粹主义、后物质主义等文明危机愈演愈烈,文明冲突不断加剧。

普惠文明深深扎根于人类文明整体利益的土壤,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理念,主张尊重客观存在的文明差异化多元化多样化,强调交流互鉴和包容共生,寻求最大文明公约数,具有清晰的使命意识和价值理念自觉,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和评判标准。可以说,构建这种全人类共通共享共惠的新型文明是时代要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体系中建构新的文明形态是时代任务。

三、普惠哲学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基础

普惠哲学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基础。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普惠哲学都集中体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重大主张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对全球问题和人类困境的解答,而在哲学上的表达就是普惠哲学。普惠哲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握人类时代精神和全球实践要求的一个重要成果和理论创新。

1.普惠哲学反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

普惠哲学是事物对差异一体、辩证统一的本质关系的哲学表达。在全球问题处理方面,普惠哲学“是指当今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各国在处理国内外尤其是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时,所应遵循的根本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选择的总称”B19。普惠哲学是中国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之问做出的哲学之思和理念表达。一方面,普惠哲学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所具有的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精神品质,体现了为全人类解放与自由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志向和价值取向。秉持“命运共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中国通过不断提高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带动世界发展与繁荣,通过不断探索发展道路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全新选择,为世界上某些国家、民族或地区提供物质支持和道义援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另一方面,普惠哲学还通过中国的大外交政策得以体现。中国注重国家平等,坚持独立自主,深化对外开放,实施大国外交,促进文明互鉴;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强调和而不同与求同存异,倡导差异一体与互利共赢,追求命运共同与风险共担,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逐渐成为全球价值共识。

2.普惠哲学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表达

普惠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理论创新,是对人类问题和时代精神的哲学把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哲学基础。第一,普惠哲学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当代发展。普惠哲学立足时代、人及人类生存境况,将人的“类本质”特性作为价值维度,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否定性的内在统一关系,阐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马克思人学基础。第二,普惠哲学是对全球问题和人类困境的哲学把握。普惠哲学的致思目标是21世纪人类问题的哲学回答,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超越,是对人类价值共识和“最大公约数”的哲学表达,揭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指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基础。第三,普惠哲学在方法论上是战略辩证法。“战略辩证法,指的是在战略谋划和实践中运用辩证法,在战略中有辩证思维,在辩证思维中有战略。”B20中国共产党人善于运用战略辩证法来分析解决人类面临的系列问题,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世界大变局的理论把握,是对世界大格局的战略衡量,具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觉和方法论创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方法论基础。同时,普惠哲学还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核心要义、价值理念和目标设定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倡导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命运与共的普惠价值,是“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普惠哲学的实践要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大主张和价值逻辑,具有现实性与必然性。第一,基于对世界问题的复杂性、风险共担性和利益共同性的深刻认识,尊重和承认世界多样性而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建立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和全球合作机制,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在的现实逻辑和价值逻辑。第二,基于对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共同未来,必须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深刻认识,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高度开放性、自我封闭的危险性,充分认识由资本和市场开辟的世界历史、由网络和信息促进的全球时代使人类彼此密切联系。就当今世界各国的总体发展需要而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逻辑。第三,基于对当今世界不仅存在着差异与分歧、更存在共同利益與价值追求的认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逻辑。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具有深刻的现实性与必然性,又体现理念的普惠性与崇高性,既是普惠哲学的现实依据,又是普惠哲学的集中体现”B21。

注釋

①杨建坡:《主客体世界关系的演变逻辑及其马克思的变革》,《哲学探索》第1辑,中国社会出版社,2020年,第20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页。

③B12B19B21韩庆祥:《世界多样与普惠哲学——构建引领新时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月刊》2018年第9期。

④吴国盛:《科学的故事》,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第3页。

⑤赵中立、许良英编译:《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第46页。

⑥B1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71页。

⑦⑧B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6、37、35—36页。

⑨韩庆祥、黄相怀:《为人类对更好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求是》2017年第1期。

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11页。

B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89页。

B1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B14“普惠哲学”由韩庆祥首先提出并予以系统论证的。详见韩庆祥:《世界多样与普惠哲学——构建引领新时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月刊》2018年第9期;韩庆祥:《论普惠哲学》,《江海学刊》2019年第1期。

B15详见韩庆祥:《论普惠哲学》,《江海学刊》2019年第1期。

B17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求是》2013年第1期。

B20韩庆祥:《战略辩证法: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基础》,《人民论坛》2017年第34期。

责任编辑:思 齐

Abstract:The philosophy of universal benefit is the reflection and grasp in the thought of building the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It is a value concept of the common coexistence and universal benefit of the diversity and equality of the world, the common progress and sharing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common interests. From the philosophical standpoint, the philosophy of universal benefit surpasses the logic of capital with the logic of human beings. In terms of philosophy, the philosophy of universal benefit surpasses universal values with inclusive value. In the way of thinking, the philosophy of universal benefit transcends the subject to rule the object with equality and tolerance.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the philosophy of universal benefit surpasses Western centralism with inclusive civilization theory. In essence, the philosophy of universal benefit is embodied in the great idea and proposition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both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and is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the idea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The idea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s exactly the answer to global problems and human dilemmas, and its philosophical expression is the philosophy of universal benefit.

Key words:philosophy of universal benefit;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co-creation, sharing and co-governance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治理新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代表着中国外交未来的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担当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容、价值与作用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