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2021-06-08 05:24熊志东
成功营销 2021年3期
关键词:体系评价

熊志东

摘要: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的保障和助推,重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形象以及受众认可程度,还能实现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有效互动。本文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为研究对象,首先论述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构原则,然后从多个角度对其具体的建构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企业内部管理控制;评价;体系

无论哪一种体系的建立,其都需要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此才能变得日益精进、不断成熟,所以其也有必要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进行持续性的优化和升级。[1]基于此,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已经成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存在,只不过很多企业因为内部控制的思想不够成熟,促使所谓的内部控制体系形同虚设、本身所承载的作用和使命也被大打折扣。基于此,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发展建设的“助推器”,为促进企业高效发展不断发挥作用。

1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构原则

1.1 全面性和重要性

1.1.1 全面性

在建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注意评价体系覆盖的全面性,尤其是处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这个庞杂的网络当中,所有模块都要做到彼此制约、相互影响,同时紧密合作。

基于此,企业必须确保所有的模块以及相应的管理体系都处于企业的监督管理体系当中,这样可以提高相关问题暴露的几率,让企业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而且,如此也可以避免企业内部管控区域彼此之间发生脱离,有助于提高企业对内部风险的规避和控制。

1.1.2 重要性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保护全面性,更要突出侧重点,尤其是关于重大业务、关键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的评价对象,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后续再针对这些重要内容进行评价指标的设计时,尤其需要关注企业管理以及业务管理两个模块。

1.2 标准化、客观性、有效性

1.2.1 标准化

其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于内部控制的评估必须要执行统一的标准,如此不仅可以让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更加规范,而且还能起到“公平”的作用。

1.2.2 客观性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必须做到实事求是,要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情况、安全隐患,实事求是地呈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确保其完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及目标,保障社会主义经济价值观的最终呈现。

1.2.3 有效性

其主要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否有效展开判断。

一方面,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所经历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条件的变化,历史沿革以及领导者、管理人等多方面因素,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起作用、有效果之处予以肯定;

另一方面,对于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当中无效的部分,需要借助科学的评判方式,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不仅要明确无效的根本原因,也需要在未来防止无效的情况再次出现。

1.3 适应性和成本效益性

1.3.1 适应性

企业不同,其內部执行的管理体系自然不可能一模一样,必然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建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也需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判断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构的复杂程度,作为管理者更需要根据企业管理的真实诉求,完善评价体系,促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现状。[2]

比如针对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来说,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可以帮助其减少对员工管理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进而达到从整体上优化和控制成本的最终目的。

1.3.2 成本效益性

对于任何行业、任何企业而言,成本效益的平衡都是企业发展建设的重要课题,是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和决策的正确性。

鉴于此,企业在具体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具体投入的成本增量和效益增量之间的问题,保证效益产出必须大于成本。后续企业在实际基于这一原则建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之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状况,就未来是否进行投资作出科学的决策。[3]

2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程序设计

2.1 评价体系建设的筹备工作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筹备工作,具体包括这样两个部分:

2.1.1 成立专属的内部控制评价小组

在具体执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开展相关工作之前,企业有必要成立专属的工作小组。小组内成员主要由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直接组成,并且会由一位被任命的组长直接领导、开展工作;该小组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工作重点设置详细的内部控制评价计划,对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前期预测,同时出台相应的应急预案。

2.1.2 生成专门的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机制

企业需要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的监督管理,而监督人员不能隶属于内部控制评价小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选择和第三方机构展开合作,但是其资质、条件、过往工作经验以及公正客观性必须有充分的保障。

2.2 评价内容及指标的设计

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内容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评价目标为基准,从企业管理以及企业业务层面分别展开评价。

2.2.1 企业管理层面

(1)评价内容的选择

企业需要对内部的组织架构进行确定,同时明确内部的权责分配体系,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作出相应的评价。

(2)指标的设计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指标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到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风险管理控制以及内部控制监督等几个主要的环节。

首先,在内部监督方面,需要考虑到内部控制监督的制度是否完整、是否得到充分贯彻和落实,是否有益于日常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及时落地;6126D298-35C5-4B91-B656-8DFC74A7B6E6

其次,在风险控制的指标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到其是否完成风险评估体系的建设、是否能够做到及时识别风险、是否构建风险预警系统并且系统是否有效,针对重大事项的风险防范是否及时;

最后,在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在需要进行具体的指标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企业董事会的责任履行、监事会额的责任履行以及“三重一大 ”决策是否有效;就企业的战略规划制定以及实施是否规范进行判断;就内部员工的薪资待遇以及绩效管理考核制度是否健全展开系统的判断。

2.2.2 企业业务层面

(1)评价内容的选择

其主要针对企业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以及日常资金收支管理进行评价,就其是否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是否合规,进行判断。

(2)指标设计

从业务视角来设计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指标,包括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以及成本控制环节四个维度。

首先,采购环节的指标选择需要关注采购计划的设置是否和企业当下的需求和发展计划保持一致;采购流程设置是否合理;采购价格評估是否到位,价格调整是否合理;采购合同的拟定是否合理,跟踪管理是否到位;采购验收是否有明确的流程;采购付款审核是否清晰明了、准确落实;

其次,生产环节的指标设计和选择,需要关注生产计划是否合理、考核流程是否严密,生产资料的核算是否准确,产品的合格率以及客户满意度是否达标等;

再次,销售环节的指标设计和选择主要包括价格界定的是否合理与科学;合同的审核是否严谨、应收账款到账是否及时;合同签订的流程是否规范等;

最后,成本控制环节的指标设置和选择主要包括企业是否具备完整的成本管理控制制度,制度是否得到严格的贯彻和落实;企业内部的各项费用预算、审批以及管理是否合理有效等。[4]

2.3 内部控制评价的贯彻和执行

在明确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任务之后,企业有必要结合相应的规划贯彻任务、组织相关人员对其进行贯彻实施,生成具体的工作细则,并明确注意事项。

首先,在内部控制评价贯彻和落实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都需要配合这一工作的开展,做好相关数据、信息以及文件、流程的收集,具体可以采用多样的办法来完成基础的资料收集工作,同时确保生成相应的评价底稿;

其次,在评价完成之后,需要完成相应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出具,针对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分析得出的缺陷、并及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其一一进行核实,出台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2.4 保障措施的生成

2.4.1 完善并持续优化企业现有的风险评估系统

在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过程中,完善并且持续优化现有的风险评估系统十分关键,毕竟目前有部分工作人员自身严重缺乏风险意识,对企业项目的支出始终无法做到正确的分析和预判。

一方面,企业需要针对运营管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进行全方位的把控,通过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减少企业的损失;

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大内部监督管理和控制力度,坚持将任何落实到具体的岗位上,通过强化工作人员对自身所持有的职责使命的认知,制定严格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条例,减少数据整合和分析过程中发生疏漏的可能性。

2.4.2 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管理的职能

企业要想发挥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有效性,还必须充分行使审计监督的职能。

首先,企业内部必须拥有能够保证独立性的审计机构,确保其顺利发挥监督稽查的职能,其独立于企业传统组织架构,直接为最高管理层所统辖,开展审计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行政权力的影响和阻碍;

其次,企业必须重视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并且及时通过审计定期披露财务数据,对内部管理风险进行有效分析和识别,进而形成内外双重监督的风险管理机制;

最后,在审计内容的确定方面,其主要针对会计信息、企业业务流程以及预算执行药店等进行审计,同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企业需要及时披露重点业务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供依据和参考。

2.4.3 应用先进合理的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构必然意味着企业需要选择科学的评价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提高对内部控制人员的管理力度,更能让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释放。

首先,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系统的规划,确保广大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这些要求开启工作;

其次,企业必须加大管理考核力度,如此不及能够及时发现目前员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出的不足,还能及时对其进行优化改进,确保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

最后,企业必须不断强化相关部门和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要将具体的工作要点和内容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当中。通过对个人工作内容以及任务进行细致地划分,不断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也促使其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当中。[5]

3 结语

在企业实施内部管理控制的过程中,评价体系的建设拥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当下,其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评价体系,来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贯彻和有效落地,而在不久的将来,作为企业更加通过系统的、有效的建设,助力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收益,确保其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东东.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措施[J].特区经济,2018(03):153-156.

[2] 王振琼.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市场,2019(09):97-98.

[3] 王瑜,刘婷祎.零售业上市公司竞争战略、内部控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9(06):136-138.

[4] 闫市董.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常见问题与建议[J].老字号品牌营销,2018(06):129-131.

[5] 周冰冰.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J].老字号品牌营销,2017(06):153-155.6126D298-35C5-4B91-B656-8DFC74A7B6E6

猜你喜欢
体系评价
构建六大责任体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