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2021-06-10 12:28赵立静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师应写作能力文本

赵立静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第一实验小学 河北 唐山 063600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写作要与阅读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阅读与写作要与学生生活活动结合在一起。阅读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本都是非常好的范文,有的是名家经典,在语言特色、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独出心裁,是学生学习得典范。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应抓住读与写的契机,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在读写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1、读与写分开进行。新课改、新的教学理念影响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已经认识到读与写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读与写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把读与写分开进行。其原因是:教师把阅读、写作作为不同类型的课,认为二者可以单独进行。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定义为探究、分析、理解、体悟文本,忽略根据文本渗透写作方法、写作技巧、表达方式等。写作过程中,学生单纯地创作,教师引导写作方法,把阅读剥离出去。教师没有认识到: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语言思维的拓展、延伸,写作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写是理性阅读的结果。写作应该产生于阅读过程中,阅读是为写作积累素材而服务的。

2、形式主义练写。有的教师虽有训练读与写的潜意识,但在实际教学中,过分注重形式,以为读与写是对应关系,读什么题材的文章就写什么类型的文章。学习了描写人物的文章,随后让学生写某一人物;学习游记类题材的文章,让学生写游记。这种训练方式有一定的针对性、目标性,但只是一种内容上的结合,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了,但在本质上,却缺失指导这一环节,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写、怎么写,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阅读、表达方法的有效引导。忽视了语文学科的整体性,这样地训练效果不好。

3、读与写不能成正比,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多读书就能写出好文章来。这是部分教师的观点。有一教师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以前自己的一个学生,读了许多书,为学生后来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学生后来写地文章常常在报纸上发表。后来教师总结出一句话:读很多的书,就能写出好文章来。

许多学者、教育家都承认:阅读是写作的前提,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一种途径,读对于写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不应该忘记从“阅读”到“写作”之间不能缺失的重要环节是表达技巧、写作方法。虽然文章没有固定的章法,但有一定的章法必须遵循。因此,在教学读写结合时,教师应写作技法与表达方法的要领、规律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在写作技法与表达方法支撑下,他们才能写出一篇篇佳作,否则,写出的文章如一盘散沙。

4、只说不写。在实际教学中有这样的现象:读到补白、仿写、改变、续写等环节时,教师只让学生说,却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写。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写用的时间太多,影响教学进度。口头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只说不写,学生语言表达只停留在不间断性思维上的,无法形成系统的、整体的、规范的、逻辑性的书面语言。

有一教师教学《盘古开天地》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说自己心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进行表达。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想象,但想象内容却是零散的、间断性的。如果教师出示这一问题后,引导学生进行有逻辑性、有条理性的想象,把这一想象内容写出来,教学课堂效果会更好。

5、缺乏读写的结合点。有些教师在训练学生阅读、写作时,没有正确把握到读写的结合点;没有找准合适的时机;不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将读与写强行结合在一起。在阅读文本时,读与写结合的切入点是有感而发,当学生需要抒发情感时,要用语言进行表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认知规律、思维发展的特点,把握文本的语言特色,抓住他们写得兴趣点、文章内涵、表达侧重点、思维表达的切入点,然后选择适宜的时机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一系列的读写训练。

二、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实施注意事项

1、改变教学观念。教师在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身观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他们在阅读课文过程中带有浓郁的情感,然后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文本中精彩的语句,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理解作者文本中的情感。为了提升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如:阅读比赛、讲故事、演讲等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社会实践、组织活动等引导学生创作,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综合能力地提升。

2、指导课外阅读。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并容易产生好奇心。学生喜欢游戏及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他们往往对于课外阅读、写作并没有很大的兴趣,而家长也不会抽出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他们重视的是孩子学习。

提升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其目的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升其写作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应把读与写有效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先从阅读能力入手,教师要提前让学生或教师为学生准备好课外阅读的材料,让他们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然后写出读书心得,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教师应写作能力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