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兴趣教学

2021-06-10 09:02何杨光
读与写·教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小学教育

何杨光

摘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能力水平以及兴趣指向的不同,使得其无法融入积极的学习状態之中,只有教师利用专业的教学技巧,强化知识内容的趣味性,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主动规划教学结构以便强调知识内容的文化性,并在师生共同学习的教学关系中实现兴趣教学的初始构建,最终利用更为现代化的教学载体促进小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教学效率提升

引言

因为课堂教学时间较为有限,所以教师不应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知识内容的教学安排,根据知识内容的教学难度,选择相应的教学课堂模式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的教学讲解过程更加丰富。同时,以兴趣激发为目标的教学课堂还利于教师进行知识内容的教育调整,促使小学生在内容的改变中得到兴趣的激发以及思维逻辑的养成。

1.规划教学结构强调知识内容的文化性

趣味课堂的教学形式能够改变学生对于知识概念的理解。这是教育多元化的应用价值体现,也是利用更加具备引导价值的教学方式,解决小学生语文学习情绪问题的主要方式。为了规划教学结构,强调知识内容的趣味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引入更为丰富的内容层次,以便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简化知识内容的抽象感,增加教学中的内容细节,使更具情绪调动性的教学课堂,实现素质能力的教育培养。同时,学习氛围的教育维持需要平衡课堂内容的知识性,以便在各种教学活动的模拟中实现知识内容教育转化率的提高,使小学生在参加教学实践环节中,表现出更具活力的学习状态,使知识的传输在活动的进行中为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学习印象。例如,《草原》教学中,利用游戏化的教育内容形式,可使教学课堂拥有更为有趣的课程体系,也便于教师利用教学经验进行知识内容的设计,打造出“自然美、风景美”的游戏教学课堂,使小学生在自然景物的游戏探讨中,掌握更多的语文词汇知识,并在语体文化的了解中掌握自主阅读的语文学习技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深度挖掘课文内容的人文内涵,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学知识的趣味性,进而增加整个课堂的知识传输效率。

2.培养师生共同学习关系提高教学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为明显的兴趣取向,这是教师进行教学更迭的基础内容,也是课程设计的主要方向。因此,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师生间共同学习的关系,改变教师为主体的基本授课方式,增加教学引导的比重,以便减少学生学习成就丢失的情况发生。学生无法对教学内容产生较为明显的兴趣取向,大多是因为教师潜移默化间与学生建立的依赖关系所致。在教学中,依赖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被动接受为主要学习方法,这样的师生教学关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相应的成就感,进而提升学习积极性与知识的内化吸收。解决这类教学困境的方法为提高教学问题的引导价值,构建健康的师生关系,使小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实现能力水平的提升。例如,《月光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性,教师首先可介绍月光曲的创作背景,并以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作为教学问题的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课堂,使小学生在探索月光曲的来历时,能够不断获得学习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在阅读与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小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的自主性,最终令小学生在更具学习趣味性的课堂,掌握更多的阅读理解知识,使小学生能够根据文体类型的差异自主进行段落以及篇章的思想总结。

3.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增强课堂的学习乐趣

大部分小学生缺乏对语文知识概念认识的问题,大多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轨迹是较为单一且枯燥的,为了提高学生在未来学习中的基础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语文知识的有效传输中更为健康的成长,教师应在教育培养的早期,训练小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可增加语文知识内容的可研究性,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影音表现力,便于教师观察学生对不同知识内容的反应,以便整合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课堂大致分为以下几类:诗词文化类、散文类、叙事类。诗词文化类的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融合,可为小学生营造出更具文化性的学习环境,利用视听的教学分离,使小学生从视觉与听觉的教学参与中获得知识水平的提高,以便小学生再次见到同类型的诗词文章时,能够以更积极的态度进行问题的解决。例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中,为了促使小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课文的情感节奏,并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中背诵课文,教师首先可播放相关的教学音频资料,增加教学课堂的丰富性,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小学生感受诗词所表现的自然美。同时,利用具现化的影音资源播放贴切的情境氛围,更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感悟,并在教学效率上得到提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兴趣培养形式的语文教学课堂,在趣味性以及教学效率提升上相对薄弱,因此教学课堂的趣味性设计是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实现质量提升的核心部分。为了规划教学结构,强调语文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引入更为丰富的内容层次,以便在实际教学兴趣培养的过程中,简化知识内容的抽象感,增加语文学习中的内容细节,使更具情绪调动性的小学教育教学模式,实现素质能力的教育培养。为了提高学生在未来学习中的语文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语文知识的有效传输中更为健康的成长,教师应在教育培养的早期,训练小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使趣味课堂的教学形式能够改变学生对于知识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季南月.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及其培养的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17.

[2]刘海花. 浅谈小学语文兴趣教学尝试[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2):171-172.

[3]杨堪旺. 刍议小学语文兴趣教学法的应用[J]. 学周刊,2020(22):113-114.

[4]化英现. 浅谈小学语文兴趣教学[J]. 学周刊,2020(25):67-68.

[5]辛卫萍. 小学语文兴趣教学策略[J]. 试题与研究,2020(26):182.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第四小学 广东省  肇庆市 526000)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小学教育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