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操作流程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清洁度的影响

2021-06-15 01:52徐东平张巾来张旭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结肠镜结肠依从性

徐东平 张巾来 张旭

结肠镜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结肠疾病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肠道准备是结肠镜检查中较大影响患者依从性和接受度的限制条件。不充分的肠道准备,不仅影响结肠镜诊疗效果,遗漏病变或增加安全风险,甚至可能导致结肠镜检查失败[1]。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一次性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以及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肠道准备教育方式进行指导[2],但在临床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患者依从性差,肠道准备不洁,导致漏诊情况。流程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不断提升的过程[3]。研究认为,将流程管理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具有显著的改善临床管理和实践的效果[4-6]。本文探讨规范化护理操作流程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清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6月至12月本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00例。(1)纳入标准:①初次接受结肠镜检查;②胃肠道手术史。(2)排除标准:①肠梗阻、急性消化道出血和急腹症;②影像学诊断的肠道肿瘤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男61例,女39例;平均年龄(48.2±14.3)岁。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48.7±12.5)岁。两组一般特征和相关疾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项目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n)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包括:①检查前饮食指导:检查前1d进食白粥、面条等无渣半流质食物,晚餐进食牛奶、豆浆、果汁等全流饮食;②肠道准备:检查当天早晨4时,3袋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溶入3 L温水,患者在2.5 h内一次性服完,后服用二甲硅油乳剂240 mg加入200 ml矿泉水;③肠镜检查宣教:预约肠镜当日由护士给予口头和书面形式的教育指导,书面材料发放。书面材料内容:肠道准备的必要性、肠道准备具体流程、缓泻剂服用方法、饮食管理、肠道准备过程中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其防范措施;④患者关注本科内镜中心微信公众号,公众号推送结肠镜检查的相关知识,肠镜检查前后注意事项,如何规范的做肠道准备的视频,肠道准备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防范措施,出现不适如何处理等消息。(2)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流程管理:①科室成立规范化流程管理团队,由医院消化内科专科护士任组长。查阅相关文献及指南,结合本院结肠镜检查的时间要求,制定科学、详细的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规范流程及质量控制标准,并对全科护士进行流程的培训。②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新流程:收集病情:与患者交流>10 min,收集年龄、症状、体征、既往病史(特别是便秘史)和认知程度等;心理护理:耐心解释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配合方法及不良反应,充分告知如何应对相关不良反应;宣教方法:护士根据患者年龄、认知程度等,针对性选用“路径表”法、思维导图法和视频宣教法;根据前期收集的患者信息,针对便秘患者采用个性化的肠道准备:便秘患者检查前晚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1包,检查当日上午9点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3包;患者自察:采集病情结束后向患者发放彩色“肠道准备示意图”,告知患者对照图片判断肠道准备是否合格,不合格要及时告知并采取相应措施。③在规范化流程管理过程中,组长要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进行质控。护理组长及4名消化内科主管护师每晚10点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询问患者对于肠道准备的理解程度,当日饮食情况;检查当日再次核对患者服药情况,大便次数,最后一次大便颜色、性状;对于有异常情况,最后一次大便仍浑浊的患者,在患者无不适,排除异常的情况下,遵医嘱增加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1.3 观察指标 (1)肠道清洁质量评估:采用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量表(BBPS)[7]评估两组患者肠道准备清洁质量。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分别进行0~3分4个等级评分,其中0分:差(完全没有准备的结肠,固体粪便未能清除,无法看到结肠黏膜)、1分:可(部分结肠黏膜可见,但其他部位结肠黏膜由于染色、残粪、不透明液体无法显示)、2分:良(肠黏膜可见良好,但存在少量残留染色、粪便或不透明液体)、3分:优(结肠黏膜清晰可见,无残留染色、粪便或不透明液体)。整个结肠清洁程度以3段结肠分数总和表示,满分9分。其中8~9分:极好、6~7分:好、4~5分:可、0~3分:差。(2)不良反应:观察服药后患者的感受,有无肛门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心悸等情况。(3)护理质量:①根据《医院护理质量评分标准》有关标准制定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25个条目,4个维度,分别为沟通能力(8个条目)、责任心(6个条目)、熟练程度(6个条目)、服务态度(5个条目)。②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进行评价,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BBPS评分及息肉检出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BBPS评分及息肉检出率比较[n(%)]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2.3 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s)

表4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s)

组别 护士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服务态度 熟练程度 责任心 沟通能力观察组 19.08±4.78 19.98±4.11 18.45±4.02 30.96±4.23 95.50对照组 11.36±4.25 12.38±3.69 12.98±3.12 20.12±3.78 82.36 t/χ2值 4.986 6.015 5.362 5.789 10.012 P值 0.010 <0.001 0.004 0.002 0.002

3 讨论

本资料结果显示,通过实施规范化护理操作流程,观察组BB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满意的肠道准备能提高肠镜检查诊断的准确性,是结肠镜检查成功的重要条件[8]。相关研究显示,约25%的结肠镜检查患者中存在肠道准备不充分,并导致较大息肉(≥10 mm)6%~12%的漏诊率,大肠癌5%的漏诊率[9]。理想的结肠镜肠道准备方法应当能在短时间内排空结肠的粪便且不会引起患者不适,依从性好,且肠道黏膜清洁度不影响内镜下观察。但国内外报道显示在接受结肠镜检查患者中,肠道准备不充分的比例达20%~25%[10]。

有研究表明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肠道准备的质量与依从性,且能减轻患者的焦虑与不适[11]。既往因条件限制,内镜护理人员大多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告知患者相关信息,患者的依从性和肠道准备效果不满意[12]。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通过漫画宣传手册、播放录像等多媒体形式能够提高患者的肠道准备依从性,改善肠道准备质量[13]。有研究显示电话随访、短信通知等有助于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的依从性、改善肠道准备清洁程度[14]。本资料结果显示,规范化流程管理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显著改善肠道准备的清洁度,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显示其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结肠镜结肠依从性
普通结肠镜检查中缓解疼痛方法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在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效果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心理行为干预和技术配合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意义评价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