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有效“悦读”的引导者

2021-06-15 03:52陈世颖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有效阅读悦读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部编版教材的投入使用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其中统编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教授的一席话发人深思,他说:“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在小学初中阶段养成读书的爱好与习惯,那么也就可能打好一生发展的底子。没有课外阅读,那语文教学就只是“半截子”的。新编语文教材主张读书为主,读书为要。抓住这条,就可能化繁为简。语文江湖很大,有各种流派,你提出某种观点,挑刺都会很多,但还是要抓住读书这个本质。”对此语文教师们普遍认同,但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切实落实“引导者”这一身份呢?笔者认为,唯有先带领学生畅游文字之洋,感受文字的美好,获得愉悦的感受,才能使其自发爱上阅读,并获得独立阅读之法,从而自主进行有效阅读活动。

关键词:愉悦阅读 有法阅读 有效阅读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整本书阅读重新走进语文教学和研究者的视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给了语文教师们如此建议:“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阅读之重要性,以及整本阅读之关键。对此,也许不少教师会发出疑问,每堂课才四十分钟,光讲教材内容都不够时间,哪有时间与孩子们一起阅读一本书呀?对此,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而部编版“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的设置正是出于此目的。部编版教材在很大程度加大了阅读的分量,其目的正是为了,立足教材、立足课堂,做到“把单篇短章作辅佐”,使学生于课堂享受阅读之乐,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如何“立足教材、立足课堂”,做好孩子们有效“悦读”的引导者,使其爱上阅读呢?以下是笔者的个人观点:

一、觅美点,以求悦视听

美的事物谁都爱。要使学生爱上阅读,首要的和根本的就是要让他发现文字之美。因此,阅读活动贵在引导学生感悟、把握、领会优秀读物的“秘妙”以悦视听(从审美的角度,我们把这悦视听的“秘妙”称之为“美”)。

而阅读教学的目标、内容的首当其冲就是“美”的积累。大量阅读优秀读物,是个体语文素养提高的一种基本途径。只要读者能不断地进入“审美自失”的阅读状态,就能不断地感悟到读物中的美(秘妙)之所在。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不断在阅读中有所感悟,有所积累,那么语文素养,自然而然便会有所提高。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让课堂能与课外无缝衔接,笔者认为身为师者:首先,必须把好备课关。教师在备课时,应较好地把握每篇课文中的文字究竟“美”在何处。因为只有把握这些“美”之所在,才能实行“美”在此处的目标教学。让学生在一个个活生生的文本中实现美的感官享受,从而实现从课内的短篇阅读到课外的长篇阅读转化,从被动积累到主动积累的转化。这必然有益于学生语感水平的提高,有益于其养成“独具慧眼”的艺术敏感力,促使其逐步形成文本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举一纲,方能万目张

调查显示:76%的学生认为其语文素养主要得益于课外阅读。这表明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一条规律,而这一积累过程之所以呈现为课外现象,一是由于课外的自由性(如无外加的评论指引)使得这仅为“积累”的性质更为突出,二是积累需要一定的量,而这“量”往往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难以达到的。但年幼的孩子们,还未能明白这一点,出于天性,他们更乐于在课后约上三五同伴嬉戏玩乐。于是,养成孩子们热爱阅读这一习惯的重担就落到了我们的身上了。

教育心理学指出: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此,培养其阅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当强制性习惯养成,学生必定会自发阅读,这能潜在的提高学生语文各方能力。

从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学会选择优秀的图书,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阅读好方法。这即是金波说的:“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但学生接受能力的不统一,必然导致其阅读水平的不同。而阅读水平不同,就必定影响其阅读方法不同。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的独立自主阅读。在教学一年级时,我常在班里开展合作识字,让孩子们通过相互帮助,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识字,同时也培养其合作意识。在基本掌握拼音识字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先自己学学认认,不会的再找小老师。如果你都学会了,那你就是小老师,教教你周围不会的人。一听可以当小老师,孩子们兴趣高涨,学习热情高了,学习习惯不知不觉养成了。但每个班中总有几个“荣辱不惊”的娃,这时必要的强制政策就“应运而生”了。我时常利用课后时间,将其叫到身边与我一起阅读。刚开始,读五分钟他们已“坐立不安”,但奈何震慑于我的威慑力,只得“从命”。随着日子的推移,以及我的指导,慢慢的他们也走进了书的世界,感受到文字之美,现在不仅自发读书,还自发交流读后感、自发换书阅读了。

但阅读感悟因人而异,孩子们把书读进“心里”了,还是流于表面呢?他们的感悟水平如何,是真正“知其所以然”,还是处于“不知其所以然”的懵懂状态呢?这时就需要教师以“设计者”的身份,围绕某本书设计问题,并在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后,于课堂中发问验收阅读“成果”,并进行指导,牵引其进行有效阅读。除此一法,其实“情感感染”也不失为培养学生阅读爱好的好法子。通常的做法是以自己的审美自失状态和体验指向,示意学生文章“美”在此处,暗引学生提高感悟水平。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識器”,读多了感悟、积累越多,“内存”越丰富,就越能够提高读者的语文水平。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读者收获到的“阅读喜悦”越多,便越发喜爱“读”;而读得多了,其积累到的阅读方法也必定越来越多,这些方法又可以有效的帮助其进行下一次阅读。当不断进行阅读活动,取得越多的愉悦,孩子们也就会越发爱上阅读,也就会越读越有瘾,这样阅读也就可以外延于家庭。我想这也是部编版设置亲子阅读的目的所在吧!

汕头市濠江区赤港小学 陈世颖

猜你喜欢
有效阅读悦读
个性化阅读:语文课堂的“维他命”
“悦读”课堂的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学生“悦读”能力培养策略摭谈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从阅读到“悦读”
聋校语文课堂的有效阅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