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

2021-06-15 04:00郭纯霞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党史教育红色基因红色文化

郭纯霞

摘 要: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通过开展“红色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听党史故事,感受红色文化;读红色家书,回望红色岁月;讲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教育深入学生心间。

关键词:党史教育;红色文化;红色基因

回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风雨历程,过去的一百年,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的一百年,是风雨兼程、成就辉煌的一百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岁月如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中国正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以其坚定、铿锵的步伐走向繁荣、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红色故事,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一、听党史故事,感受红色文化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是2021年4月12日,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红色中国中蔡和森的故事……”4月份以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大地,在早上7:35的校園广播里,小广播员的声音就会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这群由10名少先队员组成的“红色广播站”,每天为全校同学分享“学习强国”中的党史故事,讲述英雄人物事迹,让党史学习和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活动开展以来,“红色广播站”充分发挥“小喇叭”实效强、范围广、收听方便的优势,慢慢成为学校的“空中课堂”。小广播员们充分发挥主持特长,将一个又一个党史故事和英雄事迹娓娓道来,并在每天播音后将自己的个人感悟记录下来,与全校同学一起分享,真正让党史知识和红色教育入心入脑,让红色文化教育植根于每一位德贤学子的心间。

二、读红色家书,回望红色岁月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100年的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牺牲、舍生忘死,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2021年3月,我们开展了“重温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班队会,学生在班队会上带着崇敬和敬畏的心情细细品读红色家书,感受革命先烈们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对坚持革命的矢志不渝、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以及为信仰献身的革命豪情。当他们读到冼星海家书——《两地遥隔,能不依依》中“我总有这样的感想,我们一天比一天进步,但我们在现在的环境,应该更努力去学习和工作。比学习和工作更重要的就是锻炼自己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苦干和谦虚的精神”时,学生回忆起冼星海先生在苏联与苏联人民艰苦抗战却始终不屈不挠,坚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革命信念,把知识分子的气节和血性全部融入救亡歌曲的创作和宣传中,至死不渝。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在慷慨就义前挥笔写下的《就义诗》更让学生感到震撼。学生是带着一种激动、悲愤、伤感的心情阅读夏明翰的家书——《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当读到“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时,许多学生的眼眶红了,他们想到1928年3月20日夏明翰先生英勇就义时年仅28岁,在生命尽头写给亲人的诀别信中,无愁、无泪、无私念,却饱含“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班队课上,一封封直击心灵的家书,一个个让人动容的故事,一张张泛满记忆的照片,向学生传达的不仅仅是人世间最为弥足珍贵的真、善、美,更宣扬了一种红色革命精神,告诉我们的学生应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为中国的红色事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三、讲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

庆祝建党100周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斗志的重要契机。广州市番禺区沙湾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在8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沙湾形成并保留了以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为主体的岭南文化,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民间艺术饮誉南国,到处传颂着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见证和实践着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其中,沙湾的英雄人物传记也经久不衰,常被后人传颂。2021年4月,我们以“讲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为主题开展讲红色故事活动,让学生在红色故事的熏陶中穿越历史长河,接受红色教育,做红色传人。讲故事前,学生已经做足功课,他们通过查阅资料或采访镇上专业研究沙湾历史的学者,写下了《览院士胜迹,仰先贤遗风——缅怀何炳林》《英雄儿女何小静》等沙湾历史名人故事。教师带着学生到沙湾古镇、留耕堂等沙湾文化遗址去体验,让故事有了更好的环境渲染……“在粤北芙蓉山上,特务头子丁养光声嘶力竭地叫喊:‘一边是自由,一边是死亡,现在是你最后的选择机会了!何小静面不改色,理直气壮地说:‘宁为雁奴死,不作鹤媒生!她,不愧是党旗下宣誓过的共产主义战士,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女儿。这时,罪恶的枪声响了,小静在悲壮的口号声中倒下!当时年仅二十岁……”学生在历史古镇的遗迹中讲述红色故事,再把讲故事的过程拍成视频让全校学生观看,让更多学生了解本土故事,把红色故事、英雄事迹更好地传递给每一个学子,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好声音成为最强音,让学生在红色故事中传红色基因,坚定信念,高举队旗跟党走。

四、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革命遗址遗迹、旧居旧址和各类纪念设施分布广泛、类别丰富、特色鲜明,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红色学院。这份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家底”,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也成为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2020年11月28日,我们组织39名少先队员代表到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游二支队司令部旧址开展“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研学活动,带领队员们重温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感受光辉岁月,学习革命不朽精神。学生怀着激动而崇敬的心情来到沙湾福涌村广游二支队司令部旧址,整整一个下午,在讲解员的详细解说中,大家先后有序参观学习了番禺早期革命活动、敌后抗日游击战、番禺新民主主义革命人物、番禺革命旧址、烈士故居和纪念碑等。陈列馆中一幅幅图片、一排排文献、一件件实物,散发着浓厚的革命气息。队员们踩着脚下的砖石,摸着陈年古木,目睹眼前一间间记载着革命岁月的房屋,想象着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英勇抗击日寇的英雄主义精神,聆听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人民群众舍生忘死、争取解放光辉奋斗历程,大家深深地感受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红色研学活动让学生亲临革命旧址,深入学习红色文化知识,传承革命精神,让大家在感念先辈无私奉献的同时,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发扬革命传统,树立远大志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力拼搏。

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强调:“新时代,少先队要高举队旗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团结、教育、引领广大少先队员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长缨在手,使命在肩。红色基因要继承,就要认识它、总结它、发展它,在转型发展的伟大征程中,不忘来路、不忘根基,保持初心、保持本色,跨越“雪山草地”,突破“雄关漫道”,在红色文化的熏陶和培养下的德贤学子,必将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新人,担当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德贤小学,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红色基因红色文化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高校党史教育的必要性及做法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