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快乐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策略探究

2021-06-15 14:55薛军英
教育界·下旬 2021年4期

薛军英

【摘要】教师要构建“快乐课堂”,就要用好玩的教学方式使小学音乐“有魂、有趣、有味”,为学生营造“在做中学、在玩中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之有趣,练之有味。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快乐课堂;有魂;有趣;有味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营造“在玩中学”的教学氛围,构建“快乐课堂”,让小学生在“玩”中发展审美情趣,提高自我鉴赏能力。其实,音乐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将“玩”音乐普及到每个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中,把音乐知识“玩”入课间,把抽象的音乐融为有趣、生动、便于理解的事和物,让学生在“玩”的氛围中领悟音乐知识,就要构建生活化的“快乐课堂”,让学生意识到学习音乐是为了自己更好地成长,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发展音乐素养。

一、“快乐课堂”的构建对音乐教学的积极意义

“快乐课堂”的基本内涵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辅助方式,构建“有魂、有趣、有味”的课堂,从而让学生乐在其学、玩在其学,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以及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品质。音乐作为“美育”的重点科目之一,它的结构简单,特点突出,是学生对客观世界进行美的界定和评判的有力依据。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学生各种音乐品质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提升教学质量

“快乐课堂”对于音乐教学的作用巨大,构建“快乐课堂”可以很好地反馈到音乐教学中,轻松提升教学质量。

(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向导。“快乐课堂”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角色,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去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地学习理解知识点。在“快乐课堂”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会有质的提升,不仅可以掌握音乐教学内容的核心关键,而且能够学以致用。

(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审美情趣

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在音乐教学中,思维能力是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直接因素,由此可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这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但是在教学中,教师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对学生进行间接教学,间接教学和直接教学的差别在于它并不属于感性认知[1]。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衡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要避免实际和理论的矛盾。“快乐课堂”的构建就可以很好地综合两者之间的关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构建“快乐课堂”,可以营造出有魂、生动、有趣、有味的教学氛围,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审美情趣。

二、实施“快乐音乐课堂”的原则和措施分析

(一)实施“快乐音乐课堂”的原则

1.原则之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无法认识到音乐的意义,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音乐的原因是什么,音乐能带给他们什么,同时要摒弃“填鸭式”教学,应该让学生自主探知。

2.原则之二——音乐与故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把一些课堂小故事融入音乐中,使学生对音乐作品充满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加强学生的记忆[2]。

3.原则之三——音乐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应将常见的生活物品作为道具,让学生自己探索音乐,体会生活中处处有音乐。

(二)构建“快乐音乐课堂”的措施

1.将西游典故融入教学当中,让小学生音乐“玩”起来有趣

童话故事对于每个小学生来说极具吸引力,小学生的天性就是爱玩。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性,将西游典故融入教学中,嵌入到学生学习中。比如在音乐《一个师傅仨徒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西游典故创设教学情境:“话说西天取经的一行四人,由于悟空化缘导致师徒其他三人被抓走了。这时候,孙悟空用筋斗云回到了化缘之前的地方,但是孙悟空一看,一个人都没有,心中便生起了疑惑:‘糟了,师傅被妖怪抓走了。孙悟空便施展才能,终于在三十里外发现了妖怪的洞穴,经过一番搏斗之后,孙悟空将师傅和师弟们救了出来,在短暂的歇息之后,師徒四人又向着西方走去了,夕阳下留下了‘一个师傅仨徒弟的影子场景。”

这个典故让小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感到好玩、有趣,为后面《一个师傅仨徒弟》的音乐教学奠定了基础。当小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之后,思维活跃度远超平常,教师就可以引入教学内容:“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师傅仨徒弟》,好不好?”受到教学氛围的感染,小学生情绪高涨,从而营造出“有趣”的氛围。

2.游戏融入教学当中,让小学生音乐“玩”起来有味

游戏是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寓教于学的游戏体验往往能够轻松实现教学目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模式让音乐“玩”起来有味。

比如在《好朋友》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的知识引导、原理讲解,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运用游戏教学方式就可以很好地打破传统教育的桎梏。教师说:“同学们,下面我们先玩一个游戏,再开始今天的教学,好不好?”小学生一听有游戏可以玩,瞬间注意力就集中起来了,齐声说道:“好!”于是教师导入游戏:“这个游戏叫作‘找朋友。”然后说游戏规则:“每个同学根据自身的座位号,说出自己的座位号能被其他小朋友整除的座位号,作为你们的朋友。比如座位号为4的同学能被1、2整除,那么座位号为1、2的同学就是你的朋友了。每个朋友都要站起来,大声说一句话,如座位号是1的同学说:‘4能被1整除,1能整除4。”“好玩”的游戏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小学生一个个兴奋地找朋友,并说道:“你是我朋友!”这样的游戏课堂,改变了枯燥无味的学习方法,让音乐学起来更为有趣味。

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和游戏相关的哟,为了使你们更好地找到自己的朋友,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唱一唱、学一学《好朋友》,好不好?”在玩游戏之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就会毫不思索地说道:“好!”游戏的方式让小学音乐变得更有趣味。

3.生活融入教学之中,让小学生音乐“玩”起来有魂

不可否认,音乐教学就是语言的教学。在音乐课堂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是基于语言互相沟通探讨音乐知识。同样的音乐课程,学生学习理解音乐知识的程度因教师教学方法而异,因课堂教学氛围而异,更为重要的是因教师的语言表达而异。尤其在音乐教学中,语言的辅助最为关键,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直接决定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音乐教学对教师的语言功底要求极高,教师要从看似枯燥无味的音乐知识中发现和生活有关的生动有趣的东西[3]。

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理解音乐知识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针对性地开展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切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变专业的语言表述为通俗用语,使简易化的音乐理论知识情趣化,更加方便小学生理解。

音乐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所学的音乐知识,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比如《一个师傅仨徒弟》的原型便来自《西游记》;《好朋友》也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交际过程中常见的场景。将所学的音乐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是学习音乐的最终目的。和课堂教学相比,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加充分,课后作业有更自由的空间,将课后作业生活化可以提高小学生运用音乐知识的能力。将小学生日常生活所见事物融入教学中,能够使小学生体会到音乐“好玩”,可以反哺生活。

运用以上三种措施构建“快乐课堂”,是有趣的,有味的,有魂的,让学生在“快乐课堂”中“玩”音乐,激发小学生兴趣的同时,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結语

综上所述,“快乐音乐课堂”的构建对于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价值。教师可以利用西游典故让音乐“学”有趣,通过游戏的形式让音乐“学”起来有味,通过生活情境教学让音乐“学”起来有魂,从而让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到“好玩”。

【参考文献】

师蕊.小学音乐教学“快乐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42):167-168.

史立强.构建小学音乐快乐课堂之我见[J].学周刊,2019(36):157.

肖世鑫.小学音乐快乐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读与写,2019(1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