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实践力培养

2021-06-15 04:17邹剑萍
教育界·中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邹剑萍

【摘要】近年来,在核心素养体系下,实践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个大背景下,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并存的课程,在教学中突破条件的限制,开始尝试“实践力”的培养成了教学新亮点。本文认为,在地理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落实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不足之处在于现有条件下能够参与的学生不多,使用的先进技术设备不多。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实践能力

2014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表明,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实践创新”还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社会参与”中占据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科学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其中关于“地理实践力”有专条说明:“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户外考察、实验、社会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景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可以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今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审视当今的教学现状,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分数论现象依旧突出,地理教学的最大弊端就在于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功利地说,高考以省且区域划分,考试内容涉及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但是我们所谓的实践,考虑到安全问题、交通问题,只能在学校周围进行,并不能带给学生直接获益的感受,导致地理实践力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立足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真心喜爱,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则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只有当一个学生对这门课有兴趣,从中学会知识并觉得它生动有趣,让学生自己学会结合具体问题寻找应对措施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学生不能仅仅通过课本里的图片和文字了解世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主动愿意去学习并掌握地理学科知识,才能让不同的学生从方方面面改变思想;只有学生能够很好地将之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算是地理教育的真正成功。鉴于此,首先要改变学生、家长以及部分教师急功近利的思想,实践力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观察感悟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思维,是一种需要长期熏陶潜移默化的品质。如果对培养学生实践力的要求视而不见,虽然在眼前暂时看不出太大的变化,但是终究很难将地理知识“学以致用”。本文认为,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做好充足准备,应该有组织地多开展野外实践活动。

因此,我们在多次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铜山岩考察的基础上,到相对远的“低田田心”进行综合实践。

基于“地理实践力”的野外实践。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首要方式就是地理实践,而野外考察也是最主要的形式。期待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观察和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但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目前难以组织大规模的野外活动。因此本次野外实践主要是由校地理兴趣小组成员参加。

一、设计意图

本次野外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出课堂,感受课堂的理论分析和实地地貌的异同,去自然中感受地理,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加热爱学习地理。

二、前期准备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本次活动选取了学校附近的一个的典型的河流沉积和侵蚀地貌,即低田田心江心洲。出发前要求学生对其有所了解。

三、任务清单

为了让实践活动更加有效率,本次活动还制作了活动清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和思考。

四、学生任务反馈

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教师实地讲解对江心洲周围河流事物有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也很好地完成了考察前的任务清单。

从学生的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对江心洲及其周边的地理事物观察得还是比较细致的,绘图非常完整,部分学生也很好地展现了自己的美术才艺。对于后面的3个问题,学生也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思考,还有学生结合了示意图进行分析。

五、实践反思

(一)收获

1.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处于应试需要,高中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考虑到学生安全,野外活动非常少,学生对野外活动充满着新鲜感,因此此次野外活动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走出课堂,走入自然,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2.理论联系实际,利于知识点的落实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点在野外得到了实地验证,比如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的左右的侵蚀堆积情况如何;当河流流速放缓后泥沙堆积在河流中心会形成的地貌等。学生对于亲身体验过的知识点的印象也会比较深刻,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

3.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在实地考察中,学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江心洲的位置在河流的左侧,同时江心洲的左右两侧河流的宽度有差异,右宽左窄,而且明显流速有差异;同时发现了在右测的河道的左侧也出现了河流沉积的迹象,面积有变大的趋势;对江心洲目前开发使用现状也提出了一些想法。學生在野外实践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就会自己理解,这是课堂教学达不到的效果,也是野外实践活动所希望的。从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去发现,去思考问题,这就是实践活动所带来的效果,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二) 不足及改进措施

1.参加人数方面:由于考虑到安全因素,本次参加人员就是地理兴趣小组成员30人,不能让更多人参加野外实践,去感受身边的地理事物。今后对距离比较近,同时也具有典型的地理事物时,适当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加。

2.先进技术的使用:由于江心洲的面积比较大,我们可以近距离观察,看它的发展变化,但无法从整体上观察江心洲的形状,这样学生在绘制江心洲周围地图时就出现了形态各异。今后野外活动还需要无人机的航拍技术,从高空整体把握,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进行观察。无人机在学校的创新实验室也有配备,今后野外实践活动将尝试,让活动的立体感更足,更全面直观,增强活动效果。

教导学生学好各科的基础知识并不是学校教学的唯一目标。如何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学科知识,并做出相应的判断,对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对我们地区的未来,对国家的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地理学科兼具文科和理科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培养考试机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所提及的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同样明确,要求地理课堂教学要安排一定量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利于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即发现能力、操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各种活动所体现的能力,在我们的教学中将实践与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件具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王恩才,金子兴.“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荒野求生》纪实节目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9).

[2]马磊,苗天青.例谈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缺失与补位[J].地理教学,2016(20):13-14.

[3]杜家伟.谈地理实践力的课堂教学落实实践[J].地理教学,2017(013):43-45.

[4]孙竞航,刘恭祥.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1).

[5]戴英.基于地理活动教学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