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赏识教育浇灌孩子的心灵

2021-06-15 04:17黄菊华
教育界·中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德育

黄菊华

【摘要】学生在鼓励中生活成长,他便能够获得自信,学生在认可中生活成长,他便能够获得自爱,而赏识教育属于一种认可、尊重与激励,能够有效渗透到小学德育当中,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本文就赏识教育在德育中渗透的方法做出相关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赏识教育;德育;浇灌心灵;小学

赏识教育是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理念,通过给予学生足够的相信与赏识后,将学生的思想解放,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升,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一、营造赏识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因为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能够将学生的道德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能够因为道德情感环境而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所以,班主任在对学生展开德育管理过程中,应当重视德育氛围的营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德育情感。学生由于年龄小,容易受到道德教育环境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为主题,定期出版与之相应的黑板报,使得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不同德育教育主题。例如,3月可以出“向雷锋学习”主题黑板报,通过积极报道学生周围的好人好事来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德育环境熏陶中激发情感。再例如,教师可以在10月引导学生出“爱国主义”的主题黑板报,以国庆节为契机来宣传新时代为祖国建设和祖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的先进例子,并宣传我国辉煌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诚信、友爱、和谐”等主题班会,通过这种德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表达出来,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坚持诚信的思想统一[1]。通过营造德育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内心积极的道德情感,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德育行为。教师还需要将积极的道德行为与品质进行弘扬,从而营造浓烈的道德教育氛围,有利于唤醒学生的道德自觉,使德育行为成为学生的自发行为。教师还应当不断发现学生在生活中的道德实践,分析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在学生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提出与教材契合的道德问题,通过对学生的德育赏识,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观照,进而提升自己的道德认知与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相关事件来营造赏识氛围,比如一些用作装饰的小国旗被到处乱扔和损坏,有学生上前阻止;升旗组学生没有及时降旗,有学生好心提醒,从而避免国旗被大雨淋湿等,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对该类事件进行讨论。首先教师要对事件中的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然后向其他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能够结合我国《国旗法》的相关知识指出这位同学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我们需不需要向他学习?”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来深挖学生周围的德育事件,并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尊敬国旗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并且还能够对《国旗法》相关知识进行初步掌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德育情感。

二、挖掘典型事件,树立德育榜样

榜样教育又被称之为示范教育,能够通过良好的品德、思想以及行为来对学生进行影响教育,使得少年儿童能够通过模仿与崇拜来提升自己的德育品质。榜样能够为学生带来无尽力量,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挖掘典型事件。首先是将我国优秀人物事迹作为学生榜样。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度了解詹天佑事迹,可以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詹天佑的生平,告知学生詹天佑是我国伟大的爱国工程师,他不顾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在京张铁路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他迎难而上,身体力行,最终不负国家与人民的期望,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从而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同时有力回击了蔑视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教师通过树立德育榜样的方法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其中,学生能够在榜样中受到爱国情怀的熏陶,从而构建起爱国情怀。而且这样的榜样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民族之魂。在这个故事中,学生还能够清晰了解到我国清朝末年清政府的无能,因此时常被帝国主义国家欺辱。清政府在提出京张铁路修筑计划时,许多帝国主义都想拿下京张铁路的修筑权,妄想以此对我国北部进行控制,从而相互勾结与百般阻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义愤填膺这个契机作为切入点,向学生灌输德育思想,比如中国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国的人民也是有志气的人民,过去的屈辱历史已然成为过去,今后也必定不会再返。学生将其铭记在心,以詹天佑为榜样树立起民族之魂,从何促使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繁荣富强而读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清晰地将人物精神品质展示出来,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其巨大的鼓动力、吸引力以及感染力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周围的优秀德育案例进行深度挖掘,并将这类优秀案例作为榜样典型来号召其他学生对其进行学习与模仿[2]。例如,教师可以单独在班级荣誉墙上设置“道德之星”的主题板块,重点突出德育教育理念,然后定期推选出“道德之星”,教师亲自为其撰写有个性化的颁奖词,并在班会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有必要时,还可以给予获奖者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奖励,同时号召学生向“道德之星”学习,这样能够整体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三、正视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正如每片叶子都有差异化,学生的秉性天赋以及个性特征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差异,所以教师在展开赏识教育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足够的尊重,然后结合学生的不同能力、不同个性、不同德行来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而实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优势技能,通常会在某个领域中有着长于他人的优点与长处,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够只因为某一个方面而对学生进行片面评价,尤其是需要考量学生学习成绩之外的价值观、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等方面,教师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从德育层面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不少班级存在典型的“三差学生”,即学习差、品德差以及行为差,而且学习缺乏端正的态度,对课堂上布置的相关作业很少完成,行为上存在孤僻情况,对班级事务采取消极对待的方式,甚至还有学生习惯小偷小摸,为人不讲诚信等。针对这类学生,教师首先需要对其背景进行深入了解,比如学生是单亲家庭孩子,父母离异,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平日里缺乏家长的教导,或者缺少父母的关爱,使得学生难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些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差,父母只能够向其提供最為基础的生活费用,所以导致学生极度自卑等。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给予学生正面教导,同时从道德层面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困难,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通过努力学习是能够创造美好未来的。同时,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特长进行肯定,比如画画、唱歌等,并鼓励学生坚持下去,力争通过自己的特长优势来为自己的未来添加筹码。教师只要能够突破学生思想道德层面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均能够得到显著的改善,从“问题学生”转变为“三好学生”。由此可以得知,赏识教育即为相信教育,同时也是理解与爱的教育,教师通过给予学生赏识,能够促进学生健康良好地成长。

四、展开德育实践,升华德育情操

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不能够只将其在精神与意识层面上停留,同时还需要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德育行为,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与德育相关的实际活动,通过该类活动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思想情感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可将孝敬长辈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德育教学,每周定期为学生布置两次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为自己的长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比如陪伴长辈散步、为父母捶背,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通过这样的小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还能够悄无声息地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教学中,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进而完成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书写一份自己完成德育作业后的心得与体会,将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言语表达出来,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家人的爱,从而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认知。除此之外,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学生参加有正能量的社会公益活动,如参与社区组织的绿色环保活动,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公共服务意识,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教师还需要在德育教育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态有更清晰的了解,还需要帮助学生与家长之间建立更为融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德育的核心素养。简而言之,德育教育属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与道德情感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赏识教育能够与德育教学完美契合,不仅能够深度挖掘学生高尚的道德潜力,同时还能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从而促使学生内化道德品质,让学生从赏识教育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进而实现思想的升华,让高尚道德品质成为学生自发的精神追求。

【参考文献】

[1]陈玉凤.德育教育,赏识先行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探究[J].人文之友,2020,6(06):263.

[2]陈锦林.德育应从赏识与信任开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分析[J].科学咨询,2020(05):31.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小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