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幸福课堂构建的相关思考分析

2021-06-15 21:56梁佳语
教育界·中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幸福课堂实践思考构建策略

梁佳语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让小学生对数学有基本的了解,对数学知识进行初步感知,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构建幸福课堂十分必要,让学生在教师构建的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掌握及应用基本数学知识,完成布置的相关任务,让学生感受到用知识来解决简单数学问题带来的成就感。本文从实际的课堂教学出发,提出构建幸福课堂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幸福课堂;实践思考;构建策略

随着社会高速的进步,时代的变化也随之加剧,在教育方面,小学数学的教学观念也在悄然改变,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成对幸福课堂的构建。幸福两个字在不同的人眼里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解。在小学生眼里,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等同于快乐。那么对于小学生而言,什么又是幸福课堂?在以往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目的通常是以考试的分数作为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部分情况下是以抽象化的讲解来为学生输送知识,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会更多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以机器记忆来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学习所带来的显然只有“痛苦”。

一、在幸福课堂中,关注教学的核心理念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课堂里,课堂相对而言是一个相对封闭和严肃的地方,由于缺少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不感兴趣。而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学习的能力,但在课堂上,学生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课堂里认真听讲、认真练习,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还有可能形成定式思维。但随着幸福课堂的兴起,课堂上以往的“独立学习”明显已经不再适应,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课堂来说,构建幸福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中学习,在幸福课堂里,更注重的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以此为核心来解决问题,在交流及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性数学思维得到培养,学习借鉴他人的学习经验,实现共同进步,推动数学课堂的高效开展。所以,在小学数学中构建幸福课堂的首要理念就是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来组织并设计教学。

例如,《认识负数》一课,教师不再直接讲解正负数和零的意义,而是以情景引导的方式来进行,可以先准备好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气温资料,并且用温度计来显示,用正负数和零来表示这几个城市的最低气温来进行提问,“北京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是怎么看出来的?湖南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湖北呢?和北京相比,湖北的气温怎么样?两者之间相差多少度?是怎么看出来的?零度以下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以此来引导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然后在学生交流中,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待学生交流完后进行总结,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认识负数,也能让学生了解负数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下的用处,从而使得数学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记忆。再如,《年、月、日》一课,教师可以用台历作为教学工具,以提问的形式来引导,如:“一年有几个月?一月有多少天?大家的生日是哪一天?”用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如生日、年龄等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只有坚持这种互动的课堂模式,加深彼此间的交流,学生在交流及互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得到很好的应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真正做好对幸福课堂的构建。

二、在幸福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

小学生由于对周围事物及知识的认知能力有限,只会直观地理解知识。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里,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就是学生对学习的感受,只过于追求将知识输送,而不重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收获和方法,从而导致表演的大多是教师,而学生则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来,没有学习的体验,自然就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需要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得以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幸福课堂的构建宗旨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些可以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分享,在分享中感受到快乐。

例如,在数学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来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分析,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展示后鼓励不同的小组间对结果进行质疑,以这种方式来让学生学会分享。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教师在开始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在教室里找出最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的比赛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然后对自己寻找到的成果进行分享,并鼓励各个小组间相互提出问题质疑。再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逻辑对某个长方形物体进行计算,对计算速度最快、计算结果最准确的小组予以肯定和表扬。学生体验到应用数学知识的成就感,从而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分享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感受乐趣,在积极表现自我的同时在学习上获得满足,在正确质疑别人结果中得到自我肯定,使得學生自身得到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进而使得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学习及教学的效率得以提升。

三、在幸福课堂中,关注师生的互动课堂

对话互动课堂是构建幸福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核心是指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以此为前提来让学生学习知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1]。对于传统教师不同的是,互动课堂的实施是可以改变教师在以往处于的主导地位,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平等地获取教学内容,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对于教学来说,其面向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所以如何让学生能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幸福课堂要面对的问题。由此来看,互动课堂在中间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和教师间平等对话,促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互动,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话语权。

例如《认识分数》一课,最开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一个梨子卖四块钱,一个西瓜能卖十二块钱,由此我们知道西瓜的价格是梨子的三倍,那么对于梨子来说,它的价格是西瓜的多少呢?”,由这个问题来调动学生内心的好奇,从而促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当中来,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教材来了解认知分数。等学生查阅教材完毕,学生回答:“十二是四的三倍,所以四是十二的三分之一,梨子的价格也就是西瓜的三分之一。”教师针对这个答案可以继续和学生进行对话:“回答正确,我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个,你们还能够找到生活里的其他例子来说明分数的应用吗?”由此互动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学生有了进一步的交流互動,其数学思维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在和教师的交流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幸福教堂更为顺利进行,实现幸福课堂构建的目标。

四、在幸福课堂中,关注学生的活动体验

为了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更多的数学学习乐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在数学幸福课堂中的快乐感观程度[2]。数学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讲课的体验方式,活动的体验方式更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饱满丰富,对于在活动里得到的知识内容也会更为记忆犹新,在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上也比以往的教学模式来得更为深刻。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更应该用心地设计各种教学活动体验,以此为基础来保障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学到教学知识,深刻地体验到幸福课堂所带来的益处。

例如,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教学内容时,对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了能够使之加强,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学校操场内,在操场上将一些区域划分出来,然后分组让学生用一些卷尺等工具来进行测量,以得出区域面积,另外,也可以在教学课堂中利用教室中的资源,选择可测量的物品,如文具盒、课本、课桌等,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基于学生掌握的知识,开展测量及计算面积的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到乐趣,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并且在活动中稳固、理解了所学知识,对于课堂的乐趣也得以提升,使得学生在幸福课堂里的幸福感得以增强。因此,在构建幸福课堂中关注学生的体验是极为重要的。

综上所述,幸福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轻松愉快地加入学习当中。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想要构建一个幸福课堂,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真正喜爱上数学,对数学有着浓厚的求知欲,以此为前提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里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学生健康良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波.基于幸福教育理念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构建[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9(11):3.

[2]蒋学印.小学数学幸福课堂的构建[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0):128.

猜你喜欢
幸福课堂实践思考构建策略
敲开幸福的语文课堂
统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微课教学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