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小学数学家校协同教育应用探讨

2021-06-15 21:56赵小明
教育界·中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有效应用对策研究

赵小明

【摘要】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师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模式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内容的补充上下足功夫。为帮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发展观,数学教师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深入研究了家校协同教育的有效策略,通过家校的合作引导,学生们学习知识更加主动,学科成绩随之进步,认知水平也有了更大程度的提升。本文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小学数学家校协同教育应用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总结研究。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小学数学;家校协同教育;有效应用;对策研究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未给小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也忽视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们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十分有限,个性化发展目标的实现阻力重重。有效消除弊端现状势在必行,合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更好地实施家校协同教育策略,有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及内在潜能的挖掘。小学生突破自我,数学教育特色尽显,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家校协同教育理念的渗透价值会更高。

一、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家校沟通合作

以前,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学生家长没有参与,协同教育流于表面。数学教师一直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经常按照自己的想法组织课堂活动,不够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不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师生间的矛盾较多,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在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里被动接受知识,也存在思维过于局限、探究热情不足、注意力不够集中等情况,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变得异常困难,久而久之,还衍生出严重的抵触情绪,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可谓难上加难[1]。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不大,教师大多通过“电话沟通”的方式,不定期反馈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情况,不会分享更多的信息,使家长们不够了解数学教学的进程,无法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这样一来,家校协同教育就出现了“形式化”的问题,毫无存在的价值,容易被忽略,甚至被抛弃。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消除弊端现状,数学教师重新认识“家校协同教育”,并与学生家长进行“家校协同教育”的深层交流显得格外重要。具体而言,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及时和不同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和成绩水平,并且说明教学进度,使家长更加清楚课程进展,同时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等。数学教师还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定期分享家庭教育的相关建议,使家长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共同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个性发展提供强大助力。教学教师还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小视频,录制课堂的教学情况,让家长们能够看到孩子的课堂表现,发现小问题后从家庭教育中进行纠正[2]。比如,在《三角形》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學法,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对三角形问题的自主探究,最后评价小组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们的合作信心。教学结束后,教师及时将录制好的视频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各位家长自行下载,在视频中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心不在焉”,对于整个小组来说贡献不大,在指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时候,家长就可以询问一下孩子内心的想法,再将孩子的“意见”反馈给教师。数学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方案的改进,如降低合作任务的难度、延长合作学习的时间以及必要时进行点拨鼓励等。微信公众平台成了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桥梁”,可以促进小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能够拉近师生间、教师与家长间的距离,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方便他们及时改进不足之处,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培养学生的主角意识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扮演着“启发者”“监督者”的角色。教学教师应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及时拓展教学范围,搜集整理特色资源,补充完善数学教材中的缺失内容。或者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引导班级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真正需求。数学教师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上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频课件,对于家长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然后展开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而言,大有助益[3]。教师和家长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始终围绕小学生的主体意愿,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研究不同的育人方法,潜移默化中实现家校协同教育工作的有序推进,也有利于学生们突破自我、挑战自我,最终成为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重构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特别轻松。家长更新了教育观念,掌握了正确的育人技巧,家庭教育过程中充分考虑孩子的性格特点、承受能力等,良好的家庭教育减轻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相信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一定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创建移动学习社区

创建小学数学移动学习社区,可在新时代的碎片化教育环境中分享大量的教育资源,助力小学生、数学教师和家长们的共同成长。开发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好数学移动学习社区,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课堂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争做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科成绩自然有更大的进步空间[4]。另外,数学移动学习社区具有交互性、平等性和智能性等特征,数学教师尊重小学生的主体意愿,不过多干预他们的数学学习,移动学习社区成为孩子的“自由世界”,他们探究知识更加主动,学习热情愈发高涨,厌学问题必然得到更好的解决。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成为孩子的“陪伴者”,循序渐进中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与个性化发展。在小学数学移动学习社区中,孩子的抽象思维异常活跃,自主学习信心十足,产生终身的学习意识后,大胆想象及创造后就能超越自我,真正成为乐于思考、善于学习、敢于探究的人。深度开发数学移动学习社区资源,使得数学移动学习社区的建立符合学生实际,家长和教师都成为外缘力量,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深度学习数学知识,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通过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进一步提升主体优势。试验研究表明:小学数学移动学习社区的开发应用,就是挖掘小学生的内在潜能,帮助他们打开智慧之门,轻松实现个性化发展及成熟化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以这一目标为前提,家校协同教育工作可以走向新的成功,并且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培育出大批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

四、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全面渗透协同教育

目前,小学学校重视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管理,也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动态发布了相关信息,促使数学教师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积极改进家校协同教育的不足之处。不论是移动学习社区的建立还是对微信公众平臺功能的研究,数学教师主动寻求新方向,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随之提升,为家校协同教育理念的全面渗透做出了很大贡献。有效构建微信公众平台,合理推广移动学习社区,依靠互联网助力小学生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时整理发表信息,学生家长作为学校教育的“参与者”,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动态,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有效实施引导策略,将进一步提升孩子的学习热情,方便数学教师高效推进教学指导工作[5]。笔者认为,我们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家校协同教育工作时,应该集中多方力量,继续探索特色的发展之路,并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他们的发展情况,有效调整教学方案,定期进行家长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的调查,认真听取各位家长的改进意见,不让家校协同教育局限在某一领域中,而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创新发展。只有具体分析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的开发问题,积极探索全新的、特色的家校协同教育方式,才能够为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方便他们有效学习数学知识,学以致用,最终,个性化发展之路走得一帆风顺,越来越远。

总而言之,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对小学数学家校协同教育对策的研究意义重大,其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学校方面,教师需要开发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家庭方面,家长要深入学生们的内心深处,帮助他们有效解决学习上的诸多问题,让孩子在发现数学课程的魅力所在后,真正爱上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如今是互联网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智能化教学方式的广泛推广,成功开启了家校协同教育的新机制,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数学家校协同教育的发展趋势一片大好,值得我们继续努力,多个角度展开研究,最终实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与家校协同教育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易名,陈娇娇,廖海洋.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小学数学家校协同教育设计与实施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19,25(12):204-205.

[2]张建国,徐凯.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小学家校沟通现状调查与优化策略研究[J].数学教育:文摘版,2019,11(04):391-392.

[3]孙航,黄子龙,韩亿思.微信公众号在家校协同教育中合理应用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02(01):76-77.

[4]赵春雨.试论微信在小学数学家校协同教育中的有效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6(08):99-100.

[5]刘晓蕾.李建平,穆春杨.基于互联网教学环境下小学数学家校协同教育策略的应用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8,36(31):274.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平台有效应用对策研究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