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家风家训中的勤俭精神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2021-06-15 21:56许春霞
教育界·中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

许春霞

【摘要】勤俭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国家庭家风家训中最重要的优良习惯之一,深入探究中国传统的优良家风家训,有所辨别地去学习传统家风家训中的勤俭精神,这对于提升人们的品德修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学习意义。通过对当代家庭教育中勤俭精神缺失的现状进行分析,展开对家庭教育中勤俭精神重要性的探讨,通过运用优良家风家训在家庭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来加强勤俭精神的教育,对提升个人素质、促进家庭和睦以及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家风家训;勤俭精神;家庭教育

在我国古代就特别注重家庭的教育,更有很多反映勤俭节约的故事,至今仍令人们津津乐道,如司马光“教子勤俭”、苏东坡“房梁挂钱”、朱元璋“四菜一汤”等[1],它们无不反映了先人勤俭节约的精神,这为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勤俭精神这一优良传统自然也一直流传到现在,构成了当代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风家训。勤俭精神在我国家庭的家风家训中是非常重要的,弘扬优良的家风家训,分析勤俭精神缺失的现状,加强对孩子勤俭精神的教育,对积极发挥优良家风家训中的勤俭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一、当代家庭教育中勤俭精神缺失的现状

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消费结构发生了突变,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对当代家庭教育中勤俭精神的弘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孩子们成为家庭消费主力,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勤俭精神的形成都有着非常消极的作用[2]。

部分家庭在西方畸形价值观的影响下,在教育孩子时出现了重智育而轻德育的现象,导致人们在传承中华优良家风家训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偏差,影响了孩子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当代的社会环境复杂,家庭教育出现了多种问题—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生活中浪费事例丛生和盲目的物质激励等,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孩子在勤俭节约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3]。

二、当代家庭教育应重视优良家风家训中的勤俭精神教育

对于当代的家庭教育来说,优良的家风家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勤俭精神更是优良家风家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科学地理解家风家训,明确勤俭精神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实际作用,梳理勤俭精神的特点,明确优良家风家训与社会价值观的逻辑关系,对探究勤俭精神的内核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充分体现

优良的家风家训是当代家庭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其中包含的勤俭精神是关键。家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来引导孩子学习中国优良的传统美德。《诫伯禽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家训,其中周公在家书中写到:“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4]意思是说,在你拥有很多财富时也要保持勤俭,这样你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因此,勤俭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无论古今都发挥着教育家庭成员的作用,是传承中国优良传统的重要表现。

(二)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演变的勤俭精神在家庭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可以通过家庭文化的发展来厘清优良家风家训中勤俭精神的演变过程,把握好勤俭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把积极的勤俭精神力量传递给新时期的家庭文明建设。优良的家风家训教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被后人继承与发扬[5],都是因为它蕴含着极其强大的中国优秀传统美德。勤俭精神在优良家风家训中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有着强大的育人价值和值得传承的優良品质。毛泽东主席一生勤俭,妇孺皆知,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更是严格教育他的孩子们勤俭节约。毛泽东的勤俭精神至今还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6]。

(三)传承勤俭精神,打造和谐家庭

优良的家风家训是指从小的家庭教育规则中规范一个人的行为,帮助个人自律,与他人和谐相处,进而更容易被社会所容纳。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从小教育他一定要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戚继光听了父亲的教训后,一直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他一生谨记父亲对他的谆谆教诲,勤俭持家、勤俭带军,家庭和军营也变得十分和谐[7]。

(四)通过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提高勤俭精神教育的有效性

在中国,传统优良家风家训多种多样,勤俭精神故事比比皆是,教育方法更是丰富多彩,对于当今的家庭教育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但是,学校在进行教育实践时,应该考虑到实际家庭实施者是学生父母,父母是孩子家庭教育的第一实践者。因此,学校教育应该更要注重对家长的宣传教育。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一生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勤俭节约的教育。司马光一直觉得,勤俭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优良品质,他对孩子说过:“衣服是用来遮挡寒风的,吃饭是为了充饥的。孔子他老人家说过,人很少会因为勤俭而犯错。”司马康通过父亲的教诲,一直履行着父亲的期望,和父亲一样都以勤俭节约为美德,历史称他“为人廉洁,口不言财”。

社会应该扩大优良家风家训中勤俭精神的影响力,宣扬当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传递社会主义正能量。通过家庭教育形成的家风家训,可以呈现出一个家庭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传统习惯和道德观,对培养家庭成员的优良品行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在家庭教育中运用优良家风家训加强勤俭精神教育

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家庭教育中应贯彻“言传身教”的原则,有以下措施可供参考。

(一)日常引导,触动心灵

父母们要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提升孩子的品德认知,培养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例如,看见孩子餐盘里的饭没有吃干净,家长应及时亲身示范给孩子光盘这个行为,并告知孩子,粮食种植的艰辛,从而激发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使得勤俭精神这种优良的家风得以传承。

(二)带入情境,感同身受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看动画片,家长可以抓住这个特点,找出有优良家风家训的动画片给孩子看,找一些蕴含勤俭精神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向故事中的人物学习。家长也可以给孩子们讲讲英雄人物勤俭节约的故事,比如《周总理的睡衣》《雷锋的童年》等。在这些故事和动画片中孩子们就会自发融入故事情境,体验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在情感的共鸣中建构道德的框架。

(四)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家长先勤俭节约,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去模仿家长。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都很重要。例如有一个小男孩把用过但剩一截的铅笔头扔到垃圾桶里,打算让妈妈给他买新的。男孩爸爸看到后,把这些铅笔头又捡回来了,自己套上塑料笔头,在写写算算,小男孩看到了很不好意思,爸爸语重心长地对男孩说:“山区里有些孩子甚至连铅笔都用不起!你看看爸爸的鞋穿了三年了,虽然有一点破皮,但是还能穿,爸爸都没有扔掉呢!”听了爸爸的话,男孩若有所思,拿回了爸爸装好塑料笔头的铅笔,继续用了。想要营造优良的家风家训,培养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家长就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家庭生活中做到随时随地勤俭,从小事做起,为孩子做出很好的示范,做好表率,以自己优良的勤俭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8]。

(四)学会理财,正确使用

培养孩子勤俭的价值观,需要教会孩子正确的理财观。首先,父母在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就要有一定的规划,应限制消费时间,限制数额,根据孩子年龄、零花钱的用途、孩子有没有正确的支配能力等情况来派发零花钱。家长在给年龄较小的孩子购买东西时要及时教导他如何正确消费,不铺张浪费;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定期给一些零花钱,让他们通过存钱和理性消费,知道节约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所有孩子的消费可以由家长帮助或者孩子自己记录,定期一起查账,家长和孩子讨论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理财办法。想要教育孩子做到勤俭节约,家长就要从自身做起,先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合理消费,帮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优良的家风家训有着神奇的教育力量,是古时先人以家书、家训的形式,帮助下一代积极上进的表现形式。通过践行优良的家风家训,从家庭氛围着手引导孩子做到勤俭、质朴,这样的家庭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加深孩子对勤俭精神的认识和认同,自然而然就达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汪莹.弘扬勤善和美精神 大兴勤俭节约之风[N].嘉興日报,2020-09-08.

[2]吴金.让勤俭节约精神代代相传[N].人民日报,2020-08-31.

[3]阳振乐,邱华林.弘扬苏区精神 厉行勤俭节约[N].赣南日报,2020-05-24.

[4]欧阳金雨.过“简约而不简单”的生活[N].湖南日报,2019-12-04.

[5]欧阳金雨.生活的真谛在点滴奋斗中[N].湖南日报,2019-12-02.

[6]邢海龙.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05):54.

[7]本报评论员.积极主动创造 实干担当作为[N].徐州日报,2018-07-12.

[8]郝永磊.论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育[D].长春:吉林大学,2018(6).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