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收获”的理念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探究

2021-06-15 21:56施展
教育界·中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种植活动幼儿园

施展

【摘要】大自然、社会是非常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幼儿园阶段,教师更应当以“全收获”理念为基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来开展良好的种植活动,从而为幼儿提供活动多样化、经验多元化的种植体验,助力幼儿语言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的提升。

【关键词】全收获理念;幼儿园;种植活动

种植活动在幼儿园的应用比较广泛,是幼儿与植物、泥土、水以及各种工具相互作用的过程,有助于幼儿的未来良好发展。在传统的幼儿园种植活动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该活动只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其他领域并无联系,但随着“全收获”理念的出现,许多教师对幼儿园种植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即在“全收获”理念下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能够有效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一、支持幼儿主动探索研究

幼儿园展开种植活动,其主要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幼儿能够利用探索欲望来自主发现知识,从而积累起丰富经验,有助于幼儿人格的完善。所以,教师在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时,应当重视幼儿的探索性行为,有意识地为幼儿腾出自主探索的空间。例如,幼儿在照顾芽苗菜的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一些问题,有的幼儿期盼自己的芽苗菜成长,等它发芽时便会迫不及待地与人分享:“绿豆芽已经发芽啦,再过一段时间就能够长出豆芽了。”而这个时候,有些幼儿就会感到奇怪,“我们所种植的不应该是芽苗菜吗?怎么变成了豆芽?”教师便可以利用幼儿的疑问来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同时协助幼儿从网络平台上获取相关信息,然后幼儿便可以深刻地明白,芽菜和苗草都是芽苗菜的一种,而芽菜就是平日里经常说的豆芽,所以豆芽属于芽苗菜的异种。通过网络搜索,幼儿得知豆芽种植是需要经过遮光技术处理的,然后在不见光的环境中成长,这个时候幼儿会产生强烈好奇心,非常想知道遮光与不遮光对豆芽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教师可以支持幼儿进行试验探究,让幼儿准备两盆芽苗菜种子,一盘种植后正常照顾,而另一盘采取遮光措施,然后让幼儿对其进行观察与记录。之后幼儿便发现了两盆豆芽颜色之间的差距变化,遮光的豆芽是黄颜色的,而不遮光的豆芽是绿颜色的,前者长得比较慢,后者长得比较快。然后幼儿得出结论,遮光的豆芽是黄颜色的,其主要原因是豆芽被遮光后不能够吸收阳光,缺乏叶绿素细胞[1]。再比如,在种植黄瓜时,有幼儿将育苗盆拿到能够被太阳照射的阳台上,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现阳台上的育苗盆有绿色的小芽冒出,第二天更是长出了许多小苗,而其他没被放在阳台上的育苗盆并没有小苗长出来,于是幼儿便产生了疑惑:“为什么阳台上的育苗盆会比其他育苗盆更快地长出小苗呢?”这时教师便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幼儿认为黄瓜苗在室内长不大,于是将黄瓜盘移动到有阳光照射的自然角阳台上,几天后,所有育苗盆的黄瓜苗都快速生长。教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黄瓜苗在室内长不大,而在室外就能够长得很快呢?”学生得出结论:“黄瓜苗的生长与阳光的照射有着密切联系。”

二、鼓励幼儿动手解决问题

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幼儿园种植活动的价值所在,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幼儿亲自动手来解决种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幼儿种植的芽苗菜越来越高,于是幼儿便产生了新的问题:“种植的芽苗菜要长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吃?需要长多高才能够剪?”而这时,教师便可以带领幼儿一同去查找相关说明书,然后发现芽苗菜的种类不同,所长到的高度也就不尽相同,一些芽苗菜长到5cm就能够剪了,而有些芽苗菜长到12cm才能够剪。幼儿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芽苗菜适合剪的时间,便提出用尺子来测量和标记,比如找出适合的物品作为测量工具,并将其放在育苗盆旁边贴上带有颜色的标识,一旦芽苗菜长到标识的位置,那么就代表着芽苗菜生长的高度已经到了合适剪的时候[2]。再比如,幼儿在种植黄瓜时,等黄瓜长高,幼儿就会发现黄瓜会长出长长的须,并且呈现弯弯的状态,于是幼儿就会好奇:“黄瓜长成这个样子,小朋友会不会不小心将它弄断啊?怎么样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它呢?”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是因为黄瓜需要爬藤了,需要架子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它。”于是幼儿会对此产生浓烈的兴趣,教师便可以鼓励幼儿亲自动手来搭建架子,幼儿将竹竿树立在泥土里,很容易就搭建起一个简易的架子。过了一段时间后,幼儿发现自己搭建的架子太小,无法满足长大后的黄瓜的需要,使得黄瓜藤都缠在了一起。在教师的组织下,幼儿经过讨论,一致觉得黄瓜需要更高的竹竿和更好的架子,于是幼儿开始着手第二次扎架子。在这过程中,幼儿又发现新的问题,比如竹节比较硬,难以将其弄断,于是幼儿经过思考,找到门卫寻求帮助。在这次搭建架子时,由于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幼儿搭建得更为顺利,但插完竹竿后,幼儿发现黄瓜长长的须还是难以够上竹竿,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为幼儿做示范,利用牵引线来帮助黄瓜须搭上黄瓜架。有了教师的示范,幼儿会慢慢尝试着给黄瓜牵线,这样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收获乐趣。

三、创设教学情景促进交流

在幼儿园种植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挑选出植物生长关键的几个阶段来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与记录,从而帮助幼儿增加感悟。例如,班级所种植的芽苗菜被其他班级所逐渐知晓时,教师便可以组织其他班级幼儿一同观看芽苗菜,并举办“芽苗菜博览园”活动。首先,“芽苗菜博览园”活动需要有讲解员,同时讲解员需要为讲解设计好内容,于是班级幼儿自主地组织起讲解员的设计活动,一起讨论其他班级小朋友过来观看芽苗菜时需要为他们介绍什么内容。通过交流和讨论后,幼儿最终确定了讲解流程,即芽苗菜种类、芽苗菜种植方法、芽苗菜种植心得以及通过芽苗菜种植获得的收获。之后幼儿进行彩排,在一次次相互交流与倾听的过程中,幼儿会加深对芽苗菜的认识,同时也能促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在活动当天,幼儿通过为其他班级小朋友详细讲解芽苗菜的生长过程,大大提高了语言能力,而其他班级小朋友会提出各种问题,这时幼儿也会尽可能给予回答与帮助,进而有效锻炼幼儿的社会性能力。再比如,幼儿种植黄瓜的过程中,发现黄瓜花藤上长出了鼓鼓的小头,幼儿通过交流后推测这是黄瓜的花苞,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记录黄瓜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于是幼儿每天会去观察黄瓜开花的过程[3]。等黄瓜长大的时候,幼儿会洋溢出成就感和自豪感,希望自己能够记录下第一根黄瓜的模样。但文字记录显然不够形象,于是教师便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画板将黄瓜的模样画下来。班级所有幼儿坐在黄瓜棚下,以多种角度描绘黄瓜的形象,有的幼儿想将黄瓜画得更加形象,便会提出相关问题:“黄瓜上的黑点点可以画下来吗?”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将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完整地画下来。画完之后,幼儿会将自己的作品与教师分享,而且会报以极大的热情与兴趣,这时教师便可以创设教学情景,利用幼儿的画来举报一个“我们都是田园小画家”的画展活动。与幼儿交流沟通后,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拿到种植园地,利用麻绳来书屋下牵线,然后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出来,这样能够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为幼儿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回顾种植过程分享收获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幼儿对种植活动的理解,教师便可以设计知识竞赛等活动。例如,在芽苗菜种植结束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芽苗菜知識竞赛,在比赛开展之前,教师先与幼儿进行交流与讨论:“在这次芽苗菜知识竞赛过程中,你们认为有哪些问题是可以被纳入竞赛当中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自己的种植记录进行分组讨论,之后进行分享,分享过程中教师派专人进行记录,最后筛选出三十个左右的问题。在收集完问题后,教师便可以着手开展知识竞赛来帮助幼儿回顾种植过程。在活动当天,幼儿可以自由分组,一共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中需要推举出计分志愿者和小组组长,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来为自己的小组命名。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举手来竞答,而计分志愿者按照小组答题情况来记录得分。等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再引导幼儿总结:“通过芽苗菜的种植,你们都收获到了什么?种植过程中,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因为是亲身经历,幼儿通常都能够给出各自不同的回答,教师可以将幼儿的收获进行整理和分类,最终得出相关内容,比如芽苗菜的生长过程、芽苗菜的生存环境、芽苗菜的种植方法以及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等。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版块来梳理幼儿的收获,经总结后与幼儿分享,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幼儿树立与他人分享的意识。

五、结束语

简而言之,基于“全收获”理念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能够提高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有助于幼儿多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利玲.幼儿园的种植活动课程开发和利用研究[J].人文之友,2019(22):279-280.

[2]吴素霞.快乐种植幸福收获 —浅谈幼儿园“全收获”理念下的生态种植活动[J].考试周刊,2019(95):9-10.

[3]吕平仙,吴建芬.刍议如何构建有效的幼儿园班本种植活动[J].才智,2019(21):51.

猜你喜欢
种植活动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爱“上”幼儿园
语言能力培养:幼儿种植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风景”
在种植活动中迸发自主探究的火花
种植活动促进幼儿多元化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种植活动与教育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