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长文短教教学策略探析

2021-06-15 00:36储柱芬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长文短教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要:长文短教策略能够帮助小学语文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实现长文短教:一是紧扣训练要素,让教师有法可依;二是把握文章特点,让学生有章可循;三是重视读写结合,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表达。

关键词:小学语文;长文短教;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4-0052-02

所谓长文,就是篇幅长、文字多的课文。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设有一些故事性强的长文,其中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六单元就是典型的长文单元。长文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针对如何上好长文,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提出了长文短教的教学建议。长文短教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找准长篇课文的教学切入点,结合适当的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下文以统编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六单元为例,探析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

一、紧扣训练要素,让教师有法可依

(一)关注单元导语中的学习要求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了“单元导语”部分,该部分除了提示人文主题,还明确了单元语文要素。本单元语文要素为“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因此,教师应围绕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以免教学方向出现偏差。

(二)关注练习题及提示语中的训练要点

课后练习题一般都是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的,解决了课后练习中的问题,也就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如《小英雄雨来》的课后第二题就明确提示了长文章的阅读方法:照样子给其他四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习题直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除了课后习题外,提示语也是教师的抓手之一。在课文中,提示语是语文要素的体现形式之一,在关键处起着提示引导的作用。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有的在卷首,有的在文中,还有的在文末甚至课后习题处。如《我们家的男子汉》卷首提示语中要求“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芦花鞋》要求“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纵观三篇课文的课后习题和提示语,从“照样子学习列小标题”到“换小标题”,再到“列小标题”,对教学方法的指导一直贯穿其中,要求由易到难,层层推进。

(三)关注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的学习方法

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交流平台”中的方法,提前进行单元一体化设计,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第六单元的“交流平台”结合三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对概括长文章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出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序号、小标题或者空行来标示长文章的每个部分,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从而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把握文章特点,让学生有章可循

(一)结合文章特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规定的第二阶段阅读要求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1]我们常说,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思考,那么长篇课文应该选择什么阅读方法呢?三篇课文都给了明确要求,那就是默读。《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两篇课文中都提出“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这里不仅要求采用默读的形式,还对默读的速度提出了具体要求。本单元三篇课文都很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充足的时间“细嚼慢咽”。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不太理解的词句或者与核心问题联系不紧密的部分,可以粗略了解或者直接跳过。一目十行式的默读既节省了时间,又便于学生跳出细节束縛,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结合文章特点,选择合适的概括方法

长文章的概括方法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归纳起来就是“列小标题串联法”,即先给课文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把小标题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小英雄雨来》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课后习题为抓手,指导学生概括课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第一部分的小标题为“游泳本领高”,第二部分为“上夜校读书”。当每部分内容列出小标题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小标题连起来表达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重视读写结合,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表达统编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阅读铺路,由读到写”这一编排原则,意在引导学生将阅读中学习的表达方法,用于自己的习作实践。教师教学时将长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表达。本单元习作《我学会了》给了学生三条提示,紧扣“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这一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下文借助本单元的三条写作提示,分析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读写相结合。

(一)基于习作要求,选择写作内容

第一条提示为“你是怎样一步步学会做这件事的?”这提示学生“这件事”必须是成长过程中逐步学会的。那么,学生在选择写作内容时,就要结合生活体验,回忆起自己学会了哪些事情。“一步步”其实对应的就是“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中“按一定顺序”。这里,教师就可引导学生从本单元长文章中学习如何清晰、有条理地描述事件。本单元的课文虽然篇幅较长,但因为采取分部分描述的方式,过程描写清晰有条理,是适合学生学习事件描述的范本。有了明确的范例,学生写作时就有了有抓手。习作前,教师要提示学生叙述事件时,不要囫囵吞枣,要分步叙述,做到顺序明确、条理清晰。

(二)选择表达方法,增强表达效果

第二条提示为“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这条提示就是提醒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不要面面俱到,要学会突出重点,写事件不能平均用力。凡事从学到会的过程必然都有一些困难,教师引导学生在习作中主动去呈现这些困难,并将克服困难的过程突出表现出来,就能让事件有亮点,让文章更有感染力。

本单元的长文章中也使用了多种表达方法。如《小英雄雨来》中描写雨来挨打的情景:“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通过一连串打人的动作,如“抽、打、揪、拧”等,再加上对扁鼻子军官神态的描写,一个凶残的敌人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读之让人不禁燃起不平和痛恨之意。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描写事情的过程中注意词句段的表达,适当加上一些修辞手法,注意开头和结尾的处理,让文章更有感染力。

(三)引导记录生活,鼓励自我表达

写作时除了要按照一定顺序、突出重点描写外,还可以适当加上心情以及内心的心理变化等描写。第三条提示语为“有哪些有趣的经历?心情有哪些变化?”这提示学生应将自己内心的体验、情感与观察融入文章,不要只顾着一味地叙述,以免文章显得生硬枯燥。如学习《我家的男子汉》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小外甥的喜爱之情,明白文章中只有融入作者的情感与体验才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储柱芬,安徽省合肥市翡翠学校,合肥 230601)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实习编辑:刘源

猜你喜欢
长文短教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长文短教,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对长文短教的一点探索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