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问题引导教学方法

2021-06-15 07:36杨通福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问题引导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杨通福

摘 要: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不能仅通过正向的语文知识传输,同时还需要逆向的思维引导,否则难以保證和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学习效果。本文即是从问题引导要具有趣味性、问题设置要具有逻辑性以及问题设计要具有发散性三个角度出发,对于小学语文问题引导教学策略进行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引导;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小学语文知识教学模式已不再满足当今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注重提高小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教学老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其需要通过向学生进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维,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有效性的引导的方式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够借此加深学生对于所学文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小学语文问题引导教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问题引导要具有趣味性

趣味性是有效引导学生展开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方法。很多教学老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都极为重视语文知识教学的趣味性,想要以此作为契机,注重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学习能力,进而保证和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学习效果。但是,想要提高学生的趣味性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实现的,教学老师需要对问题进行仔细设计,否则难以起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趣味性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教学老师就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大自然都有哪些声音吗?”学生:“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有什么声音?”老师:“大家认为都有谁可以发出声音?”学生:“我们人可以发出声音。”“动物也可以发出声音。”老师:“其他的还有吗?”学生:“其他的好像就没有了。”老师:“下雨的时候,大家能不能听到瓢泼的声音?”学生:“能。”老师:“刮风的时候,大家能不能听到呼呼的风声?”学生:“能。”老师:“这是不是大自然的声音?”学生:“原来这就是大自然的声音呀。”老师:“是的,而且包括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动物的叫声,同样属于大自然的声音。”学生:“大自然的声音有很多,而且还比较恐怖。特别是晚上刮大风,特别害怕。”老师:“对,但是有时候的风声却并不是令人害怕的,而是令人温暖的,比如春天的暖风,对不对?”学生:“是的。”老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大自然的声音,它能够改变你们对于大自然声音的认知,让你们对于大自然声音的认识焕然一新,大家想不想知道?”学生:“想。”老师:“很好,现在大家请阅读课文,好好读一读这篇文章。”接下来,教学老师即可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学习和探究。

二、问题设置要具有逻辑性

所谓逻辑性,指的是教学老师在进行语文问题的设计时,其要注重具体教学问题的逻辑性设计。课文问题的设计并不是根据着教学老师的思维进行随意性的设计,而是需要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逐层设计的。因为通过逻辑性的设计,才能够很好能锻炼和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时,教学老师就可以先从文章题目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老师:“通过阅读这篇文章的题目,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就是裁缝和顾客之间的故事,而且他们之间故事的主要内容就是急性子和慢性子的问题。”老师:“很好,那么你们说说是急性子好还是慢性子好?”学生:“都不好。”“也都好。”老师:“这是为什么?”学生:“因为太着急容易办不成事。”“不着急有时候反而不误事。”/“不着急最后肯定有着急的时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老师:“很好,同学们说的是头头是道。那么咱们就以这篇文章的内容为学习对象,看看究竟是急性子好还是慢性子好,好不好?”学生:“好。”接下来,教学老师即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看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在学生阅读结束之后,教学老师即可引导学生针对于急性子好还是慢性子好展开辩论,从而以此作为切入点,展开问题探究和思考,如此便能够和好地锻炼与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思维能力。

三、问题设计要具有发散性

发散思维就是非定向思维,它的题目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明确,从而蕴含多种可能,而要求学习者发散思维自行推断。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寻求答案,答案具有不标准性和不唯一性。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聚合式的提问,尤其是那些只需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问题,要多采用诸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其他看法吗?”等形式的开放性问题的提问,允许学生做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促进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及思维发展的广度与深度,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我觉得只要他们的想法是有见解的,是符合文本的价值取向的,老师都应给予肯定。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问题引导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开展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教学老师在开展小学语文知识教学时,要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这是有效开展语文问题教学的基础。同时,教学老师还要从问题设计的逻辑性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进而保证和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彩华.论问题驱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62.

[2]刘春梅.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7(09):3.

[3]刘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驱动式学习活动实施[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01):47-50.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九江小桂寅小学)

猜你喜欢
问题引导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中政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