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商科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21-06-15 01:27李训林川董竞飞
高教学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专业建设

李训 林川 董竞飞

摘  要: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商业环境的变化对传统商科教育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从而使得高校新商科专业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新商科专业建设的实践为例,分别针对新专业申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师资团队建设、产教融合方面,分析了其在新商科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做法与经验,并基于提前布局与统筹安排的视角,提出了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商科专业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新商科专业;数字经济;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0-0086-0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the change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has had a great impact on traditional business education, which m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business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aking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new business major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new business major in terms of new major declaration, revision of talent training schem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and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t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building new business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vance layout and overall arrangement.

Keywords: new business major; digital economy; major construction

一、概述

近年來,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大数据、金融科技、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越来越多的被使用在商业活动中,从而使得商业活动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如电子商务、大数据精准营销、区块链发票等的使用,使得商业活动变得越来越精细。伴随着商业活动的变化,商科教育也同时出现了新的变化。传统商科教育体系中,由于并未重视对科技手段的训练以及对技术素养的关注,以及确定对学生商业素养的培养,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往往缺乏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处理商业活动的意识与能力,而且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能力与批判思维也不足,从而无法适应科技时代的商业环境与处理数字经济技术对商业活动的冲击。于是,为培养适应数字技术对传统商业活动的冲击,能够熟练使用数字技术处理商业活动新现象的商务人才,新商科便孕育而生。

新商科并非是传统上课教育简单的更新与升级,而是将传统商科教育与数学、计算机学、数据科学等科学进行交叉、融合,利用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改造传统商科,从而形成新商科的新环境、新变革、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以此培养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商业能力[1]。由于新商科概念的出现,带来了传统商科教育理念的转变,从而高校现有的商科教育就需要对新商科专业的建设进行详细的思考,而针对新商科专业建设的问题进行研究,对新商科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商科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有文献针对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研究较多,俞婷婷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问题,指出需要将人才的单一技能向复合型转变,专业素质型向交叉项与综合素质型转变[2];曹朝洪指出新商科人才培养需要科学制定培养方案,确定新商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有效的实践育人体系,以此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新商科人才[3];田娟娟指出新商科人才的培养需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并充实教学内容,以及构建双师双能型的师资队伍[4];李训等指出新商科需要培养科技类的国际商务人才,需要构建系统性、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动态性的培养路径,以此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5];朱晶晶指出新商科人才的素质结构应包括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高校应面向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应对接产业实际以调整教学内容,以及构建跨学科的师资队伍[6]。然而,现有文献针对新商科专业建设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姜微等针对新商科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需要加强政策引导与顺应社会新形势,以此构建新的师资队伍并调整现有课程设置,并在专业建设中需要满足企业需求[7];李奕轩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商科专业的建设,指出要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构建新商科专业建设模式,应对新商科类专业进行调整升级,以及系统构建新商科专业的课程体系[8]。

四川外国语大学作为重庆市内唯一的外语类院校,在语言类学科发展的同时,近年来同样致力于为国家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国际商学院作为四川外国语大学主要开设商科专业的学院,成立于2007年,目前开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八个本科专业,承担着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国际化商科人才的责任。近年来,国际商学院积极投身“新商科”专业建设,致力于培养能够在数字经济时代适应商业环境变化的新商科国际化人才。因此,本文以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新商科专业建设的实践为例,对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专业建设进行思考与探索。

二、新专业申报: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专业发展的方向与规律

当前,很多高校开设的商科类专业,多属于传统的商科专业,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同样如此。国际商学院目前开设有经济学与管理学两个学科门类的专业,其中经济学类专业包括金融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管理学类专业包括财务管理专业、审计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

然而,伴随着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国家也注意到了传统的商科类专业较难满足当前商业活动中出现的新现象与新趋势,从而逐渐开始增设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专业。例如在经济学门类下2016年增设互联网金融专业、2017年增设金融科技专业、2018年增设数字经济专业;在管理学门类下2017年增设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2018年增设计算金融专业、2019年增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等。这些新商科类的新专业增设,能够有针对性的培养数字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商科人才,有利于在未来满足当前数字经济人才的缺口。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及时的意识到了国家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传统商科教育的冲击,意识到了培养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人才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传统商科专业在培养数字经济人才中的弊端。于是,国际商学院于2019年启动申报新专业工作,确定在现有如金融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发展及师资基础上,结合数学教研组师资情况、国际商务实验中心师资情况,确定将申报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金融科技两个新专业。为了保证新专业的顺利申报,国际商学院在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如院内针对申报的新专业进行了多次研讨,并确定两个申报新专业的带头人、主要负责人及申报材料撰写工作小组;调研重庆市内外已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对两个专业的发展前景进行梳理,判断新专业在本校的招生及就业前景;召开研讨会,邀请市内外专家对两个新专业的建设献言献策,如2019年12月28日于四川外国语大学召开“首届(2019年)西部金融科技学科建设研讨会暨金融科技专业统编教材编写会”。经过学院的积极准备及学校的论证,最终国际商学院成功申报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金融科技两个新专业,并将于2021年开始招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金融科技两个新专业的成功申报,不但是国际商学院建设新商科专业的未来方向,所培养的人才也符合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商科人才培养的规律,而且还能够带动现有的传统商科专业的变革,也符合学校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

三、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传统商科专业向新商科专业的转变

传统商科专业虽然受到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受到了新商科专业的冲击,但并不意味着传统商科专业以及所培养的人才就一定会被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所淘汰。传统商科需要缩短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距离,需要通过自身的调整,吸收新商科专业的部分课程,及时修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能够保证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能够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活动中立足。

在申报新专业之前,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现有专业均为传统的商科类专业,但由于国际商学院自身历史相对较短,而且很多专业的发展历史也较短,如审计学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发展历史均不超过10年,因此对这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本身也是在一种动态的调整过程中。根据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务处的规定,国际商学院每两年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一次严格的调整。在调整过程中,首先,各个专业内部需进行多次的研讨,针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方案;其次,各专业对重庆市内外高校相同或相近专业进行调研,或召开研讨会,学习其他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特长,或是由参会专家针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意见与建议,如2019年4月23日,国际商学院举办“重庆高校国际化财会人才培养研讨会”,邀请包括武汉大学李青原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叶陈刚教授、重庆大学刘斌教授等在内的十余名专家,针对财务管理专业与审计学专业现有培养方案的设计进行研讨,2019年11月24日,国际商学院又举办“金融学专业建设高级研讨会”,邀请包括中央财经大学李建军教授,浙江工商大学钱水土教授等在内的十余名专家,针对金融学专业现有培养方案的设计进行了研討;再者,在修改完培养方案后,再次邀请市内外高校相同专业的两名专家,对修改后的培养方案给出意见,以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的设计。

在上述培养方案修订的流程中,针对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国际商学院各专业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其中,最为重要的修改内容,就是各专业意识到数字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现有培养方案与社会所需人才之间的差距。因此,各专业基本上均在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修改与增设了与数字经济技术相关的课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增设了跨境电商实务、国际贸易与跨境电子商务模拟等课程,金融学专业增设了互联网金融理论与实务、金融科技概论等课程,财务管理专业增设了智能财务等课程,审计学专业增设了大数据审计等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增设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课程,电子商务专业增设了数据库原理、商务数据分析等课程。通过这些新课程的设置,能够保证传统商科的学生,同样可以与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社会接轨,并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注意到数字经济发展对自身专业的学习,以此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主动学习其他与专业相关的数字经济类课程。

四、师资团队建设:新商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由于新商科类专业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课程设置,都与传统商科专业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现在新商科类专业的很多新课程,往往需要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的知识背景,从而很多高校现有的师资,未必能够完全支撑新商科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组建良好的师资团队,就是新商科类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必要基础。从师资团队建设的角度来看,传统的“外引内培”是打造师资团队必要而且有效的途径。

“外引”,即通过各种途径吸引新教师的加入,使其成为新商科类专业师资的新鲜血液。一方面,由于新商科专业需要拥有较好的数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的专业基础,因此在引进新教师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引进具有跨学科背景的新教师,如本科或硕士阶段学习数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专业,而硕士或博士阶段学习商科类专业的人才,这类新教师由于具有较好的基础,从而能够非常快的融入新商科的专业,也能够很快的接触新商科类的课程。另一方面,由于年青教师的可塑性较强,从而可以积极引进年青教师,使其能够更快的向新商科类专业转型,并鼓励其通过攻读博士后的方式,进一步对新商科专业进行深度的了解,而且也有利于其在新商科专业方向进行深入的科研,以及将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了打造新商科类专业的师资团队,增加了对数学类与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在2020年的人才引进过程中,引进了具有数学博士学位、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人才,同时传统专业招聘的人才,也同样有本科阶段具有数学专业学习经历的复合型人才,这同样是为新商科类专业师资团队的打造做准备。其实,国际商学院主动申报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金融科技两个新专业,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引进师资,通过“筑巢引凤”打造师资团队。

“内培”,即通过各种途径鼓励现有教师积极参加与新商科类专业相关的培训,在自我提升的同时,也同样为新商科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好准备。一方面,很多高校现有的商科专业教师,同样也是同时具有数理专业与商科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他们经过相应的培训,同样也能够成功转型,成为新商科类专业师资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传统商科专业教师同样也具有希望转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也能够适应专业、学院及学校的变化。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为现有教师参加培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机遇,如为每名教师每年参加相关培训,都提供了培训经费的支持,以及组织集体性的培训,如组织金融学专业教师参加金融科技师资培训等。

五、产教融合: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专业建设的有效延伸

新商科专业强调所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强调学生在通过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从而能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及可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随时变化的商业环境。于是,产教融合就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以及检验学生是否适应新的商业环境的有效方法。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高校需要依据行业与职业的标准,依据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确定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以此重构所需培养的人才的知识结构,并通过生产与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形成对学生能力结构与素质结构的重新定义,从而为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积极为学生打造良好的产教融合环境,在传统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积极通过与新商科类专业相关的数字经济类企业构建合作关系,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的机会。例如,国际商学院与上海数喆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上海数喆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度为国际商学院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提供包括数据调研、金融科技等在内的相关实习岗位与岗位实习津贴,并统一安排实习期间的食宿。国际商学院为上海数喆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专场实习宣讲会的机会,并为参加实习项目的学生提供学院层面的政策支持,如参与该实习项目的研究生可以以线上答辩的方式参加预答辩,以降低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交通成本,以此最大程度的支持学生通过产教融合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另外,国际商学院还与迪肯区块链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双方共建“四川外国语大学-迪肯区块链实验室”,以此共同培养区块链人才。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而且学生通过实习,不但能够锻炼与提升自己,表现良好的学生,还有机会能够留在企业。这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升了学校的就业率,也能够让企业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优质的员工,从而形成了“三赢”的局面。

六、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商科专业建设的思考

四川外国语大学虽然是传统的语言类学校,但近年来积极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积极思考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所需要的人才,从而努力向应用型研究大学转型。国际商学院作为承担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学院,也在积极转型,通过完善与提升传统商科专业,并打造新商科专业,以此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商科人才。因此,通过对数字经济背景下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新商科专业建设的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新商科专业建设的以下思考:

一是需要提前布局。新商科专业是当前商科专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高校应针对当前经济社会的变化,以及商科教育的变化趋势,对新商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前布局,才能较快的适应新商科对传统商科的冲击,以及能够适应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需求产生的变化。一方面,如新专业申报、师资团队建设,都需要提前进行布局,因此高校若不提前布局,往往就会被落下,如一年一次的新专业申报,如果不提前准备,就会耽搁一年的时间;另一方面,高校也需要提前布局,处理好传统商科专业与新专业之间的关系,例如有的高校由于资源有限,在申报新商科新专业的同时,需要撤销原有专业,这就需要提前进行安排,如处理好原有专业教师的转型问题等。

二是需要统筹安排。新商科专业建设,不仅仅是高校某个学院或是某个专业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高校进行统筹安排的事情。一方面,高校需要为新商科专业的建设提供相应的资源基础,例如提供相应的资金经费支持、實验室场地支持、人员引进支持等,从而保证新商科专业的发展能够具有基础;另一方面,高校也需要统筹不同的行政部门,以保证新商科专业建设各个环节获得支持,例如人事部门能够为新商科专业的发展提供新进教师的人员数量保证,教育技术部门能够为新商科专业提供实验室设备保证等,以此有利于新商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获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庆亮,杨莲娜.高等教育变革中的高校新商科发展思考[J].山东高等教育,2020(2):7-12.

[2]俞婷婷.“互联网+”背景下新商科人才培养研究[J].山西农经,2019(24):115-116.

[3]曹朝洪.“新商科”理念下的商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J].高教学刊,2020(9):152-154.

[4]田娟娟.产业需求导向下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5):246-247.

[5]李训,林川,朱菊芹.新商科背景下外语院校国际商务科技类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基于CDIO理念的构建[J].高教学刊,2020(15):80-83.

[6]朱晶晶,苏琳,吴丽芳.新商科人才综合素质与培养思路研究[J].河北企业,2020(6):141-142.

[7]姜微,高芳,吴英.新商科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20(17):111-112.

[8]李奕轩.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商科”建设的思考[J].纳税,2020(3):294-295.

基金项目:2020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商科专业建设的创新探索与实践研究”(编号:201010);2019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以本为本背景下应用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路径研究”(编号:192027);2020年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专业硕士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探索与研究”(编号:YJG203099);2018年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两点、‘两地背景下国际商务硕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路径研究”(编号:YJG203099);2019年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路径研究”(编号:CQGJ19B48);2020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商科专业建设的创新探索与实践研究”(编号:JY2062102);2019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以本为本背景下应用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路径研究”(编号:JY1965104)

作者简介:李训(1969-),男,汉族,山东青岛人,博士,教授,院长,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专业建设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