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DB1和P5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21-06-16 09:00梁家东梁丽梅黄炳臣吴雪铭王娟
保健文汇 2021年6期
关键词:癌基因阳性细胞阳性率

文/梁家东,梁丽梅,黄炳臣,吴雪铭,王娟

结直肠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率中排在第四位[1]。SetDB1(set domain bifurcated 1)是组蛋白甲基转移酶中重要的结构域之一,在组蛋白的甲基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p53属于抑癌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所致的[1]。SetDB1在结直癌中如何通过调控H3K9me3,使p53对原癌基因失去抑癌作用的研究鲜有文献报道,因此,本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式, 研究结直肠癌SetDB1的表达与p53的表达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期间病理科诊断明确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其距癌组织> 5 cm处的癌旁组织72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23例,年龄32-88岁,平均年龄为56.6±3.1岁。

纳入条件:(1)所有病例都是经本科室一名副主任病理医生级别以上诊断明确的结直肠原发性腺癌。(2)所有病例都未经过化疗和放疗。(3)所有病例都是外科医生行根治术。(4)所有病例都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或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条件:(1)病理医生诊断为黏液腺癌。(2)虽是根治术,但肠系膜未找到15枚淋巴结以上的病例。(3)未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或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病例。

1.2 试剂材料

SetDB1 鼠抗人抗体购自Abcam公司,P53兔抗人抗体购自上海迈新公司;EDTA抗原修复液和DAB显色试剂盒均从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购买;SA1022-SABC 试剂盒从武汉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购买。

1.3 免疫组化染色SP法

所有标本都经过常规固定、脱水、透明、石蜡包埋、蜡块进行3um厚连续切片、捞片、烤片处理,置于60℃烤箱中烤片过夜,后经三缸二甲苯溶液及三缸等级浓度梯度的乙醇溶液中脱蜡至水洗,随后严格按照免疫组化SP法说明书的步骤分别对SetDB1蛋白和P53蛋白进行检测。DAB显色,显微镜下控制显色,用自来水冲洗,终止显色。进行苏木精复染,分化,返蓝 ,脱水,透明,封片后镜检。利用PBS 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用已知的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

1.4 结果判定标准

由本科室两位主治级别以上病理医生各自独立根据细胞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率进行综合判定。染色强度:不着色为0分,浅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阳性细胞百分率:阳性细胞率 ≤10%为0分,阳性细胞率 11%~50%为1分 ,阳性细胞率51%~75%为2分 ,阳性细胞率≥76%为3分。两项评分之积为基因表达情况:0分为阴性,1~2分为弱阳性,3~4分为阳性,≥5分为强阳性[2]。

1.5 统计学分析

相关数据运用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两两比较卡方检验或等级资料Mann-Whitney 检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两者相关性,P <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etDB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癌组织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结直肠癌组织中SetDB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7.7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SetDB1蛋白阳性表达率 3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9.051,P < 0.05)。

在72例癌组织中有44例侵及肌全层,SetDB1阳性表达率为86.36%,在28例未侵及肌全层中,SetDB1阳性表达为64.29%,差异显著(x2=4.826,p<0.05);这表明SetDB1的阳性表达可能参与肿瘤的浸润生物学行为。在50例淋巴结转移患者中SetDB1的阳性表达率为86.00%,而在22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Set1 DB1的阳性表达率为59.10%,差异显著(x2=6.401,P <0.05)。这提示Set1 DB1 的阳性表达可能参与肿瘤的转移生物学行为。

2.2 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结直肠癌的癌灶、癌旁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72%、11.1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6.070,P<0.05);50例淋巴结转移患者中,p53阳性表达率为68.00%,22例淋巴结无转移患者中,p53阳性表达率为4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61,P <0.05),这提示p53的阳性表达可能参与肿瘤的转移生物学行为。

2.3 SetDB1与P53相关性分析

癌组织中 SetDB1 与P53 均可呈高表达,且 SetDB1 与 P53阳性表达存在正相关性(OR=0.515,p<0.05),见表1。

3 讨论

多基因协同作用参与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3]表明,组蛋白尾部能通过甲基化共价修饰来组成组蛋白密码,进而调节着许多生物学行为。SetDB1是组蛋白赖氨酸N端甲基转移酶家族中的一员,SetDB1能与异染色质蛋白1及其共抑制子(KAP1)在异染色质中结合,促进H3K9me3的形成,进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显示,SetDB1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77.78%)相对于其癌旁组织的表达(阳性率30.56%)有明显增高,提示SetDB1有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作用。另外,SetDB1的阳性表达与侵及肌全层及淋巴结转移有关,阳性率分别为86.36%和86.00%,差异显著,提示SetDB1的阳性表达可能参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生物学行为。但SetDB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这一结果与卢子剑等[4]研究的结果不相符,这可能与标本选择及数量有关,从而在以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增加标本的数量给予实验证实。

人体中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若细胞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人的免疫力就会降低。在此基础上,若再受到其他不利因素的刺激,抑癌基因将失去对组织细胞的抑制作用,使得组织细胞快速生长,最终演变为癌症。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具有较高的突变率,目前,已证实在肾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中存在p53基因突变,且50%以上的原发性肿瘤也与P53突变存在相关性[5]。本研究显示P53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9.72%)相对于其癌旁组织的表达(阳性率为11.11%)有明显增高,提示肿瘤细胞的生长能促进P53的突变。另外,p53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为6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P53可能参与肿瘤的转移生物学行为。同时,在本研究中提示SetDB1和p5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中度的正相关性,说明SETDB1的存在能降低P53的抑癌作用。

综上所述,Set-DB1和P5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中度的正相关性,说明SETDB1的存在能降低P53的抑癌作用。但通过降低SetDB1基因的表达是否也降低p53的突变而恢复p53抑制结直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癌基因阳性细胞阳性率
依达拉奉右莰醇对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
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脑内Nestin 的表达变化
采集部位及送检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的分析*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在胰腺腺泡细胞导管组织转化中的作用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远隔缺血预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半暗带区PERK/p-eIF2α通路及自噬的影响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KIF14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抑癌基因WWOX在口腔肿瘤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