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决战》:扫黑除恶题材电影的文艺质感

2021-06-16 11:43韩浩月
廉政瞭望 2021年5期
关键词:组员题材

韩浩月

《扫黑·决战》的导演是吕聿来,他因在顾长卫导演的《孔雀》中饰演弟弟这一角色而成名。他来担任《扫黑·决战》这样一部电影的主创,决定了电影不一样的气质。对于制作方而言,或许吕聿来身上的文艺元素,能中和一下扫黑除恶题材电影的激烈,在表达上留有回旋的余地。

近年來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在创新表达方面进步很大,逐渐形成了“中国式主旋律”的说法,用以对抗在商业市场上颇受欢迎的“好莱坞主旋律”模式,且屡屡在票房与口碑上占取上风。《扫黑·决战》即是在此背景下创作的,它不仅让人看到了扫黑除恶专案工作组组长宋一锐和他的组员们百折不挠的一面,也让人看到在县域环境依仗“保护伞”无恶不作的黑恶势力不可一世的一面。

专案组只有4个人,但黑恶势力在当地却盘根错节。这种力量悬殊的较量,会让观众不由产生对“超级英雄”的盼望。无形中,姜武饰演的宋一锐组长,成了这一期望的承载体,而由金世佳饰演的黑恶势力头目孙志彪,虽然在表演上有“用力过猛”的嫌疑,但无形中也强化了反派人物“小丑”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拒绝将翻拍人物脸谱化,不仅不会弱化正面人物的优秀与勇敢,反而能提升正面人物雷霆手段的可信度。《扫黑·决战》将这一创作手段运用的很好。孙志彪这个人物在片中的所作所为,的确疯狂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但在剧情上,给予了他私生子身份不能见光这一设计,使得他的嚣张言行有了合理的解释。作为孙志斌同父异母的哥哥,张颂文饰演的曹志远县长,在故事反转之后,让观众看到了“两面人”的真实面孔,对“两面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这对兄弟关系的描述,让反派人物有了可信的行为动机。

对犯罪题材电影元素的大量借用,让《扫黑·决战》有了“江湖片”常见的掺杂强烈情绪与复杂情感的冲击力。比如宋组长在暂时撤出魏河县向上级述职的返回路中,被孙志斌在县界处迎车抛洒纸钱;曹县长在知道自己将身陷囹圄的时候,对与自己有情人关系的林总仍念念不忘,帮其安排出路;被黑恶势力追杀的包工头夫妻,在被逼入绝路之后的绝望,让人目眦欲裂……这样的人物与故事,越是真实,越能调动起观众对被破坏的规则与秩序进行重建的想法,宋组长的工作也便具有更为重要与必然的意义。

或是为了回应片名的“决战”二字,电影在结尾时,也拍摄了一场高潮戏——宋组长与孙志斌的搏斗。这场搏斗不但有肢体的直接冲突,还动用了手枪、木刺等工具。联想到此前组员也不同程度地受伤、住院,令人感叹扫黑除恶专项工作组真需要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与胆量。这是一次不能输的较量,也是一场必须要赢的战争。

作为这场较量的回顾作品,《扫黑·决战》尽管存在一些表达上不够纯熟的缺憾,但在对县域内黑恶势力犯罪现象的深挖与精准表现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由此也让人更期待类似扫黑除恶题材的电影能够再出佳作。

猜你喜欢
组员题材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组落幕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还是不错的
成长加油站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