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06-17 09:44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法者命运共同体

热点聚焦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认知调研报告》于2021年1月发布。报告面向日本、韩国、越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共12个国家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了解他们对于以文明交流互鉴为主要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知状况,以及对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需求状况。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知方面,报告显示,民众追求和平发展,期待共赢共享,对于命运相连和共同担当持有基本认知,超七成受访者认同本国、本民族的前途命运与世界上每个国家、民族的命运都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关于“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的内涵阐释上,周边国家受访者对开放型世界经济方向给予高度认可,75%认同本国应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贸易体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关于“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的内涵阐释上,76.9%的周边国家受访者认同文明差异应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共赢共享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展目标,在受訪者群体中引起广泛共鸣。

任务驱动

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因何提出?

当今时代如同狄更斯《双城记》中描述的那样: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方面是大发展、大融合,另一方面是大分裂、大赤字。这样的矛盾,让人类又一次站到了十字路口,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合作还是对抗,是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

2.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给出了鲜明的答案:“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3.如何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约翰·多恩写过一首诗《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就人类生活的这个地球、这个世界来说,又何曾不是这样。“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的正确选择,只能是顺应时代潮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能够紧紧联系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作为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其核心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典”明人类命运共同体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霍金先生提出关于“平行宇宙”的猜想,希望在地球之外找到第二个人类得以安身立命的星球。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还是个未知数。到目前为止,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瑞士联邦大厦穹顶上刻着拉丁文铭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要为当代人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习笔记”:这句话出自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

2.法者,治之端也/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法者,治之端也。”在日内瓦,各国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就政治安全、贸易发展、社会人权、科技卫生、劳工产权、文化体育等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和法律文书。法律的生命在于付诸实施,各国有责任维护国际法治权威,依法行使权利,善意履行义务。法律的生命也在于公平正义,各国和国际司法机构应该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真正做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习笔记”:“法者,治之端也”出自战国时期荀子的《荀子·君道》,大意是说:制定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开始。“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出自儒家经典《尚书·洪范》,大意是说:处事公正,没有偏向,不结党营私,治国为政的道路就会宽广平坦。

(摘编自“求是网”)

猜你喜欢
法者命运共同体
奉法者强则国强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命运秀
浅谈法者林场花椒育苗技术
“奉法者强则国强”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