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导写在“变与不变”中谋发展

2021-06-17 20:58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变与不变新冠变化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应当“以变应变”;也有人认为“万变不离其宗”,不妨“以不变应万变”。有人说,新冠疫情过后,“旧世界”不复存在,“新世界”喜忧参半。更有学者认为:“我们正见证人类历史的大转折。”

面对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深刻的变化,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是“以变应变”,还是“以不变应万变”?是锐意“变”,还是坚守“不变”?

学校校刊开辟名为“指点江山”的时评专栏,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提升认识、明确使命。请结合上述内容,选取一个或几个方面,联系实际,积极撰文投稿,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这则材料作文紧扣当今社会现实,意在引导考生关注当下、思考当下,明确使命。材料由他人观点引出,联系新冠疫情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面对这种格局,我们该如何面对,是“以变应变”,还是“以不变应万变”?是锐意“变”,还是坚守“不变”?这其实是引导考生思考“变与不变”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阐述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见解。考生应紧扣材料中的观点,立意构思。

1.“以变应变”。以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所贡献为目的,锐意“变”——紧跟时代步伐,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应变能力,勇于改革创新。

2.“以不变应万变”。以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所贡献为目的,坚守“不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国爱民,奋发有为;保持民族自信;做好自己,坚信未来。

3.综合立意,有“变”也有“不变”。可以分析论证什么应当“变”,什么又应当“不变”;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变”与“不变”;站在时代的潮流面前,我们应当如何作出正确的抉择。

在确定好作文的立意后,考生应注意符合写作要求。一要符合“指点江山”的时评栏目的要求,具有针对性与启发性;二是角度宜小,要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是要联系实际,展开论述,写出自己的独特思考。

例文展示一

把握变与不变的度

刘诗怡

我们回望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画卷时,会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没有完全不变的,它们都是在继承前人智慧思想的前提下发展变化的。尤其是在当今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之际,改革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今思想文化碰撞的时代,我们要始终保持文化自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有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确保我国在各领域发展中永葆青春的活力,永葆青春的创造力。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回望历史,在17、18世纪之前,中国在农业、医学、丝织、瓷器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可是为什么近代以来,中国会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呢?究其根源,在于清朝政府故步自封的落后思想和腐朽衰败的政治体制。在这个时期,一些西方国家早已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因此,中国的落后是必然的。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用血和泪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们理应铭记在心。在这之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为改變旧中国的落后局面而舍生忘死、奋勇前行,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历经磨难与发展,如今的中国已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改革开放的国策,助力中国向更快、更好的未来发展。

如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我们更要辩证看待“变与不变”,既要“以变应变”,也要“以不变应万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要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的优秀文化,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在近代,中国共产党最先学习苏联的城市中心论。在失败后,毛泽东主席结合本国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主张武装夺取政权,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可见,单纯的固守“变”或“不变”都是片面的,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变则变,当守则守,平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回望历史,展望未来,不变的是坚定文化自信,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变化的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摸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点评

作文观点鲜明,题目“把握变与不变的度”直接表明了观点。在整个论述过程中,考生紧扣中心论点展开论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阐述了应如何把握“变与不变”的尺度。文中对历史的回顾、对未来的展望,给读者以鼓舞、启示和力量。

例文展示二

抓住时机,以变应变

郭馨

如果有人问我:一个人一生中经历最多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变。

“变”是我们最常见到的事,小到一个念头的转变,大到一个国家的变化,都可以称之为“变”。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有不少人会感到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而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理应抓住时机,迎难而上,直面变化,以变应变。

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让人们始料不及,惊慌失措。面对疫情,不同的国家、社会、个人,有着不同的表现。伟大的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以变应变,共同抗疫。党和政府精准施策、积极行动;人民群众科学抗疫、团结互助,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最终取得了抗疫的阶段性胜利。反观某些西方国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消极应对,不善于以变应变,导致疫情愈演愈烈。这告诉我们,以变应变是多么重要。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严峻,有人说,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人说,我们正在见证人类历史的大转折。面对这些变化,我们该怎么办?我想,答案只有八个字:抓住时机,以变应变。

变化亦代表着机遇。疫情之后,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程度不一的冲击。面对如此挑战,我们应该积极地把握时机,根据情况的变化而改变应对的方法。

锐意的变是应对时局变化最好的一把剑,它可以斩断过往的劣势,寻找更好的、更适合我们的方法,形成独特的优势。当然,以变应变并不是逞莽夫之勇,意气用事,它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思索和演练才最终实行的、能够解决危机的举措。它的存在给了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更多的可能性。与传统的“以不变应万变”相比,它多了一份勇气与力量,多了一份智慧与抉择。

以变应变,看似简单,考验着我们的智慧与能力,考验着我们的胆识与勇气。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在好好学习的同时,勤洗手,多运动,常通风,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让我们怀着“以变应变”的理念,勇往直前,创造人生路上的新辉煌吧!

点评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年轻一代的我们该如何应对?考生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主张,那就是:抓住时机,以变应变。为了让读者信服,考生紧密联系现实,现身说法,通过列举中国与一些西方国家应对新冠疫情的不同举措和不同效果,有力地论证了“抓住时机,以变应变”的重要性,收到了以理服人的效果。

猜你喜欢
变与不变新冠变化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从9到3的变化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这五年的变化
在“变与不变”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香港书展的“变与不变”都令人高兴
鸟的变化系列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