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耕地质量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1-06-17 01:55李志赵燕洲奎秀巩梦梦匡崇婷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宣州区耕地质量对策建议

李志 赵燕洲 奎秀 巩梦梦 匡崇婷

摘 要:宣州区耕地资源丰富,长期以来的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如中低产田占比较大、土壤存在酸化趋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高、农户重用地轻养地等。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搞好农田建设、改良中低产田,合理利用耕地、实行用养结合,科学施肥施药、促进减量增效,加强耕地治理、促进质量提升等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宣州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关键词:耕地质量;现状;问题;对策建议;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3.2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0-0096-02

耕地作为最重要的农业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也是实现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202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近年来,宣州区农业部门按照“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耕地质量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了新一轮的土壤改良培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技术集成示范区建设和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等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复垦等重大建设项目,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作为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和长期性的工作。但目前耕地质量总体不高,仍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如中低产田占比较大、土壤存在酸化趨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高、农户重用地轻养地等。

1 宣州区耕地基本情况和质量现状

宣州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的结合地带,南部低山广布,中部丘陵起伏,北部圩区为主。结合第2次土壤普查和2020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成果,全区土壤共划分9个土类、16个亚类、40个土属、73个土种。其中水稻土是该区面积最大的土种,红壤次之。全区耕地总面积88190.31hm2,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结果为4.22级[1],各等级面积分布如图1所示。

从面积分布来看,1等地面积861.88hm2,占比0.98%;2等地面积3488.06hm2,占比3.96%;3等地面积11680.43hm2,占比13.24%;4等地面积41339.21hm2,占比46.88%;5等地面积22618.90hm2,占比25.65%;6等地面积7083.18hm2,占比8.03%;7等地面积1050.49hm2,占比1.19%;8等地面积66.75hm2,占比0.08%;9等地面积1.41hm2,占比0.0001%。全区耕地9个等级中,面积较大的主要集中在3~6等,占全区耕地面积的93.80%,其中,3、4、5等分别占13.24%、46.88%、25.65%,其次为6等,占比8.03%,1、2等地分别占比0.98%、3.96%,7、8、9等地分别占比1.19%、0.08%、0.002%。

从空间分布来看,1~3等地是耕地质量较优的土壤,分布区域主要是平原高阶、平原中阶区域;4~6等地是粮食中产区域,分布区域地形主要是丘陵中部、平原中阶,其次是丘陵下部及山地坡下区域;7~9等地是粮食低产区域,分布区域主要是丘陵地形区域,地形起伏度较大,耕地面积较少。

2 宣州区耕地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中低产田占比仍较大 据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成果来看,宣州区中低产田面积共有72159.94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80%左右,分布范围较广,其中中产田以水稻田为主,低产田旱地面积最大。究其原因:一是自身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决定了耕地质量不高;二是土壤存在潜育化、酸化、渍涝和轻度污染风险等,致使耕地质量下降;三是耕地被不合理开发、部分补充耕地被撂荒或改良培肥不完善,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四是耕层变浅,土壤结构性能变劣,生物多样性变差,保肥保水能力弱化,导致耕地质量下降。

2.2 土壤存在明显酸化趋势 第2次土壤普查时,全区土壤pH在4.3~8.2,其中强酸性土壤(pH 4.5~5.5)占比48.53%、酸性土壤(pH 5.5~6.5)占比47.16%[2]。而目前评价成果土壤pH在3.9~8.5,其中强酸性土壤(pH 4.5~5.5)占比72.08%、酸性土壤(pH 5.5~6.5)占比24.79%。由此可见,酸性土壤面积占比略有增长,但强酸性土壤面积明显增大,表明土壤出现了明显的酸化趋势。土壤酸化一是受工业污染影响;二是酸性化肥的大量施用加速了土壤酸化进程,尤其是铵态氮肥的使用[3]。

2.3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高 每到雨季,河、湖水暴涨暴落,侵害沿河、湖一带,沿河、湖圩区的农田极易受洪涝灾害,另外在农田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区域同样出现较多的渍涝现象。

2.4 存在重用地轻养地现象 由于大量青壮劳动力弃农入城务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土地利用率及生产率低,广种薄收产量低。多年来,大田冬种绿肥比例逐渐减少,有机肥施用比例不高,耕地地力水平总体不高,重用地而不养地的现象较普遍。

3 宣州区耕地质量保护的对策建议

3.1 搞好农田建设,改良中低产田 利用农田基本建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示范园区等重大项目资金,积极实施土地整理,完善农田基础设施设备;同时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对沿(湖)河平原农区要加强防洪设施建设,加宽河堤,提高电灌、机灌站的排灌能力,统一规划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疏通排灌渠道,降低地下水位,减少雨季受渍;对低山丘陵岗地农区要深翻改土,破除障碍层次,深翻要逐年进行,耕翻的同时结合改土,集中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尽快修复塘坝,搞好沟渠配套,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大面积的稳产保收农田;对南部中低山农区进行坡改梯,结合土地平整等措施增厚土层,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因土种植,宜耕则耕,宜林则林。

3.2 合理利用耕地,实行用养结合 一是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料能改善土壤结构,丰富土壤微生物,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保水能力。二是合理进行土壤耕作。配合施用有机肥料,逐步加深耕作层,深耕浅耕相结合,使耕作层深度达到20cm以上。三是轮作养地。在轮作中安排一定的绿肥作物,通过其根系的共生根瘤菌来吸收利用气态氮素,提高土壤的含氮量,也可改单一麦稻轮作为肥稻、油稻轮作。四是调整作物布局和结构。根据经济作物生长特性调整农作物种植品种,合理轮作换茬,用地养地。五是坚持实施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3.3 科学施肥施药,促进减量增效 一是优化施肥结构。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科学运筹肥料,使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更趋于合理,合理利用有机肥资源。二是改进施肥方式。遏制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现象,推广应用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三是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推广无人机飞防技术,应用新型和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杀技术,实行绿色防控综合防治,降低农药污染。

3.4 加强耕地治理,促进质量提升 一是酸化土壤治理。使用石灰质[4]或专用的碱性土壤调理剂治理酸化土壤,中和酸度,有效改善耕地质量。二是受重金属轻度污染的耕地治理。利用种植阻抗作物新品种、土壤添加剂或改良剂、微生物技术等农艺措施来降低重金属积累。三是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合理、科学布设耕地质量监测点,开展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和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宣州区农业农村局,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宣州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R].2020:22-23.

[2]丁云武.宣州土壤[M].北京:土壤普查办公室出版社,1987:219.

[3]李贤胜,杨平,卢祖瑶.皖南山区土壤酸化趋势研究——以宣城市广德县为例[J].土壤,2008,40(4):676-679.

[4]NY/T 3443-2019.石灰质改良酸化土壤技术规范[S].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宣州区耕地质量对策建议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宣城市宣州区油茶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粮食烘干机性能评价与效益分析
嘉禾县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研究
宣州区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