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声乐精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例研究
——以《民歌》的学习为例

2021-06-18 11:25李梅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民歌分析课程

李梅芳

(湖南文理学院 艺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一、前言

课程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是以人的发展为基础,师生互为主客体,配合学校教育目标与课程导向而展开的系列教与学的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根据课程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以课程为手段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每一门课程的历史使命。不同课程不同的侧重,教师通过全面的考量站在高屋建瓴的思想层面科学的设计教学文本,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创新研究的根本保证。《民歌》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底蕴。本文将以《民歌》教学的实录为例,進行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分析。

二、学情分析:学生课前的自测情况分析

《民歌》是声乐专业学生了解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的窗口,是音乐学生的必修课,也是艺术素质教育院选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是来自祖先的声音,融进了先民的智慧与血脉,是音乐研究的基础、艺术创作的源泉。通过对相关课程民歌的认知调查发现:(1)学生对传统民歌知之胜少,即使家乡的民歌也不够熟悉。(2)民歌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常被误认为是一种落伍的文化带着“土”的标签。(3)认为学习民歌是声乐专业学生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针对以上情况分析:首先需要提升对民歌的认知,然后需要给学生构建学习传统、了解传统、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民族与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分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其中理论认知重点:民歌的界定与学习民歌的意义;难点:民歌的色彩区。实践环节的重点为:通过大数据背景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搜索查找相关资料并分析总结;难点:学习和演唱相关民歌。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见表1。表1显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大数据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途径更加多样、便捷。课前通过慕课、微课、抖音、微信等多种学习和社交平台获得自己所需的数据,建立自己的教字档案。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学生便可根据这些目标在各种共享平台上主动学习。优良的师资与各种教学资源使知识的获得不再困难。所有教学活动延伸在课程设计的课堂内外,不再受场地与时间的制约。课程活动包括内容、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与评价方式五个当量标准。知识构架主要体现理论认知、实践展示与分析总结三个方面,三个层次层层递进,促進了学生从认知到实践到理解分析和思辨、发现问题并合作创新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质培养全过程。其中、价值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比如其传承功能、历史与文化的关联与体现、对风土民俗的介绍等。价值归属主要体现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对家乡与民族文化的了解以及文化传承与保护创新的使命感。

五、《民歌》的重难点概念解析: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的内容见表2。从课后活动来看,课程目标调整主要侧重于相关知识点的拓展研究。比如民歌在音乐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文化背景与功能价值,了解民歌与相关学科的关联,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因,从不同题材的民歌挖掘其深层的文化内涵等。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总结与搜索的过程会促进学生的思考,增强思维逻辑性。学生为了了解家乡的民歌,会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田野调查,促进学生懂得发现身边的文化与历史,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培养。通过撰写论文提升自己的科研意识,了解科研的相关程序与流程。课内外的分组讨论和自己与老师同学多样性的评价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分享习惯。理论修养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会促进学生的民族自信,有利于学生成为了解传统面向世界的现代文化人。

表1 教学过程设计

表2 课后活动内容表

六、小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把握“育人”的根本,以学生需求与人的发展为基础,以课程教学为手段。课程设计可采用专题法、问题导入法、分类法、阐释法与图示法等多种模式与方法,所谓“法无定法”。只要符合高效教学的要求,符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各种方法可灵活运用。教育是快乐的,也是艰辛的,需要不懈的努力与不断的总结研究。

猜你喜欢
民歌分析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