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二次创业”奋斗精神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

2021-06-20 14:46连茂君
求知 2021年6期
关键词:滨海新区建设发展

连茂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天津市委、市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提出推进“津城”“滨城”相映成辉、竞相发展,构建“双城”发展格局。滨海新区牢牢把握“双城”发展机遇,深刻理解“形”“神”“功”要求,把建设美丽“滨城”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天津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一号工程”,发扬“二次创业”奋斗精神,担当作为,创新竞进,努力使“滨城”成为市民高品质生活空间、高质量生产空间、宜居宜业宜游宜创乐园。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果为高质量建设美丽“滨城”夯实了基础、坚定了信心

“十三五”时期,滨海新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过程中持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1.高质量发展为美丽“滨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2019年,中央和天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时代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意见的文件,为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2020年,滨海新区各项指标逆势上扬,GDP达到5871亿元,同比增长2.3%,占全市GDP的41.7%;固定资产投资1931.2亿元,同比增长4.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5.5亿元,同比增长2.5%,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2.7%;外贸进出口5320.4亿元,同比增长4.9%,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73%。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得到中央深改办肯定并向全国推广;自贸区累计实施478项制度创新举措,37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社会事业加速推进,2020年80%的建设投入为民生项目。

2.疫情防控和“创城”成功为美丽“滨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在疫情防控中,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应急处置和“滨城大筛”成为经典战“疫”案例,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特别是“滨城大筛”时,全区上下总动员,一夜之间组织6000余名志愿者和社区干部奋战在一线,三天完成对全区246万人的核酸检测。在“创城”攻坚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守“滨海光彩我光彩,我为滨海争光彩”理念,戮力同心,众志成城,最终以直辖市城区总分第5名的优异成绩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获得了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疫情防控和“创城”成功使滨海新区党员干部群众的活力得到激发、士气得到鼓舞,为加快建设美丽“滨城”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3.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共建共享为美丽“滨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支撑。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围绕“人人爱滨海、人人建滨海、人人享滨海”的主旋律,广泛向群众宣传、发动群众、凝聚群众,实行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坚持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推动广大群众从当“裁判员”“站着看”向成为参与者、实施者“跟着干”转变。过往的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紧紧依靠人民,就能在构建“双城”发展格局中战胜困难、勇攀高峰。

二、“双城”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建设美丽“滨城”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滨海新区把构建“双城”发展格局、建设美丽“滨城”,作为实施“十四五”规划的主题主线,坚守领跑之责、竞进之责、担当之责,以美丽“滨城”建设的新成效,切实承担起全市经济社会之“半”之责。

1.明确“一个目标”。围绕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统筹推进“一基地三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三位一体”建设。从“一基地三区”核心区来看,主要承载地都在滨海新区,新区责无旁贷、使命光荣。在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方面,2020年滨海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58.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近70%;“1+3+4”产业体系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468亿元,石油化工产业产值达到1774亿元,汽车产业产值达到1709亿元。在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方面,“海港”志在万里,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835万标箱,同比增长6.1%,2021年第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达446.9万标箱,同比增长20.4%,创历史同期最高;“空港”提升货运枢纽功能,打造国际航空物流中心,2020年货邮吞吐量为18.5万吨。在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方面,融资租赁成为滨海新区的“靓丽名片”,聚集总部型企业近2000家,资产总额超1.5万亿元,占全国的1/3;北方商业保理之都初具雏形,注册企业674家,位居全国第三,业务规模超2100亿元,占全国的30%。在改革开放先行区方面,从109枚公章封存到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滨海新区一直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最大动力,实施班子、绩效、督查“三考合一”改革,推行差异化、个性化考核;组建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开展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改革试点,2020年国企营业收入342.15亿元,净利润4.1亿元;成立第一个专司制度创新的自贸区法定机构——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开展首创性、差异性改革探索,加快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来看,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了滨海新区新时代的新使命;以“1+3+4”产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新动能引育五年行动计划,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2020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6.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7.3%,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及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2.5%。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来看,滨海新区建设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舍我其谁,敢于负责,真正担起天津发展“行百里半九十之责”,勇担使命,勇當标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新征程中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

2.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指示,自觉把新发展理念当作引领城市发展的“指挥棒”,以创新作为立区之本、协调作为重点任务、绿色作为城市底色、开放作为必由之路、共享作为工作落脚点和根本目的,全力打造创新之城、制造之城、开放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二是坚持人民城市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滨海新区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人民的迫切需求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打造5分钟、10分钟生活圈。坚持紧凑型城市理念,不摊大饼,打造“一主两副两港多组团”城市发展布局。坚持城市治理依靠人民,引导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共同打造便捷、宜居、高效的城市环境。

3.做到“三个统一”。一是推动职住平衡。滨海新区产业基础比较好,但城市的配套不足,总体上“职”大于“住”。各区域间职住配比差异较大,如经开区“产”的基础好,但“城”的配套不足,生态城“城”的基础好,但“产”的配套不足。要立足职住平衡做好城市规划,因地施策、协同推进居住和产业配套建设,打造留心留人的宜居宜业环境。二是推动港产城融合。港口是滨海新区的核心战略资源,滨海新区近40%的工业产值与港口直接关联,超过5300亿元的进出口贸易额主要依靠港口。要坚持城市发展为港口发展让路,优化港口存量空间,留足港口拓展空间,进一步放大港口枢纽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和城市支撑效应,实现1+1+1>3的效果。三是推动城乡一体发展。滨海新区有12个涉农街镇、22.8万名农村居民,占全区常住人口的近1/10,是“滨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为目标,坚持推进“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和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两个定位,不断推动农业向高质高效转型、农村向宜居宜业转型、农民向富裕富足转型。

4.用好“四种方法”。一是用好“加法”。在补短板、强弱项上做加法,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重点完善医疗三级服务网络,强化智慧医疗建设,加快普惠性幼儿园、中小学校建设,推动“津城”“滨城”快速路等“双城”间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和配套资源科学布局、均衡配置、优化整合。二是用好“减法”。在落后生产生活方式上做减法,坚决不上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大力推动石油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设备实施智能化、清洁化改造,积极推广氢能、光伏等清洁能源利用,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快5G网络、数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老旧园区从“七通一平”向“九通一平”升级,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争取未来5年内完成对全部老旧小区的改造,实现城市旧貌换新颜。三是用好“乘法”。在释放城市发展优势上做乘法,坚持经营城市理念,充分运用PPP等融资和项目管理模式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投资+运营+管理”的综合开发模式,推动住宅商业用地与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一同规划、一道建设、一并使用,实现重大项目建设和区域片区开发有机结合。坚持市场要素协同,积极试行M0用地与使用民水民电政策协同,探索“滨城”户籍制度改革等,启动建设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建设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四是用好“除法”。在思想上行动上做除法,坚决摒除思想上的因循守旧、行动上的抱残守缺之疾,坚决革除本位主义、形式主义,坚决革除“等靠要”的思想、闭门造车的心态、自我设限的定势,以实干奋斗、创新创造成就“滨城”新貌。

5.加快推进“四精”。一是精准规划。对标一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现代视野,学习深圳前海、上海浦东、苏州工业园等规划理念,高标准编制“滨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方案,坚持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多规合一,做到城市总体规划、控详规划、城市设计多规递进,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精致建设。以于家堡、响螺湾为重点,发挥“一河两岸”发展带优势,有效盘活商业楼宇资源,引入更多人口和“三新”产业要素,打造城市核心区;在城市南北两翼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围绕园区、交通站点实施TOD开发模式,实现一个园区兴起一个产城片区、一个中心站点带起一个城市小组团,逐步构建“城市中心—副中心—微中心”的城市体系。三是精细管理。坚持“五治”并举,发挥政治的统领作用,把政治执行力作为落脚点,强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发挥自治的基础作用,用好“创城”成功经验,持续发动每个人、每个单位、每个社区、每个园区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真正把“我是滨海人、我爱大滨海”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深入贯彻依法治市理念,大力宣传民法典、《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推动社会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发挥德治的先导作用,大力弘扬在盐碱荒滩艰苦奋斗中形成的“精卫填海”精神,弘扬大沽口炮台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实业报国精神,进一步激发“二次创业”奋斗精神;发挥智治的支撑作用,围绕惠民兴业善政,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工厂等应用场景,提升城市的内生进化动力。四是精美环境。把绿色作为底色、生态作为基因,加快推进绿色港口、绿色园区建设,高标准建设“871”工程,大力实施海、河、湖改造工程,保护好“一屏一带三大湿地五条廊道”生态资源,讲好滨海新区绿色发展故事,打造滨海新区生态名片、绿色品牌。

6.实施“五大战略”。一是实施“创新立区”战略。坚持以政为引、以用为立、以转为要、以企为主、以人为本,重点抓好包括海河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中国信创谷、北方声谷、生物制造谷、特色细胞谷,新基建、新平台、新生态、新政策在内的“一室一心四谷四新”建设,加快建设科技强区。二是实施“制造强区”战略。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1+3+4”产业体系,坚持项目为王,全力引育新动能,加快建设主题园区;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石油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和新材料转型、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车转型、装备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品牌服务、供应链金融等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核心、高端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三是实施“改革活区”战略。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根”和“魂”,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来谋划设计改革,重点围绕要素市场化改革、法定机构改革、市场主体改革等领域,探索推进一批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四是实施“开放兴区”战略。坚持以自贸试验区“升级版”为引领,抢抓RCEP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的机遇,发挥“双港”和中欧班列等贸易通道优势,加快建设贸易结算中心,发展平台型总部经济,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双向市场,打造全球消费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重要承载地;对标国际一流自由贸易港和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投资、贸易、金融、数据等集成创新,加快实现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构建更高能级“双循环”战略支点。五是实施“环境优区”战略。以适配企业、新发展格局、新产业、新人才需求为导向,强化“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理念,坚持“马上办、钉钉子”的作风,加快推动诚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新一轮放权赋能,持续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稅费成本、办事成本,构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市场化营商环境,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

三、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为高质量建设美丽“滨城”提供坚强保障、凝聚磅礴力量

美丽“滨城”建设关键在落实,核心是共同。滨海新区建设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共同缔造,共同苦练事功、共同勤奋敬业、共同提神聚气,以共同之力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以“十四五”规划为总抓手、《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关于加快建设美丽“滨城”实施意见》和年度行动计划为具体方案的任务体系,确保落实到岗、责任到人。健全“领导小组+工作专班”的领导机制,构建专项工作牵头部门与配合部门协调联动体制,确保全区“一盘棋”。把美丽“滨城”建设作为培养锻炼考察干部的战场,用好“三考合一”指挥棒,形成全周期、全流程的督查考核方式,提升考核评价的精准性、实效性,确保各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如期实现。

2.凝聚共同力量。坚持共同缔造理念,凝聚美丽“滨城”的最大公约数,形成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要推动社区共建,推广“创城”攻坚中先进社区的经验做法,充分调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积极性,真正做到“社区是我家,美丽社区靠大家”。要推动园区共建,以企业为主体成立园区共同缔造理事会、业主委员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推动企业与政府共创良好适配的主题园区环境。要推动新区共建,把企业和群众的共同需求作为推进共同缔造的关键,深入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基层办实事”活动,做好有益于“滨城”发展的事,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建设美丽“滨城”。

3.发扬“三牛”精神。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精神,坚持主要负责同志既挂帅又出征,身先士卒、现场督战,当“领头牛”;全区上下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重实绩、讲实效,做实干家。发扬创新发展拓荒牛精神,传承好滨海新区拓荒基因,保持把荒原变沃野的闯劲,敢于“跳起来摘桃子”,坚持不折不扣抓落实,不待扬鞭自奋蹄,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断掀起“二次创业”热潮。发扬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不畏艰苦、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知重负重,做到本职工作要担当、创新发展要担当、关键时刻要担当、为担当者担当,使出牛劲牛力,砥礪“犇”向新征程,奋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滨城”。

新时代唯奋斗者进,新征程唯实干者胜。滨海新区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担当作为,拼搏实干,加快建设美丽“滨城”,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滨海新区建设发展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天津滨海新区蓝白领公寓盘活与统筹
区域发展篇
推动滨海新区检察调研工作全面上水平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形象认知度调查报告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