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炕围画的工艺和传承

2021-06-20 11:25宋蓓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艺术语言

宋蓓

摘 要:在我国的山西民间,存在着一种本土艺术文化——炕围画。炕围画是一种独特艺术形式,其主要的用途是用在室内土炕周围的墙壁发挥装饰作用。炕围画这一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炕围画大部分出自于山西民间的艺人之手,随着土炕渐渐减少,炕围画这一传统艺术的生存和传承面临着很大的危机。文章从山西炕围画的工艺手法、造型语言和对炕围画的保护与传承三个方面,对其做一个系统的探究。

关键词:炕围画;工艺手法;艺术语言;保护传承

在我国的北方农村,以前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土炕的存在。土炕对于南方人而言可能是闻所未闻的,它是一种抗击寒冬的有利家具,既可以用来取暖抗寒,也可以在其上吃饭、睡觉。土炕凝聚了我们伟大劳动人民的智慧,而炕围画则是围绕在土炕周围的墙壁之上的绘画艺术,体现出了一种民间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工艺,让普普通通的土炕变成一种艺术品。炕围画不仅具有装饰功能,也增添了农村家庭的生活情趣,这就是炕围画存在的形式和意义。

炕围画又被称为墙围画、墙围,其大多数存在于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的农村民间。尤其是在山西省,炕围画曾经是被人们很普遍运用的一种装饰艺术,是一种山西民间常见的室内装饰艺术画。作为山西地方文化中地域性很强的造型艺术形式的分支,炕围画以颜料打底,用色彩画花,图案既工整有序又乐趣横生。其色彩鲜艳明亮,而且坚固持久,日常如果弄脏了,用湿布擦拭,便可使其光亮如新。所以,炕围画很受人们的欢迎,在山西的晋东南地区,如吕梁地区、晋中地区、忻州地区和雁北地区均有分布,尤其是原平和代县的炕围画最为出名。山西的炕围画的工艺技法和造型都很精细,也很考究,并且十分有特色。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四合院、平房和窑洞,现在都变成了高层的住宅,在这样的变化中土炕也在渐渐地消失。基于这样的原因,炕围画逐渐失去了土炕这个载体,其实用价值也就随之而消失了。这使得炕围画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的生存以及传承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值得庆幸的是,在最近几年,社会各界重新对传统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与保护,在这个大的趋势下,炕围画也开始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研究山西的炕围画,不单单是简单去研究它的图案纹样、工艺技法,也应该探究炕围画所独具的时代印记,它应该是我们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一种意识形态的载体。在炕围画急剧减少的今天,我们对其进行保护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应当探索炕围画艺术的新的发展方向,从而对炕围画这种即将消失的艺术文化进行保护以及传承。

一、山西炕围画的工艺手法

在山西,人们称炕围画为“炕围子”,它其实是一种民间的装饰的艺术,不过它除了装饰的作用外,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起到防止土炕周边的墙皮脱落、避免墙灰蹭脏衣服和被褥以及区分土炕周围墙体的功能分区等作用。炕围画基本来自民间艺人,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家装了,因此优秀的炕围画艺人也是备受欢迎和尊敬的。

炕围画最初起源于我国宋代,当时的人们是在条形纸上用两三种简单的色彩绘制成图案,并且贴在土炕的周围。而今,炕围画的工艺已经发展得非常精细考究,令人惊叹。

人们在土炕周围上先涂出约两尺高的围子,然后在上面画各式各样的边框,在中间预留出空白,再画上图案。一名优秀的炕围画艺人不仅要有扎实的工艺技术、认真端正的态度,也要有创新的能力。具体的炕围画操作是先在墙体上面打腻子,再用砂纸打磨,使得墙体变得平整,再粉刷一遍,使墙面便于上色,然后进行作画。有的先在特制的麻纸上作画,也有的直接在墙上作画。墙体基础做好后,进行“平线”,用尺子量出“边道”和“空”的尺寸位置,保证炕围画与炕的边沿是水平的,接着就是布线和起稿了。关于上色,传统的炕围画用的是石色,需要自己研磨、过滤、加胶矾后才能使用,这种颜料很持久,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上色时,首先上面积大的底色,要保证均匀无色差,然后根据房屋主人的要求喜好绘制“边道”和“空”,接着要用胶矾水刷两遍来进行固色,最后要刷清油让炕围画变亮和光滑(图1)。

炕围画分为炕上画、墙围画和锅台画这三部分。其中炕上画是主体,炕围延伸出来的部分是墙围画,锅台画则是在炕的旁边,位于灶台上面。这三个部分的底色是一模一样的,而图案中的构思则略有不同,从而来达到区分不同功能区的作用,也起到了分界线的作用。

炕围画具有独特的构图法则和形式:上下的两组被称为“边道”,其设计和安排则决定了炕围画整体的布局。“边道”的中间用几何图案分割成“空”,在“空”的两旁绘制图案和“边道”相配,炕围画具有对称的形式,采用上下左右相呼应的画法,有主次虚实之分,构图完整圆满,寓意着生活团圆美好。这是炕围画独有的构图方式。

二、山西炕围画的造型语言

炕围画的图案纹样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工字纹、竹叶纹、回字纹、玉带边、竹节边、福寿边、鹤寿边等。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装饰纹样,使炕围画体现出色彩丰富和立体变化的审美观感。

民间美术讲究“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炕围画也不例外,每一种图案纹样都蕴含着幸福美满的美好寓意。如金玉满堂边,是由多条金鱼绘制而成的,在民间,老百姓用“金”和“鱼”的谐音来隐喻生活可以财源滚滚和金玉满堂。再如回字纹(图2),因图案同“回”字形相似而得名。回字纹有的是单独排列组合,有的则是以正反相连的形式进行排列组合,这种纹样也寓意着生活幸福、長长久久。

炕围画的题材多种多样,精彩丰富,如戏曲、历史典故、民间故事以及山水花鸟等,绘制的故事有《西厢记》《桃园结义》《嫦娥奔月》《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在表现手法上多以工笔画为主,很考验炕围画艺人的基本功,画面也很细腻精致。炕围画也有以歌颂人民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题材,如“大好河山”“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炕围画的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有时髦美丽的女性、搞怪可爱的孩童,甚至卫星火箭、高楼大厦等也都成为炕围画的题材内容。虽然说炕围画的题材开始千变万化,但还是其传统的图案纹样才是最受人们欢迎和钟意的。因此,不难看出,炕围画这一民间艺术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三、山西民间炕围画的保护和传承

随着时代的变化,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取暖方式的进步,土炕也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因此,炕围画也变得越来越少。经过在山西各地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炕围画绝大多数是留存在一些高龄老人家中的,或者是在一些破旧的无人居住的房屋中。受这一大趋势的影响,炕围画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迫在眉睫。

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在现如今受到多元的文化冲击,炕围画的保护和传承也随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年轻一代对老一辈艺术和文化的传承意识较为薄弱,再加上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少,使得炕围画逐渐没落,相关的老艺人大约都已六十岁的年纪了,年龄最大的已经八十多岁了。这些民间艺人们没有相关的生活保障,生活清贫,而没有年轻血液的注入,炕围画也面临着濒临绝迹的窘境。近几年,在全国对民间艺术高度重视的浪潮中,在山西的代县、繁峙、原平等地,炕围画已经开始被一些艺术的商业机构所关注,他们试图探究炕围画新的出路,比如原平的民间企业家成立的原平炕围画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它将山西的炕围画做成了当地的一种旅游产业,邀请老艺人们成为专职的炕围画画师,使得他们有了可观的收入,也可以专注于对炕围画的创作和研究。近几年,也有许多炕围画的老艺人开始收徒并且以微薄的学费甚至免费去无私地传授技艺,炕围画的传承与绵延也从而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在众多民间的艺术逐渐走向消亡的今天,我们年轻一辈的艺术工作者和社会各界都十分揪心且想贡献一份力量,我们有责任通过共同努力来让这些充满美好记忆和寓意的传统民间艺术再次向世人展示其独有的魅力。

炕围画是三晋大地一门土生土长的艺术门类,每一组炕围画都饱含着浓浓的人民智慧和乡土人情,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

山西省已将原平的炕围画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炕围画也因此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相关组织机构的关注。80后、90后的青年艺术家应该结合现代的艺术形式来对炕围画艺术进行再创作,从而抢救炕围画这个充满乡情的民间艺术形式,发挥其当代的艺术价值,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探索炕围画的开发与创新。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炕围画的保护和传承,使其以新的形式得以发展,从而让世世代代的人们都可以欣赏这一民间艺术。

参考文献:

[1]古月,李薇.中国传统纹样图鉴[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

[2]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3]張道一,廉晓春.美在民间:民间美术文集[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

[4]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艺术语言
白族医药传承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岸然的形象?唯美的语言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唐陵雕塑数字化保护研究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初探桂林本土画家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形成
民族地域性版画的可行性发展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幼儿园美术活动浅谈
平果嘹歌的文化生态壁龛探究
《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