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材料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1-06-20 01:58王麟卢芳芳苏铁青
绿色包装 2021年2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王麟 卢芳芳 苏铁青

摘要:《包装材料学》是包装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为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的,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在《包装材料学》这一专业核心课中实施思政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针对目前该课程在思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和教学考核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提高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效果,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包装材料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2.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0 (2021) 02-0038-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905079),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20年度“课程思政”专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KCSZ-202008),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博士科研启动资金资助。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Packaging Materi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WANG Lin, LU Fang-fang, SU Tie-qing(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 School of Packaging and Printing Engineering, Henan Zhengzhou 450046, China)

Abstract: Packaging materials is a fundamental core course of packaging engineering. With the fundamental task to foster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Aiming at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the course, this paper reforms the four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teaching assess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effects, realiz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teaching, value guidance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achieve the education goal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Keywords: packaging Material;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引言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大学生价值理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在“互联网+”时代,在社会多元价值交织、渗透的复杂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渠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使各类课程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的效果。

《包装材料学》是包装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课程全面系统地向学生讲述纸、塑料、金属等包装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在国家、学校的大力倡导和有力推进下,任课教师于2018年开始初步探索《包装材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课程思政元素引入肤浅。在《包装材料学》课程教学中,虽然加入了课程思政的元素,但这些思政元素大多都是浅显易懂的,只是在教学中被简单地谈及,思政元素的引入有时也只体现在课程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或者某个部分,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的思考,会出现“说教有余、说理不足”的尴尬现象,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课程思政效果有待提高。

2)课程思政的时间有限。《包装材料学》课程总学时是48学时,教学内容主要涵盖纸、塑料、金属、玻璃和陶瓷、包装辅助材料、复合与功能包装材料,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课程内容,并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就会出现课堂上知识讲解时间多、而课程思政时间少的问题,从而不能保证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及其育人效果。

3)实验教学中不重视课程思政。《包装材料学》课程中有8学时的实验教学环节,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更多的是“言传身教”,即先给学生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和要点,然后给学生进行现场示范,最后由学生自主实践练习。这种实验教学方法虽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的思维能力、对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但是课程思政元素在实验过程中贯穿、体现地较少,不能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与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4)考核评价中缺少课程思政的影子。《包装材料学》的考核体系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比45%。虽然在教学评价中注重过程考核,但由于课程思政实践还处于尝试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大都停留在对学生的知识记忆、理解和简单应用水平的测验,缺少对课程思政方面的考核,从而使“德育”成效缺少衡量判断的依据,不仅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不利于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

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结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本课程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和教学考核四个方面出发,对课程思政进行探索和实践,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1 坚持育人为本,优化教学内容,深挖课程思政育人元素

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是核心环节[2]。本课程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采用时刻紧扣专业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紧密联系当前重大时政热点、及时解决学生对一些思政热点问题的误区或理解偏差、客观分析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足等方法,深入挖掘本课程蕴藏的课程思政元素,优化教学内容,将专业知识点和课程思政点融为一体,让学生明白知识点背后的思政逻辑和价值判断,做到“溶盐于汤”的效果。《包装材料学》共包含7章的教学内容,每章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思政教育目标如表1所示。

2 坚持学生中心,创新教学模式,保证课程思政实施时间

通过分析学情,认识到本课程学生的个性特点一般表现为基础较差但思想活跃、自尊心强但自信心弱、目标不高但讲求实际等,且作为网络原住民,他们的知识获取方式已经发生变化,更喜欢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根据上述学生特点,课程借助学习通“一平三端”线上教学平台,自建网络教学资源,采用“课堂重难点精讲、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后学习通辅助、课程思政主题讨论”的教学模式,实施“互联网+”教学,线上线下齐发力,不仅能保证课程思政的实施时间,而且能让课程思政以更年轻的方式和更具时代感的手段,被学生接受和喜爱。本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将自建的网络教学资源分为教学基本文件、ppt课件、课程视频资料、实验操作视频、课程相关资源等五个板块的内容(如图1所示),既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又有助于学生扩宽知识面和视野,增强课程思政效果。

3 坚持知行合一,加强实验设计,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不仅非常重要,而且也非常必要[3]。本课程中将实验课分成调研、实践和总结三个阶段来进行,加强实验过程设计,并注重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入。以“塑料薄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实验为例(如图2所示),实验前即调研阶段,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确定PE、PP、PVC等塑料薄膜的预处理方法及裁样要求,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并融入“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课程思政元素;实验中即实践阶段,向学生讲解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的使用方法,学生对塑料薄膜进行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守实验规范,提高专业素养;实验后即总结阶段,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并对“薄膜结构决定其应用”这一逻辑关系进行引申,告诫学生个人能力取决于学习和努力,教育学生要努力學习。通过以上实验教学设计,能尊重学生实验课堂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满意度和课程思政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综合实验素质,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4 坚持目标导向,丰富考核方式,体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教学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导向性指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为导向,从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方面入手,采取多种考核方式,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在平时成绩考核中,通过学生在学习通上自评、互评打分方法,对学生的思政话题讨论评价;同时在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且问卷调查中主要涉及与思想品德相关的问题,从而评估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成长。在期末考试中,减少识记性知识内容的考核,加大材料分析题、论述题和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弱化死记硬背,强调活学活用。

5 结语

通过以上探索实践,能有效地将思政教育真正融入到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探索出适合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使学生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情操、健全人格、精神追求、科学思维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思想素养得到加强,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完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

参考文献:

[1] 张威. 高校自然科学课程体现思政价值的意蕴及路径探索[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6:56-61.

[2] 陈华栋,苏镠镠. 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设计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J]. 中国高等教育,2019,23:18-20.

[3] 刘发,赵洪运,于静泊,杨海峰. 浅析实验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20,11:383-384.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