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椽大笔记录时代风云翰墨丹青传承初心使命
——人民日报重大历史事件新闻报道的回顾与思考

2021-06-21 09:37夏康健
传媒评论 2021年5期
关键词:头版银山金山

文_夏康健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号召与要求[1]。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上连党心,下接民心,在七十余年的办报岁月里全景记录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每次重大历史事件,深刻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和各条战线取得的历史巨变。翻阅一份人民日报,就是翻看一部党的成长历史,翻看一部新中国变迁史,翻看一部改革开放史,翻看一部社会主义发展史。从开国大典到新时期改革开放,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从中国梦的提出到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人民日报始终坚持与时代同轨、与人民同行,勇立时代潮头、回答时代之问,用一篇篇精彩的新闻报道记录时代风云,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与难忘瞬间。

一、展现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勃勃生机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如何激发起全国人民的精、气、神,成为了当时我党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和工作目标。在这一阶段,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不仅充分展现了新中国蓬勃向上的社会风尚和精神面貌,也为刚刚翻身解放的人民大众带来了昂扬士气。

1.报道新中国成立,凝聚举国上下亿万人心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1949年10月1日下午,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在这一难忘时刻,人民日报认真筹备组织,展开密集报道,充分展现了国家新气象,为团结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摇旗呐喊,贡献力量。

人民日报究竟是如何展开报道的呢?就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人民日报在显著版面不断报道大会进程,为开国大典预热。9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是《毛泽东开幕词》,第二条是新华社通讯《中国人民政协开幕》。在版面的左下位置,刊出人民日报社论《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评论语词威严,文风豪迈,这样写道:“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9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继续登载重磅新闻,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定都北平并改名北平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为五星红旗六个议案,并在次日的头版上刊登了五星红旗的制法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谱。

1949年10月1日下午,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10月2日,人民日报精细运筹,巧用通讯和评论组合的形式,多角度展现开国大典盛况。人民日报头版刊登新华社通讯详细介绍开国大典的全景,通讯现场感强烈,至今读来仍有身临其境之感:

“阅兵式接近结束时,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无数的彩色火炮从会场四周发射。欢呼着的群众在阅兵式完毕后开始游行……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象火龙似地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2]

在当日头版左下角,人民日报刊登了社论《不可战胜的人民国家》,行文生动详实,准确点明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文章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奋斗的理想业已成为伟大的现实,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的空前大团结已经产生了中国人民自己的空前强有力的政府。”

2.报道抗美援朝,汇聚保家卫国的磅礴力量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这一时期,人民日报刊载了多篇战地英雄的人物通讯,在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产生巨大影响。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令无数读者落泪。作家魏巍来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采访,他从20多个最为生动的故事中选定了3个最能代表英雄本色的典型案例,作品一气呵成,文章被破例放在《人民日报》头版社论位置发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经发表后便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除了这篇通讯外,还有多篇战地通讯产生了很大影响,比如关于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报道。1952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黄继光舍身炸敌堡扫清进军道路》,首次报道了黄继光的事迹。12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长篇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字里行间浩气长存,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抵住了正在喷吐着火焰的两挺机关枪”的精神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开国大典盛况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3.报道社会主义建设新实践,奏响昂扬奋进的时代凯歌

谈到这个时期的人民日报新闻报道,不可绕开的是穆青、冯健、周原所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这篇通讯。在通讯上方,写着“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整篇通讯话语朴实、感人至深,发表后产生了巨大影响。文中话语,比如“‘干部不领,水牛掉井’,要想改变兰考的面貌,必须首先改变县委的精神状态”“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等,至今仍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后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还收进了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科书。

值得一提的还有,1966年4月21日,人民日报2版刊登了一则新华社通讯《毛泽东思想指引林县人民修成了红旗渠》,报道了“人造天河”红旗渠竣工通水的消息。这篇报道充分展示了那个艰苦奋斗和意气风发的时代,红旗渠的建设事迹和精神也永远铭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册上,熠熠生辉。

二、讲好改革开放年代的新故事

坚持党的领导,实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如何讲好改革开放的故事,是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命题。在这一阶段,人民日报紧扣时代脉搏,及时报道传递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

1.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记录历史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整版刊载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这篇报道意义重大,影响非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思想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经济建设作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人民日报积极行动,主动作为,报社推出的一系列相关报道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人民日报在次日头版刊登社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点明了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的新目标和新主题。文章指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全国八亿人民和全党三千六百万党员的迫切愿望,对于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显著地改善人民生活,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文章旗帜鲜明提出,“全体干部、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要动员起来,跟上客观形势的发展,在思想上来一个大解放”,实际上吹响了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号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也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幕徐徐拉开。农村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创办经济特区等一系列创业创新之举接连涌现。

2.报道邓小平南方谈话,再举改革开放大旗

1992年3月31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深圳特区报文章《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3月26日,深圳特区报率先发表该文,新华社也在3月30日全文播发了文章。文章以“南国春早。一月的鹏城,花木葱笼,春意荡漾。跨进新年,深圳正以勃勃英姿,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起笔,暗喻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在大江南北浩荡。邓小平南方谈话阐发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如同一股强劲东风,驱散了当时思想认识上的迷雾,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把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了一个崭新阶段。

3.报道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

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奋勇拼搏,居于金牌榜首位,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2008年8月9日,人民日报全彩展现北京奥运会开幕盛况。通篇新闻通讯豪迈大气,精彩纷呈,开篇就这样描写奥运会开场盛况:

“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吟诵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五千年文明古国对世界各地奥运健儿和嘉宾的欢迎。五彩的焰火沿北京南北中轴线次第绽放,呈现出象征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29个巨大脚印。一个个燃烧的脚印穿过夜空,一路向北,在国家体育场上空幻化成飞泻而下的繁星,在地面汇聚成闪闪发光的奥运五环,被空中轻盈起舞的‘飞天’仙子缓缓提起……充满浪漫情调和独特创意的奥运五环展现方式,让现场观众深受感染和震撼。”[3]

三、全景记录新时代的伟大征程

1.报道十八洞村,吹响脱贫攻坚的号角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部署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呈现新局面。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强调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标志着我国扶贫方式的重大转变。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考察调研,他与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时指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人民日报在2013年11月6日头版推出报道《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 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十八洞村的考察调研进行了及时报道。

2.报道总书记演讲,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随着国家发展进入新的征程,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重要内容和新闻报道题材。2013年9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新闻《弘扬人民友谊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报道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重要演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事实上,这不是人民日报第一次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早在2006年4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新闻《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报道了总书记在浙江省生态建设领导小组会上的讲话。讲话雄遒有力,通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讲话开篇,他就指出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统一关系:“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

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三阶段论,生动揭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演进规律和深刻内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5]

3.报道党的十九大,凝聚起团结、奋进的时代伟力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280人,特邀代表74人,代表全国8900多万党员。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党的十九大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郑重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一思想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围绕党的十九大,人民日报推出了一系列报道。2017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通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详细报道了会议盛况和总书记的讲话。通讯题目套红,报眼位置套红写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随后的人民日报各版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从各个角度展开报道。2017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报眼位置是《面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报告诞生记》,头版底栏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整个版面气势恢宏,结构清晰,引人入胜。

2020年1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

4.报道防疫抗疫,宣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疫情爆发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从大年初一起,先后主持召开了14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4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多次党的重要会议,周密部署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疫情就是命令,就是信号。2020年1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报眼位置刊登新闻《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1月25日大年初一,人民日报头版刊登报道《紧急驰援 共赴时艰》,报道了北京、上海、江苏、四川等地医疗队伍连夜驰援湖北、保卫武汉的故事。1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二版几乎全部刊载了抗疫报道。1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报眼位置刊登评论员文章《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文章指出,“和平的年代没有硝烟,但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同样考验着每一个人。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必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当日头版右下角刊登新闻《武汉力保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报道了武汉医院床位情况,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了生命至上理念的温暖。图片新闻《驰援》,报道了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登机支援武汉的新闻,令人振奋。1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报道《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自此,“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成为每一名党员心中恪守的原则。据不完全统计,1月21日至4月9日武汉“解封”,人民日报共刊出抗疫相关报道1216篇。

新闻给人以启迪,历史给人以智慧。回顾和学习人民日报的历史,既是学习党史,汲取历史经验,也是感悟时代精神,坚定奋进方向。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从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中体悟初心使命,汲取前行营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一份新闻人应有的智慧与力量。

猜你喜欢
头版银山金山
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金山农民画
佐渡金山祭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黑龙江伊春:守着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天空之城
超萌大头版《来自星星的你》
《纽约时报》头版登广告应对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