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党报之长 借融合之势 传内容精品浙报《深读》 唯深耐读

2021-06-21 09:37刘伟李雅南李建
传媒评论 2021年5期
关键词:浙江深度

文_童 健 刘伟 李雅南 李建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天下文章,唯深耐读。

今年,新闻专栏《深读》,已经走进第三个年头了,成为浙江日报一个以精品内容生产支撑媒体深度融合的品牌栏目。截至2021年4月底,该专栏共推出深度报道720期,以高质量、深阅读、快传播,逐步成为党报内容品质化的一个高地,获得读者和同行的广泛好评。

互联网时代,一个以深度报道为内容形态的新闻专栏为何能持续不衰,这与《深读》专栏坚持“内容为本”和灵活的互联网化传播策略是分不开的。

应对时代之变 打造思想盛宴

浙江日报新闻专栏《深读》创办于2019年1月2日,是该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新一轮改版中应对互联网时代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坚持内容为本,依托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精品生产优势,扬长避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产物。

该专栏推出以来,以每周4至5次的频率,以整版规模,刊发解释性、调查性、预测性等长篇报道及其配套的专家点评、记者手记、图片、图表等,长短结合,图文并茂。在题材选取上,《深读》专栏以品质化标准选择稿件,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各大领域,最大限度地整合报社优质资源,做强做精做深内容。

思想性是党报深度报道的灵魂所在。《深读》专栏推出以来,重视编辑策划引领,在互联网时代鲜有独家新闻的情况下,它以独特视角,深邃思想,导向鲜明,打造党报舆论阵地建设的话语权。

调查性报道是《深读》凸显思想性的重要路径。在2020年春耕农事关键期,《深读》策划了独家调查性报道《疫情冲击下的农民增收调查(上、下)》。记者以小分队形式前往杭州、温州、金华、衢州、台州、丽水等6个设区市,通过一周时间分组对20余个村庄蹲点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素材。报道不仅探讨眼前的助农增收工作,更着眼长远,为增强农业、农村长期抗风险能力、完善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提出了好建议。

推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是浙江省域治理一体化的重点所在。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浙江提出要把握新的机遇窗口期,以山区跨越式发展,为全省发展注入新的更大增量。其中一项任务,就是推动26县建立“美丽+智慧”特色经济体系,成为全国绿色发展先行标杆。山区县如何高水平挖掘利用自身优势,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浙报记者深入多地调研,观察浙江山区26县跨越式发展之路后,推出了专题调查报道,受到读者和行业部门的点赞。

回应社会热点 追求好看及时

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经济社会热点,关注基层创新实践,在深度回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中,充分体现采访挖掘“深",表达方式“活",而新闻性、可读性,则依然是浙报《深读》不懈追求的根本所在。

回应社会热点,及时反映社会之变。

2019年1月4日《深读》推出报道《我省专门出台文件划红线 为干部房产交易套上“紧箍咒”》,由头是浙江省出台防止领导干部房产交易违纪违法行为规定,但《深读》则别开深挖视角,聚焦领导干部违规房产治理,以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解读低买高卖、象征性付款、借款购房等违规行为,传播数据超过同期稿件7倍。

而《我省集中澄清一批不实信访举报,查处一批诬告陷害行为 理直气壮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则深度解析浙江这一激浊扬清的创新之举,为中国之治探索提供样本。

2019年暑假期间,浙产网络首播剧《长安十二时辰》成为暑期档爆款。稿子聚焦这一文化领域的热点事件,及时进行深入剖析。这部网络热播剧的魅力何在?又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对于浙江影视剧的发展又有哪些意义?文章对这些问题都给予了一一解答。版式设计上编辑别出心裁,通过对几张剧照的精心组合,视觉效果令人惊艳。

2020年3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深读》推出策划报道《与时间赛跑,与疫情赛跑,数字浙江赢得先机——健康码,如何从杭州跑到全国》,记者从研究团队,到主管部门和疫情防控部门,深入采访挖掘,如同剥笋一般,揭开了数字浙江的创新之举,是如何为全国疫情防控作出贡献的,同时以记者手记——危中寻机,健康码只是开始,作为新闻的延展,有节有度,有前瞻性。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深度报道也要加强新闻时效性和可读性。浙报很多《深读》作品就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以当日新闻为由头切入,图文并茂,力争做出深一度的快速反应,充分体现了党媒工作者践行“四力”的意识和实力。

如《从陆地接轨到海上接轨,浙沪再度携手开发小洋山一一两个“世界冠军”的握手》,文章聚焦世界第一大海港宁波舟山港和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上海港联手开发小洋山的当日重大新闻,全方位分析这一重大合作后面的背景故事、最新进展以及美好前景,同时配发的专家言论《高质量推进浙沪一体发展》,精准揭示了这一合作的重大意义,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版式设计创意是两个人握手的漫画体,既体现了文章主题又让版面更加好看。

文泰高速项目是浙江省实现“十三五”陆域“县县通高速”目标的最后节点工程。通车第二天,《深读》见报了整版报道《文泰高速公路通车,浙江进入陆域“县县通高速"时代——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从道路建设历史、沿线百姓获得感、项目建成意义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解读,立体报道了这条高速公路的背景和重大意义。组版过程中,编辑精心编排,反复打磨标题。主稿之外,配发链接报道,介绍了浙江省交通网的重大工程,并解读其意义、影响,丰富了版面的信息含金量。

《新安江水库泄洪背后的浙江治水“秘笈”》则由罕见的九孔泄洪关注焦点切入——2020年梅雨季,新安江水库泄洪水量创下“历史最高”;泄洪给钱塘江下游造成的压力也是罕见的,一时间牵动全国网友关注。该报道从水库泄洪有何作用,洪峰叠加怎么化解,三江汇聚如何避险等角度,答疑解惑,揭露在这次新安江水库泄洪的背后的秘密。在版面编排上,一张泄洪的大场景照片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并用数据图表的方式对浙江水利工程进行介绍,答疑释惑,清晰明了。

《用“金钥匙”破解发展难题,2020年度全省改革创新实践案例揭晓——50个案例,读懂浙江改革新突破》等文章,也是通过当日新闻切入的解析性报道,以服务性贴近性见长——2021年1月28日,备受瞩目的2020年度浙江省改革创新实践案例揭晓。这项评选受到广泛关注,因为它并不只是一种结果,更是一种导向。读懂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知晓浙江改革过去一年达到的高度,更能廓清浙江改革未来前行的方向。1月29日,《深读》第一时间报道了入选的案例有什么特点,取得了哪些重要突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

重视融合传播 提升舆论影响

重视全媒体深度融合传播,将党报深度报道优势转化为点击量、点赞量,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浙报《深读》的又一大特色。

除了文字稿,《深读》的许多报道都配有短视频,让“大而重”的长篇报道,以“小而美”的姿态在客户端与互联网用户见面,这些视频有趣又有料。

以对南宋德寿宫遗址的报道为例,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2020年12月28日)当天,浙江新闻客户端首发《视频丨沉寂800年后重见天日 南宋德寿宫了解一下》,报纸则紧随其后,推出深度解读《一座德寿宫几多南宋史》。这组深读报道做到了移动优先、两端联动,速度和深度兼具,生动展示与权威解读相得益彰。

另如探访杭州数字经济新十景的报道,除了版面,系列视频于2020年10月9日至10月27日,在浙江新闻客户端《数一数二》栏目呈现。这组视频为90后记者亲历新十景的VLOG,清新活泼,与严肃的版面报道互为补充,受到互联网读者的欢迎。

除了视频,编辑还对《深读》见报稿进行二次提炼加工,制作成长图、H5等,使之更适合新媒体阅读和传播。同时,《深读》文章还在各头部互联网平台进行分发,形成再次传播。由此,《深读》作品出现单篇深度新闻融合传播后全网阅读量过亿次的爆发力。

2020年3月9日刊登的《西湖大学相关研究成果登上美国〈科学〉杂志——深度揭秘新冠病毒侵染人体那一刻》,正是《深读》作品的“流量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公众对相关领域科研成果的期待极高。美国东部时间3月4日,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西湖大学周强实验室的研究论文。为了让艰涩难懂的科研论文飞入寻常百姓家,记者采访了周强团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一研究的重要价值,并配发大咖点评。在版面编排上,通过一组漫画形式的科普长图,科学、准确、通俗地向读者深入解读这一重大科学发现,引发新的阅读和传播热潮。

与这一深度报道相关的新媒体长图,通过浙江新闻客户端在全网首发,被人民日报微信、微博端等转发,全网有效曝光量超过1.04亿。

有些《深读》作品则是二次加工后再“搬上”浙江新闻客户端,以《深读绘》方式呈现。这些《深读绘》把四五千字的文字报道用长图画了出来,构思精巧,语言诙谐,深入浅出,更适合新媒体传播。《快递小哥,你在浙江还好吗?》《快!捉住这只“幺蛾子”!》和《把最后的心事安放妥帖 走进绍兴首个公益遗嘱库》的单篇阅读量均突破30万。

浙报《深读》专栏的开设在建设内容品质化、传播智慧化的进程中,也推动了媒体采编流程再造和机制体制变革,采编队伍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是主流媒体深耕深度报道领域,以己之长应对时代之变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浙江深度
“浙”十年:品读浙江文化 见证浙江变迁
智能穿戴或可增强深度睡眠
浙江神良种业有限公司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Mother
Task 2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双下沉、两提升”浙江医改提升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