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闻赋能的媒体价值新论
——以“贵州隆晴艺术扶贫”全媒体报道为例

2021-06-21 11:54文_陈
传媒评论 2021年1期
关键词:晴隆县宁海贵州

文_陈 醉

西行,2000公里。从浙江宁波出发,搭小车、坐飞机、乘大巴,换三趟交通工具抵达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接着还需经过一段蜿蜒险峻的盘山公路,最后拐进一条近年新修的羊肠小道,钻入山腹。

经历9个小时的旅途,海拔千米、藏于深处的定汪村才在我们媒体人眼前逐渐清晰起来。

脱贫攻坚这一必须打赢的战役,也是检验媒体锤炼“四力”的考场。此行,我们蹲点定汪村15天,近距离、贴身式地参与一场“贵州隆晴艺术扶贫”全媒体报道计划。脱贫攻坚是全社会的责任,媒体也责无旁贷,创新媒介参与扶贫的方式一直是媒体探索的方向。“贵州隆晴艺术扶贫”全媒体策划报道,贴近火热生活、走进群众心坎,创新开展全媒体传播。此次新闻行动在脱贫攻坚中的媒介表现,提供了媒体在新时代实现新价值的路径。

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是宁波宁海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结对县,两县结缘已有24年。就在2020年这一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两地脱贫帮扶行动也按下“快进键”,2020年8月16日,宁海以艺术为切口,在定汪村试验“村民帮村民、村民教村民”的“艺术扶贫计划”,即凭借艺术振兴蜕变成“网红村”的宁海葛家村,与晴隆定汪村开展艺术结对帮扶,跨越两千公里,共享艺术火种。

随之,浙江新闻客户端与宁海宣传部合作策划了“贵州隆晴艺术扶贫”全媒体报道计划,全程式、多维度地参与到宁海艺术扶贫晴隆项目中,充分利用媒体守望、教育、整合等功能,尝试突破媒体单一的“传播者”身份,积极作为,勇于创新,在脱贫攻坚中实践“赋能”、“桥梁”等等深层次的媒体价值。

擅用“镜子功能”,激发内生动力

“很奇怪,这段时间我像着了魔,每天做七八个小时手工,也没觉得累,回家后,只要有空就会把东西拿出来缝制,除了做饭,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做手工艺品上面……”这是定汪村村民周书情的故事报道后,她感觉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新变化。

宁海在贵州定汪村的这场“艺术扶贫计划”核心就是艺术赋能村民,即发动村民自己搞艺术,激发村民的主动性。可是,一开始定汪村民们对于用艺术改造落后面貌的实践并不积极,跟着干、“逼”着干,还有人反问:“艺术跟我有啥关系?”也有人摇摇头说:“我不懂艺术,也不会搞”……没有主动性,就不会有自内向外的创造力。像周书情在定汪村生活了三十几年,10来岁就开始学习刺绣手工,从来没想过这东西就是艺术,还能赚钱。

直到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周书情”们成为浙江新闻客户端开出的“隆晴播种记”、“隆晴小村变形记”等栏目的“主角”,近六十篇“小人物传”陆续刊发后,她们的内心翻起了波澜。

作为精神文化的传播者,主流媒体对人们的精神构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好比“照镜子”,看到媒体里的自己,会把媒体里的自己当作努力的目标。不报道,他们不会有这么清晰和肯定的认知。所以,在浙江新闻“贵州隆晴艺术扶贫”全媒体策划报道里,媒体试图将触角延伸得更长,聚焦普通人群的生活现状,更通过充满正能量的表达,来激发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而这种希望与信心需要“持续在场”,持续鼓劲,这也是“贵州隆晴艺术扶贫”全媒体策划报道的发力点之一,从艺术扶贫计划伊始,浙江新闻便全程跟踪和报道整个事件的进程,短短三个月时间,仅浙江新闻就刊发了六十多篇报道。

“桥梁纽带”汇聚社会力量

“这里是宁海巧娘、定汪绣娘联名款手作直播间……”2020年8月的最后一天,一场东西部扶贫协作爱心直播在各大媒体上亮相,让贵州晴隆县定汪村的织梦坊高光环绕。就连正在定汪采访的央视主持人也帮忙客串带货主播。

定汪村的这首场带货直播着实红火——三小时内,超5万人围观,卖出51481元。

平台直播,既是新媒体报道的一种创新,也是以新媒体为龙头,构建起覆盖全域的传播矩阵,以信息流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政策流,让精准扶贫的理念和信息更广泛地触达读者、更深层地触动用户。像定汪村直播,平台爆光的余波在此后的两个月内,带动定汪布艺产品10多万元的销售额。

媒体的传播属性,让媒体自带桥梁纽带功能,如何架好“桥梁”,用好“纽带”,是媒体在脱贫攻坚战中所需考量的价值表现。而要精准地汇聚起各方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就要深度挖掘好、报道好、包装好帮扶项目,“贵州隆晴艺术扶贫”全媒体策划报道侧重的就是一个个项目的宣传包装。

以“未来书院”项目报道为例,8月21日,定汪村民罗昌鸿的房子改造而成的“未来书院”正式完工,扶贫扶智,为定汪村全村孩子打造小小图书馆。浙江新闻除了报道这一事件外,陆续策划推出了《南开大学副教授吴立行:建“未来书院”,也算上我们一份力》、《定汪未来书院里的故事,让人大研究生落泪了》等系列报道,围绕着“未来书院”讲述不同人群与它的故事。

这其中,媒介以正面积极的方式发挥其“移情能力”,凝聚起公众的关注度,同时也打开公众参与扶贫的通道。短短几天,未来书院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捐赠的五六千册图书,到当年的10月底,这个“未来书架”行动,已为贵州晴隆县56个村建起“未来书架”。可见,媒介精准发力,汇聚起新闻扶贫的澎湃能量,在打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后一公里”上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晴隆县宁海贵州
晴隆县2021年老干、老教、关工委工作培训会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日月星
吃粽子
自大的小蚂蚁
民政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晴隆县关工委到三合村举办科普知识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