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校”螺旋互动下的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①

2021-06-21 10:17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省兵工科技创新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陕西高校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研究中心苏兵马天斌姬浩
商展经济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经管类产教螺旋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省兵工科技创新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陕西高校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研究中心 苏兵 马天斌 姬浩

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水平经管类研究生人才对社会发展也越加重要。大学作为培养经管类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传统的经管类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受到学科的限制,通常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参加实践和实训的机会相对较少,使得经管类研究生在实践中缺乏职业技能素质以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符。因此,需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来实现对经管类研究生的创新性培养。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印发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指出,产教融合是重大国家战略和改革举措的目标,必须深化政府、企业、高校三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促进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稳步发展。

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有研究中,国外研究学者一般认为企业的积极参与,政府在法律法规和财政方面的支持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的共同特点。其中Allan Klingstrom[1]认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将企业自身的生产与学校的教学内容紧紧联系起来。Harald Knudsen[2]认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相关合作方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高低。国内研究者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作模式方面,如万烨峰[3]构建了校企融合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理论,巩固了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和企业的核心作用;黄亚妮[4]认为根据企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参与度的不同,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分为不同的层次;陈然[5]通过三螺旋模型以学生培养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构建了一个人才培养模式;胡海峰[6]提出“产教融合、课岗对接、能力递进”协同育人模式。此外,还有对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研究,如顾绘[7]指出了产教融合相关的运行机制,并给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葛竹兴[8]通过概括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中的具体举措,提出了“双岗双职一体化”。祁志伟[9]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构建了“平台、模式、环节”紧密相关的三螺旋实践育人机制;沈梦[10]找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机制,并据此研究不同融合方式和合作方式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现机制;王士星[11]通过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概念的界定和特征的分析,设计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总体框架;柳友荣[12]认为产教融合需要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李华[13]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王慧[14]从政府、企业、职业学校三个方面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在现有研究中,对产教整合、校企合作方面的政府参与涉及较少。于是,本文基于三螺旋模型理论,以经管类研究生培养目标为方向,打破旧有的以学校为单核心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壁垒,构建政府支持、企业全程参与、学校专业引导、校企双向共同培养的政产校螺旋互动下的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2 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现状和企业对经管类研究生实践职业技能需求的调研和分析,找出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校企合作缺乏政府支持

在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没有制定相关实际可行的制度和管理方式,政府也没有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缺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立法研究工作来为校企合作提供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和学校对相关责任与义务没有划分明确,使得学校和企业在整个合作过程中常常出现管理不妥当、权责不明确等相关问题。

2.2 校企合作缺乏深度

在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均是通过学校计划来进行制定的,企业只是给研究生提供去企业实践学习的机会,并没根据自身对经管类研究生的专业需求来参与或提出相关意见到学校培养计划的制定当中,使得经管类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与企业自身的专业要求存在差异;校企合作中的“双导师”制度形同虚设,企业导师只是在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中挂名,而在对研究生的实际培养过程中并无任何参与。

2.3 校企合作观念存在差异

在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校企在合作过程中通常有合作意愿不强烈、合作观念存在差异的问题。学校认为在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企业应该有积极责任感参与到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外出学习和实践的相关机会;而企业认为与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并不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客观的利益,因此在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中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并且在实际的校企合作中,往往是学校积极去寻找与相关企业合作的机会,相反企业在此过程中缺乏寻求合作的积极性。

3 “政产校”三螺旋互动下的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构建与分析

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三螺旋模型为基础,通过深化政府、企业、大学三个主体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发展的关系,既能为高层次人才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全面提高经管类研究生综合素质,又能推进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改革。

3.1 “政产校”三螺旋互动下的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构建

结合经管类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构建以政府、企业、学校为支撑的外部螺旋,以科研能力、应用能力、职业素养为目标的内部螺旋的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双层三螺旋模式 (如图1所示)。

图1 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双层三螺旋模式

3.2 “政产校”三螺旋互动下的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分析

3.2.1 内部三螺旋的三个方面

内部三螺旋是科研能力、应用能力、职业素养的有机结合,在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目标中,三者紧密相连、相互作用,而三者之间相互交叉重叠的螺旋式上升关系,也正是经管类研究生人才培养不断发展的重要推手。

(1)科研能力主要表现在研究生在校期间知识的获取程度、自主发表论文数量和校企合作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及参与导师和企业相关项目的经历。

(2)应用能力是科研能力的转化和输出,经管类研究生的培养是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的,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让研究生在实习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应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转化到实践当中。

(3)职业素养中敬业精神和合作态度是每一个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条件,通过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职业素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

3.2.2 外部三螺旋的三个方面

在外部三螺旋模型中,政府、企业、学校都是经管类研究联合培养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也分别是政策资源、科技资源和科研知识资源的主体,其构成了经管类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外部三螺旋模型。因此,在经管类研究生联合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校和企业为双核心,并且加强双核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明确三者之间合作的义务和责任,培养经管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1)政府的主要职责:一是引导企业与学校积极开展合作交流,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参与经管类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制度环境;二是加强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相关立法研究,为校企合作提供法律支持与制度保障;三是加强对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资金支持,促进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改革。

(2)企业的主要职责:一是提高与学校的合作意识和意愿,积极主动与学校进行沟通与联系;二是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制度,促进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深入发展;三是为经管类研究生提供进入企业实习或学习交流的机会,建立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基地。

(3)学校的主要职责:一是探索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的新模式,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二是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双导师”师资队伍不断完善。

基于双层三螺旋模型的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科研能力、应用能力、职业素养方面的综合提升形成了螺旋上升的内部螺旋;政府、企业、学校以科研能力、应用能力、职业素养为培养目标而连接起来,形成了以政府、企业、学校为主体的相互交叉影响的外部螺旋。通过以外部三螺旋为支撑,内部三螺旋为前进方向,在内外三螺旋模型的交叉作用下提升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4 结语

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是内外螺旋共同作用的结果,外螺旋保障其运行,内螺旋推动其发展,内外螺旋相辅相成,通过螺旋互动凝聚合力有效推进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经管类研究生科研能力、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各方面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经管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推进经管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进一步深化,实现校企双赢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经管类产教螺旋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旋风“螺旋丸”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
奇妙的螺旋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