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耐挫力递进式培育路径策略研究①
——基于创业失败后续服务视角

2021-06-21 10:17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曹建斌
商展经济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源挫折创业者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曹建斌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是大势所趋,更是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当前高等学校都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任务,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的一堂思政大课,众多学生在创新创业的热潮中,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在高节奏、高压力、高风险的互联网时代,在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创业经历中,艰难险阻、挫折失败伴随着很多人,创业失败的挫折体验是他们必须面对的,且需要积极应对的。创业耐挫力的强弱,可以决定大学生创业者是否能成为连续创业者,并影响他们的成就大小。

1 创业耐挫力

“耐挫力”是心理学中的名词,指的是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耐挫力包括挫折容忍力或挫折耐受力、挫折赶超力或挫折排解力。挫折容忍力或耐受力是指忍受挫折、不肯退让的心理力量,是相对被动的;挫折赶超力或排解力是指摆脱挫折、积极进取的心理力量,是相对主动的。前者是耐挫力的初级阶段,为后者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后者是耐挫力的高级阶段,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可见,一个人的耐挫力对于前进动力、目标达成等具有重要意义。

“创业耐挫力”,顾名思义是指创业者面对创业挫折体验表现出的坚韧、力量、乐观等积极的心理状态,甚至是失败时,化解难题,攻坚克难,消除创业受挫给创业者产生的消极影响的能力。挫折体验是创业者创业道路上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更是创业者的一块“磨刀石”。面对挫折,创业者个体对挫折体验的耐受和排解能力各有不同:有不折不挠,砥砺奋进,涅槃重生,积极乐观,一步步迈向成功的;也有不愿正视,意志消沉,选择逃避,一蹶不振等消极应对的。创业者面对挫折体验的感知、应对,以何种心态、何种角度看待,决定着坚韧不拔、逆势而上,亦或萎靡不振、不思进取。研究显示,创业挫折体验对大学生创业者自身的影响体现在学业、就业、心理、人际、经济等多方面。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部分大学生创业失败后容易产生不良心理状态,面对就业择业,选择逃避,容易封闭交际圈,人际交往停滞不前,也容易滋生家庭经济危机、债务等问题。

2 大学生“创业耐挫力”现状调查

根据大学生创业耐挫力的操作性定义和维度假设,本文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加以处理分析,选择有代表性的条目并参考相关项目,拟定出大学生创业耐挫力的问卷项目。最终问卷包括坚韧水平、力量水平和乐观水平三个维度,共25个项目。其中坚韧水平13个项目,力量水平8个项目,乐观水平4个项目。对苏州4所省属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者发出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3%,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2.1 大学生“创业耐挫力”总分及各因素描述性统计结果

大学生创业耐挫力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各维度上的平均分均小于3分,说明大学生创业耐挫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表1 大学生创业耐挫力各因素项目数统计量描述

为了进一步探索差异来源,本文对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生源地和专业进行了差异性检验。

2.2 性别上的差异比较

对大学生创业耐挫力调查的各因素及总分在性别上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在大学生创业耐挫力调查中总分、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因子在性别上均无显著的差异。但通过调查得出,男生的总体得分(x =67.79)明显高于女生(=66.51)。

表2 大学生创业耐挫力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

2.3 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比较

对大学生创业耐挫力调查的各因素及总分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大学生创业耐挫力调查中的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和总分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均无显著的差异。说明是否是独生子女这个变量对大学生“创业耐挫力”的影响不明显。

表3 大学生创业耐挫力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比较

2.4 生源地的差异比较

为探索大学生创业耐挫力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情况,对生源地的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表4的数据分析,在生源地上,大学生创业耐挫力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平均分的考察中,各个维度上城市生源的得分都高于农村生源的得分。

表4 大学生创业耐挫力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比较

2.5 专业上的差异比较

在专业差异中,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力量水平的维度上有显著的差异(如表5),通过多重比较进一步探索差异的来源,结果显示(如表6),在理工类(=2.941)和管理类(=2.498)两个专业上呈现显著性差异(F=0.007,P<0.05),且理工类大学生创业的力量水平的得分要高于管理类,这说明,理工类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更具有专业支撑。

表5 大学生创业耐挫力在专业上的差异比较

表6 大学生创业耐挫力在专业上的多重性比较

综上所述,根据调研数据和访谈情况,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耐挫力呈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创业耐挫力总体偏弱,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创业挫折体验对不同背景的大学生创业者影响度各有不同;二是性别的差异,男生耐挫力明显高于女生,创业挫折体验对女生的负面影响大于对男生的影响;三是生源的差异,城市生源的得分都高于农村生源的得分,但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创业耐挫力无明显影响;四是专业上的差异,理工类的得分要高于其他各类专业,理工类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更具有专业支撑,创业耐挫力更强。创业挫折体验对艺术、经济等其他专业学生的负面影响大于对理工专业学生的影响。

3 递进式创业耐挫力培育路径

大学生创业耐挫力的形成,信心是关键,体现在其坚韧、力量、乐观水平上。创业耐挫力培育可遵从积极心理学的规律,提高认知与实际磨练相结合,遵从渗透性教育与集中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从学校、家庭、社会一致性原则,从认知调整、积极行为、心理锤炼三方面进行训练,递进式推进,以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心理学干预手段为具体实施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帮助创业受挫者重建信心,提升耐挫力。

3.1 认知调整训练

创业耐挫力的培育,不仅是为了增强创业本领,提高创业竞争力,而且更是为了锻造意志力,从而以科学奋斗成就幸福生活。大学生创业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认识到失败是创业途中的必经之路,且失败和成功一样对创业存在积极的意义。创业受挫与否既是客观状态,更是主观认知。客观的是创业成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暂未显现,主观的是看待创业经历的角度。从创业经验教训吸取、创业者自我提升的角度出发,所谓的创业挫折何尝不是另一层面的成功,大学生创业者必须要经过认知调整训练,以提高挫折的预见性,有效应对。

第一,认识到创业失败是普遍存在的,并不是某个个体所特有的附属品,任何创业者在创业的漫漫长途中都会遭受挫折,因此在创业失败时应坦然接受挫折,不过多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并在下次创业前做好迎接创业受挫的心理准备,适度降低对创业成果的心理预期。

第二,认识到挫折如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创业成功与否并不在于是否遇到挫折,而是在于创业者面对挫折时的韧性,在于创业者坚信一定能战胜挫折的意志力,在于创业者对挫折的包容度和耐受度。

第三,认识到创业失败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创业失败于弱者是一剑封喉的致命一击,于强者却是东山再起的有力鞭策。创业成功更关键在于对挫折的超越力,要树立自己一定能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

第四,理性分析创业失败的原因,从创业目标、创业方法、个人能力、团队协作、身心状态、任务难易、市场环境等内外因各方面正确归因,找到症结所在,适时调整,认识到只有从战略上藐视它,从战术上重视它,才能化挫折为动力,消除创业失败后的不利影响,从而达成创业梦想。

3.2 积极行为训练

3.2.1 体育运动是大学生创业者提高耐挫力水平的基础

研究表明身心亚健康影响创业者的耐挫力水平,因此适量的户外运动、有氧运动、竞技体育运动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耐挫力水平的提高必不可少。首先,体育运动能提高创业者的免疫力,强健创业者的体魄,有助于其合理宣泄创业失败后积累的如焦虑、自卑、逃避、冷漠、攻击、固执、轻生等负面情绪;其次,体育运动中的团队协作精神也有利于大学生创业者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获得更多友谊,在创业遇到瓶颈时能获取更多助力;最后,竞技体育必然存在成败,频繁的挫折体验能提高大学生创业者对挫折的钝感力,不再陷入负面情绪的泥沼,从而促使其更快地从创业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3.2.2 创业失败再训练是大学生创业者提高耐挫力水平的核心

很多大学生创业者是激情创业,缺乏社会阅历,把控风险的能力相对不足。创业成功的案例凤毛麟角,创业失败是常态,做好创业失败再培训的相关工作从某个角度而言更为重要。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档案,全程跟踪创业项目进展,做好创业失败的再训练工作,充分发挥创业协会、创业明星导师、创业实训班的作用,在创业项目遇到瓶颈时及时介入,分析阶段性创业失败原因,相互交流创业失败的经验教训,帮助创业失败者调整再创业目标,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再创业规划,化解再创业压力。千锤百炼出真金,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直面创业挫折,主动强化挫折训练,才能真正克服对创业失败的自卑与逃避,真正提高耐挫力水平。

3.2.3 创业失败后的规划引导是大学生创业者提高耐挫力水平的推力

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失败后可能会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明确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是否真的对创业有兴趣,是否具有创业素养和技能,是否具备创业知识,现阶段创业是否是最利于自己的选择,是否能承担创业再次失败的风险。通过创业失败后的全方位评估,可能会做出暂时放弃创业而转向其他实现人生价值路径的选择,此时,高校如何规划引导创业失败的大学生重新选择人生目标至关重要。高校相关部门应通过社会信息提供与信息资源整合,建立家—校创业失败应急机制,为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提供更多规划引导,做好学业规划指导、就业规划指导等工作,帮助创业受挫者排解负面情绪,直面问题,选择新的职业发展方向,以更自信、更笃定的状态走好往后的人生路。

3.3 积极心态锤炼

3.3.1 上好家庭心理保健课

家庭不仅是港湾,而且更是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第一课堂,创业失败的大学生可能会由于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荣誉负担”而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此时家庭的理解和支持是创业者重振旗鼓的号角。首先,家长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做孩子的心灵导师,指引创业失败的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尽早疏通负面情绪的淤堵;其次,家长应与学校辅导员(或班主任)保持动态联系,主动关注并跟进孩子创业失败后在学校的心理发展态势,以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最后,家长应适当调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帮助孩子重新树立匹配自身能力的目标,为孩子的思想减负,看淡成败得失,面对挫折更坦然、冷静。

3.3.2 改革创业积极心理课

基于积极心理学,开展创业失败心理健康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疏解创业者挫败感,提高挫折耐受力、排解力。一方面,开好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传授实用的心理保健知识,使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能通过阅读、运动、听音乐、看电影、旅游、倾诉等方式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具有挫折耐受及排解的普遍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开设针对创业失败的心理健康选修课,直击创业失败过程中的心理痛点,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更为具体的心理调适建议。

3.3.3 构建立体式创业耐挫力培育机制

由“心理健康中心/创新创业中心——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就创业协会——就创业委员”组成工作组,构建立体式创业耐挫力培育机制。心理委员和就创业委员深入班级,调查了解创业失败的大学生创业者的心理动态,收集第一手信息,帮助创业失败者进行心理自助或互助;辅导员或班主任需要经常更新、管理大学生创业者心理健康档案,把握创业失败者的心理发展趋势;心理健康中心联合创新创业中心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阵地及新媒体阵地,定期开设专栏,宣传心理保健知识,将挫折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创业者有意识地容忍、接受,甚至创设挫折情境,转变挫折认知,关注挫折反应,加强挫折防御,进行挫折疏导,减轻挫折引起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者的耐挫力水平。

4 结语

大学生创业耐挫力的形成,信心重塑是关键,要遵从心理学中的投射、合理化、替代(补偿)、幽默、表同、折中、升华等规律,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加强自我认知调整;要从多角度认识问题,客观归因,合理规划,加强行为训练;要正确看待奋斗过程,制定适中的期望目标,放平心态,注重过程,淡化结果,强化锤炼,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明白快乐的人生离不开挫折的反衬,离不开克服挫折的信心与毅力,更离不开耐挫力的加持。大学生创业耐挫力的培育,不仅是为了增强创业本领,提高创业竞争力,而且更是为了锻造意志力,从而成为主宰人生的强者。

猜你喜欢
生源挫折创业者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Holism in Education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班级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
挫折使我更坚强
挫折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跨省生源调控